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型论文,组织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被认为是代表新世纪管理趋势的新型组织管理理论。彼得·圣吉是这样描述学习型组织的:“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注:邱昭良.学习型组织:即将到来的组织革命.http//glorlc.top263.net)圣吉认为一个优秀组织的形成如同一个人的成长,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的。一旦具备了系统学习能力,组织将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圣吉的“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吸收知识的学习,而是同个人及组织的存在意义、发展超越相联系的开创性的学习。圣洁的学习型组织“根基于不断省思我们心灵深处的真正愿望,强调尊重个人意愿,并建立共同愿景;它根基于我们本有的创造性群体交谈能力,而使集体远比个体更有智慧;它根基于我们对人类系统概念化和建立相互了解的能力上;它根基于重视整体互动而非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注:冯奎.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16.)在学习型组织里,知识是个人和组织的联结点,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个人成长和组织绩效融为一体。管理逐渐由用人做工作转变为在工作中培养人。据此可以理解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注:冯奎.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20.)
学习型组织的产生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概括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时代的呼唤。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多变,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成为组织进步的绊脚石。严密的等级式管理、机械地对环境的适应、沟通的障碍、“英雄式”的领导人物等一系列旧组织的弊端日益突现。现代的组织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人们开始将注意力由个人学习进程扩展到协作性学习和知识构建上,传统的组织管理必须改革。学习型组织正是依托着这样的时代背景而被广为研究。
2.知识的重要性。人类正在迈向学习化的社会,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知识的分布与转移正在改变社会和组织结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知识的含量都越来越高,因此学习能力的变革和改善日益成为个人、组织、社会和整个人类共同的课题,“唯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什么,如何利用所拥有知识和以多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注:维纳·艾莉.刘发慧译.知识的进化.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24.)学习型组织的出现是知识发展向组织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
3.工作性质的转变。“在漫长的工业经济时代,工作不过是命令与执行;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工作的性质将以知识与学习为标志。”(注:冯奎.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9.)人们日益从简单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有创造性、有发展性的工作。工作过程就是一系列知识的流动过程,学习应当同工作融合。工作性质的巨变需要全新的意识和行为规则,需要能为成员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条件的组织,需要有学习能力并能不断促使自己灵活学习的组织,即学习型组织。
4.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发展。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必然包含着对人性的基本理解,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以往管理理论中无论哪种人性假设,“人”都被看作是可管理的,可被替代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个人头脑中的知识成为组织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资产,组织要想成功必须促使个体不断学习。而个人因为拥有知识,在选择工作时越来越主动,工作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和发展、尊重联系在一起。旧的人性观都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旧观念认为人是填充固定工作岗位的可替换的工人。而新观念则把人看作具有独特竞争力的知识结点。”(注:维纳·艾莉.刘发慧译.知识的进化.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64.)学习型组织正适应了时代向人性理论提出的新要求,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人。
学习型组织的产生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发展,它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1.组织成员拥有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中所有人都共同认可和追求的景象,即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愿景能够产生众人一体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渗入组织的各个方面,使组织更有力、更有精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因素。有了共同愿景,组织和个人才会散发活力和热情,并为愿景而努力奋斗。
2.组织学习能力强。“学习是生存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本质特征,所以它是组织生命所固有的,”(注:维纳·艾莉.刘发慧译.知识的进化.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155.)组织学习可以萃出高于个人智力的群体智力。学习型组织拥有强大而健全的组织学习机制,无论组织设计还是组织行动,无一不在为组织学习的顺利展开提供强大的保障和支持,灵活机动的深层次组织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显著特点。
3.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学习型组织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代表了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组织结构的本质要求。传统多层次组织结构使知识和信息不能畅流,学习也无法顺利展开。扁平的组织结构十分有利于知识的流动,从而促进学习和创造的进行。
4.组织具系统思考和应变能力。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系统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大家树立整体的思维方式,行动时考虑全局,消除彼此间的分歧,运用系统的观点思考和分析问题。系统思考使组织更敏捷更易应变,是学习型组织的优势力量。
二
教师组织具有成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和条件。首先,教师的工作,即教育活动比其他任何工作都更能体现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工作从产生开始就是明显的知识流动和学习过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以不同主体的学习为基础。其次,教师的工作比任何其他工作都更易达到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即学习与工作融合,成员与组织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长进步,取得绩效。事实上,从某些方面讲,教师组织已经具备了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条件,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向教师提出的挑战,必须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建立真正的学习型教师组织。
