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南宁 530001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高能量的损伤日趋多见,诸如合并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损伤急重危的患者也随之增多,此类患者通常死亡率较高[1-2]。面对此类危重病人,骨科护士通常承受着高度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不但需要有娴熟的操作技巧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配合医生工作,还要应付家属焦灼的提问、责问甚至阻挠。而一旦患者死亡,护士多数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特别在对尸体执行终末处理时。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护士易产生身心疲惫,感情转移,表现为抑郁、自卑、厌恶工作、离职等。现对骨科护士面对患者死亡心理压力来源、应对方式进行探讨。
1心理压力来源
1.1 超负荷工作
骨科患者多为急诊创伤,工作量大,文书写多,易致身心疲惫。特别值夜班的骨科护士,由于夜班时间长,也是最疲乏之际,且人员少,夜间意外事故发生率高,危重患者多,护理操作频繁,肩负着各种监护和抢救工作,工作负荷大,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对危重的抢救需要护士有娴熟的操作技巧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配合医生工作,如果某一环节做得不够好,又加重精神紧张和不安感。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及体力劳动常常使护士感到“疲溃”,而患者死亡的“震撼”进一步刺激护士的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恐惧、厌恶工作。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护士,甚至感觉到自己的全部技能不能实现救活病人的愿望,产生内疚、沮丧、失望等[3-4]。
1.2患者家属要求高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要求就更高,护理上略有不足,患者家属就不依不饶。危重患者发病较危急,家属通常焦急、紧张、惊慌,期望得到医护人员最好的治疗,如果此时护理人员不能给予充分的理解或护理略有不足,家属常常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往往把不满意情绪发泄到护士头上。一旦患者死亡,人财两空,家属情绪失控,沟通困难,容易出现伤害护士事件。护士全心的投入得不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尊重,价值得不到体现,情绪消极,心理失衡。
1.3缺乏社会支持
受传统文化影响,人们通常只对治病救人的医生感恩戴德,往往忽略了护士的作用,存在重医轻护的思想。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政府对医疗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激化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媒体为吸引眼球及提高收视率,对医疗纠纷的大肆炒作,恶意夸大医疗中的个别现象,这种极端化行为给大众一种错误的导向,加剧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危机,致使近年伤医事件增多。且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法律不健全,诉讼门槛低,举证责任倒置,一旦医方不能证明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患者还能得到相应赔偿,致使“滥诉”或“过度维权”大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出现了“要想富,告医院”这些怪现象。这种环境下,护士感到前景暗淡,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无成就感,容易“精神耗揭”。
2 心理压力应对
2.1 正确对待心理压力
患者死亡对骨科护士的心理影响强度远大于处理危重患者时产生的心理影响强度。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直接刺激因素,除给护士造成直接的心理压力,通常还导致继发影响,如致护士产生紧张感和愧疚感,认为患者死亡与自己直接相关,特别是自己存在小差错、小失误的情况。这种紧张感和愧疚感通常使护士感自我价值受损,容易出现脾气暴躁、焦虑、紧张、厌倦工作等,相应的生理变化包括头痛、失眠、疲劳感等,如不及时调整容易致精神崩溃。护士必需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培训等形式了解与临床相关的心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2.2 掌握适当的放松技巧
出现心理障碍的护士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与朋友、亲人或有相似经历的人倾诉,使自己得到宣泄。也可采取休假、参加娱乐活动、调整饮食、增加睡眠等释放不快及压力。听音乐、唱歌、看轻松的电视节目等使压抑的情绪得到松弛和释放。在工作中还可通过深呼吸、伸展运动法调节情绪,使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2.2 创造良好的环境及调整工作强度
合理布局抢救室,完善相关设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抢救人员分工,遵循周密的抢救程序,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强护士的自信心。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处于困境时,管理者要正确指导,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支持。设置可供护士消除身心紧张的场所,如专门设置放松休息室,并配备耳机音响及运动型放松训练仪器等。合理安排护士轮转班次,增加人员配备,设置夜班、节假日定期轮换。当护士出现压力过大或不适时,给予休假或轮换,使护士能够通过更换环境调整心理平衡。
2.3 加强管理者的重视
管理者应该了解护士的身心状态,特别是对患者死亡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的护士,更应得到管理者的关心和重视,与她们沟通,指导她们如何解除心理障碍。同时,适当给予一定生活补贴,给予进修学习机会等,提高护士的价值感。同时医院护理心理咨询小组,接受护士的求教、情绪发泄、心理咨询等。
3 总结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护士心理障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掌握调节心理平衡的方法,保护护士身心健康,减少人员流失,稳定护理队伍,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Cothren CC,Osborn PM,Moore EE,et al.Preperitonal pelvic packing for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a paradigm shift[J].J Trauma,2007,62:834-839.
[2]李尚政,苏伟,赵劲民等.钉-棒系统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不稳定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517-520.
[3]张丽娟,王金幸.骨科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全科护理,2011,9:2977.
[4]高静,付昌萍,游进会.临床护士工作疲溃感与工作压力源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2468-2470.
论文作者:钟梅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护士论文; 患者论文; 骨科论文; 紧张论文; 工作论文; 家属论文; 情绪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