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土地工程;生态;治理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在这种形势下,土地工程应运而生,并被社会各界认可,土地整治工程本科也刚刚获得教育部批准。土地工程的提出,对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国土地工程整体水平将不断迈上新台阶,土地生态文明建设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1.土地工程的发展背景
在我国改革发展下,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造成严重的土地退化和沙化现象,尤其是耕地和粮田数量的减少,导致土地产生生态问题和多样化下降问题等。根据我国相关调查分析,土地污染在我国逐渐严重,总体上,土壤的超标率在16%以上,重度污染。造成的耕地退化现象逐渐严重,耕地土壤环境也不断下降,从而带来明显的工业废弃土壤环境问题等。尽管我国提出耕地保护和改进生态化的相关政策,将耕地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保证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实现耕地数量、质量以及生态的一体化发展。但是,在该发展趋势下,一些土地工程在实际建设和发展下,社会各界加大力度对其实施,为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视,从而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工程的建设,能够达到占地与耕地的平衡性,也能维护我国粮食的安全性,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发展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土地工程技术在城市土地生态治理中的应用
2.1河道治理技术
在对土地进行治理的过程当中,对于河道生态的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土地工程建设中,河道是城市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生态环境的命脉,对于土地生态的治理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必须要将此作为城镇生态系统的主要核心,注重对河道生态功能的应用。在对污染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在生态工程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样化的方法来综合治理河道。在此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落实“系统整合、标本兼治、注重生态、以人为本”的治污理念,以截污、疏浚、蓄水、治岸、管理的综合生态治理为手段,从而实现有效治理。在河道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土体重构的手段来对污损土壤的迁移及转化进行控制,它能够使土体结构更加稳定,并且使土质环境更加的洁净。
2.2土壤治理技术
就土壤重构来看,它主要涉及了两个部分,即土地整平与土壤改良。其中,土地平整是建设用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工程,特别是对于山区或丘陵区的平整。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建设用地越来越稀缺,通过平整措施对未利用荒山、沟坡等的改造,可以使其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这种现象在今天非常普遍。在整治建设用地的过程当中,主要涉及了两方面的土地重构。针对未来要建设地面构筑物的土地,要实施土地无机重构,而只针对未来的绿化用地、生态用地等,就要实施土体有机重构。在实际应用中,最先要做的就是挑选合适的材料,利用置换、增减、复配等的方法,着手于材料的物性、细观结构等方面辣子研发土体,确定最为适用的材料,利用有机、无机的过程,结合土体培育、污染物修复等的措施,充分考虑土体轻度、变形等性质,确保土体能够符合有机生命体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还要做好土壤培肥工作,利用先进的农艺措施,改善土壤形状,持续提高土壤费肥力。
2.3河流水体治理技术
对于河流水体所受到的污染,要想实现河道截污,就要对排污渠进行修筑,以此来把污染统一排放至下游,以便于对污水的统一处理,并且在下游通过中水处理站的废水处理措施,降低河流废水排放后导致的水质污染程度,从而有效改善附近生态环境。此外,经过中水处理之后,淡水还能够发挥其他作用,例如消防、绿化用水等,这就能够构建“开源—净化—利用—排放—再生”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绿色模式。通过对土地工程在河流水体中的运用,能够控制、修复河流污染,有助于两岸土地土体的重构,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对区域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和谐发展均有很大帮助。
3.加强土地工程的生态文化建设
3.1创造“宜居”“居乐”的环境
土地工程是一个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土地质量、解决土地问题,确保土地安全,协调人地关系的新学科。土地工程涉及到生命体存在的质量,不同作物对土地的要求不一样,人类也是这样。土地工程是利用工程手段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不仅要安全、健康,更是人类生活要求及质量的不断提高,强烈归属感及生活便利的需要。因此,在土地工程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创造宜居居乐的生存环境为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遵循“生态化”规划理念,通过修复区域生态环境、优化水土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重建新型人地关系,实现水土气生和谐共生的有机生态系统,实现“自然-人文-生活”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
3.2构筑自然美、景观美和生态美的统一
自然美强调环境自然存在的美学价值或生命体感受到的舒适性,是外部因素未造成影响或改造的;景观美则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或作用而规划设计的,如:土地工程中增加道路或水面。这种景观建设可能是为了增加区域水天一体的美,或者为了增加区域廊道、区域稳定性等。生态美则更多地是为了满足人类要求所进行的改造,一般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生态美可包括景观美和自然美。土地工程实现了自然美、景观美及生态美的完美结合,既实现了自然美合理性,又实现了景观美和生态美给人的美好体验及对生活境界的启迪,后期还可根据生命体在该状态环境中生活状态及质量,指导未来土地工程不断地发展。
3.3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建立和健全土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形成长效补偿机制,明确其在国家规划体系、区域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加快对环境税、生态补偿税、“碳税”的立法,使其成为政府生态补偿资金的固定来源。完善土地生态补偿方面法律、法规建设。健全土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增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协调性,实施区域生态补偿,利用生态用地指标进行自然资源的宏观调控。在技术层面,建立全国土地生态系统监管网络,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监测能力,为构建以土地为载体的多目标融合的多层面多尺度土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体系服务,为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支撑。
总而言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土地生态的治理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土地工程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土地是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为了在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要正确把握土地工程,构建人与生态和谐共处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洪源.谈土地工程的建设与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8(04).
[2]李凯,高喜海.土地整治工程中的生态建设问题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9,(13).
[3]赵义忠.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及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
论文作者: 解雷鸣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土地论文; 生态论文; 工程论文; 耕地论文; 土壤论文; 河道论文; 自然美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