(一)建主教师组织的共同愿景
1.教师个体的自我超越。培养自我超越的学习者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前提。所谓自我超越就是能客观地理解环境和自己,能不断明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愿望,并满怀热情地执著追求自己的愿望。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法躲避时代的挑战和压力,每位教师都应探寻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理想和愿望,调整固有的思维模式,激活个人的热情和潜能,从而勇敢地为愿望而行动。自我超越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个人愿景,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想让自己的班级成长为怎样的集体?你想改变哪些不合时代的教育方式和思想?有了清晰的愿景才有可能振奋精神不断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超越。
2.建立教师组织的共同愿景。建立教师组织的共同愿景就是建立每一位教师都真心向往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共同愿景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组织内部转变的构想以及现实的“榜样”等进行描述。例如,在五年内成为最让家长满意的教师队伍;或以某教师组织为榜样,并超过他们等等。共同愿景应当建立在鼓励教师追求个人愿景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满怀热情追求个人愿景的人才会真正关注组织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还应该建立在全员参与并沟通探讨的基础上。那种由领导直接制定的目标不可能起到共同愿景的作用。在愿景的形成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必然出现的各种分歧和矛盾,并不断地将愿景融入整个组织。
(二)管理方式的转变
1.领导方式的转变。在传统的管理中,领导者通常和控制、权威、命令、指挥等联系在一起,领导者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他懂得一切,所以他发命令。因为以往知识、科技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并不快,大部分工作都是机械性的,所以英雄式领导很有效。而今天,没有组织成员参与的英雄式领导行为只能取得极其有限的效果。首先,没有成员参与的自上而下的决策很少能达到实质性的目标,因为成员处于被动状态,工作更多的是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责任。其次,组织环境日益复杂,高层的小范围决策经常失误,因为高层通常远离组织实践的最前沿。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之一就是扁平化的组织设计,这意味着决策权的下移,即领导方式的转变。在教育环境日益复杂矛盾的今天,只有工作在教育实践最前沿的教师最了解教育,最有经验,也最有发言权,他们才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专家。他们需要的不是领导告诉他们如何工作,而是一个引导者和设计者,不断帮助并激励他们扩展自己的能力和热情,促进教师群体的协作和学习以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习型教师组织的领导应该充分注意时代对组织管理者作出的新要求,及时转变领导方式和观念。
2.教师的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组织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的必要保证。自主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潜力,从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组织成员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能坚定共同愿景,互相信任,建立开放的学习心态,从而在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形成学习型组织。组织领导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合理授权,富有智慧地引导教师进行自主管理。同时自主管理也要求教师拥有共同的背景和目标。
(三)建立健全的组织学习机制
1.构建开放的组织文化。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培养要注意建立各种集体学习条件,创建信任和共同理解的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和人际关系,为知识和教育信息的自由流通、共享、使用和创造提供保障,激发教师对愿景的向往与追求……组织文化的开放度代表了学习开展的进度和潜力,开放的组织文化为学习型教师组织的成长创造深层条件。
2.克服半途而废的学习障碍。组织学习远比个体学习更易产生半途而废的结果。造成组织学习半途而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成员对共同愿景没有形成真正的认同,彼此的信任和开放程度低,遇到困难和失败便失去勇气和热情等。组织学习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个成员都要对组织学习的意义和过程有充分的了解,遇到困难要善于集体分析并解决问题,加强协作和对他人的关注,以求共同消除障碍,克服有可能出现的半途而废。
3.组织学习的一般方式。组织学习有三种基本的学习方式:①信息交换。组织学习要在交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在知识流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只有在信息的获得、交换与共享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形成知识、原理和智慧。信息交换的形式有很多种,如网络、信任、文件、往来交谈等。教师通过彼此间信息的交换可以最大范围地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从而丰富每位教师的信息量和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准备条件。②深度会谈。深度会谈就是大家在一起对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深度会谈是一个开放的发散过程,要求每位教师都把深藏于心的看法自由表达出来,同时把支持自己意见的前提假设和条件摆在众人面前,以便接受大家的提问或向别人提问。深度会谈要求教师间有非常真诚的人际关系,大家彼此信任,互相视为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无拘无束发表意见,产生思维互动。③讨论。讨论是指大家的观点相互撞击,充分磨擦以达到较为一致的认识,它是以形成共识为主的集中过程。讨论的目的是找出真相,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意见辩护,同时也不断地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大家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和整个组织对问题的认识,知识也因此而不断地变更和扩张。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位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作为整体,组织开始有了共同的意义和思维。
(四)进行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要求组织具有系统的观念,每个成员都树立整体的行动和思考意识。系统思考可以令自我超越、共同愿景、组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消除各种不同的分歧,克服各种困难,最终顺利达到目标。系统思考使组织成为头脑一样的高级系统,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教师逐渐懂得集体思考不仅仅是简单的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组织内所有的行动、情感、思维都不属于个人,而是集体的属性。这样一个具有头脑的组织必然能灵活而富有成效地进行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