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安徽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变化及对策论文_冀荣华

新形势下安徽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变化及对策论文_冀荣华

安徽省亳州市第十八中学(亳州一中南校) 安徽?亳州?236800

摘 要:该文中,笔者通过对安徽高考重新使用全国卷的形势下,安徽高考自主命题试卷数学卷(理科)与全国卷的特点的梳理,发现变化要素,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评价,形成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特点,变化,分析,对策

引 言

笔者作为高中数学一线教师,始终关注安徽高考形势与走向,2016年的高考,安徽省将要重新回归到全国卷的模式下,采用教育部统一命制的试卷。自2006年起,安徽高考数学科自主命题恰好十年。十年之后,又和其余24个省份一同采用全国卷。2020年起,文理不再分科.站在这个时间结点,教师要深入研究怎样把握安徽卷与全国新课标I卷(以下称“全国卷”)的特点,实现从安徽卷的模式向全国卷模式的平稳过渡;如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全国卷的命题方式,在常规工作中做好积极应对和进行前瞻性的工作。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考试性质及其效果实现

无论是安徽的《考试说明》还是全国卷的《考试大纲》,都说明考试的性质是“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已经确定的计划,进行德智体全面地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必要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安徽2013、2014、2015三年,理科数学的平均分分别是64、72和93.显然在信度方面是值得商榷的,也影响了相关的效度和区分度。全国卷2015年的平均分81.2,就较为稳定。

分析:就实践效果而言,正是因为全国卷命题的稳定性与质量的可靠性,促使了从2016年开始,再度采用教育部统一命题的试卷.同时也降低了风险,彰显了公平。

二、题量题型

1.安徽卷

安徽卷的题量是21题,分别是选择题10题,填空题5题,解答题6题.其中非解答题75分,解答题75分,且全是必做题.题型覆盖内容全面,重难点突出,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其中解答题涉及知识点有: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方差)、立体几何、导数、圆锥曲线等核心考点,个别年份(2013年)考查了不等式的证明应用。

2.全国卷

全国卷的题量是22题,分别是选择题12题,填空题4题,解答题5题。这21题为必做题,另加一题“三选一”.其中非解答题80分,解答题70分。考试的内容涵盖广泛,核心考点稳定.5题必做的解答题分别是:17题数列或(三角函数、解三角形)、18题立体几何、19题概率统计案例、20题圆锥曲线、21题导数。22题是“三选一”,是从几何证明、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不等式证明选讲中,任意选择一题,分值是10分。

分析:在分值150分、时长120分钟的不变的情况下,全国卷题目多了一题(选择题多了2题,填空题少了1题)。这就导致了时间更紧迫,向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数学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变化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解三角形及三角函数与数列每年选考一个,不再并列考查,并且设置在17题,这意味着在该知识点的难度处理上会降低,不会往深度和难度上拓展,这就提醒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相应地重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技能,注意典型例题在数学学习中的典型示范作用,注意通法通用。(2)概率题阅读量存在增加趋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3)立体几何的考查不再以方便建系为原则。情境多以柱体出现,有往锥体发展的趋势。(4)相较安徽省的自主命题试卷,全国卷的压轴题由圆锥曲线调整至导数。这就意味着考试难度的调整.圆锥曲线的第2问,降低难度是一个明显的走向。而导数题的难度加大,多实现跨知识点进行命题,具体呈现多以探究形式出现。 解题形式多样化,例如2013年的21题就出现了多种解法,甚至暗含2次求导的方法.2015年出现了分段函数、函数零点的融合。(5)“三选一”的出现,既给了学生多重选择的机会,又增加了学生选择判断的时间,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以目前来考量,学生多以几何证明及参数方程和极坐标为主要选择的方向,不等式选讲部分被选中几率很低,教师的常规教学中亦多以前两者做选择性地引导,但就数学长远发展、学生思维的发展及高考的引导功能来看,以后不排除“二选一”(其一就是不等式选讲部分),或者加大直接考查不等式的力度可能性。

三、考试范围

关于“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安徽(2015年)考试说明要求“体会”,全国(2016年)考纲要求“了解”,降低了要求;关于“基本算法语句”,安徽考纲要求“了解”,全国考纲要求“理解”,指导层面的难度要求加深了;关于“概率”,全国考纲增加了“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安徽卷曾在不等式选讲方面有过命题,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以及几何证明选讲没有出题,而全国卷明确第22题是这三部分选一。

分析:每年考试说明与考纲变化不大,但这几部分特别突出,需引起重视,积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国卷的“元素与集合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从2012-2014逐年呈现出降低难度的现象,甚至在2015年未予以考查;基本算法语句的要求提升了;二项分布或以此为基础的变式可能作为以后概率题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种重要模型。

四、试题评价

全国卷始终保持科学性与规范性,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数学的学科思想,力求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试卷的设计中,把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融合,不刻意为考能力而考能力导致试卷过难,也不刻意为降低难度而单一地考查特定知识点,从而过于拉低难度,失去层次性.重视试卷的整体性和有机性,本着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原则,试卷的问题设置科学、新颖、灵活、贴及生活,具有时代感,主要表现为:

1.稳中求新,但不标新立异

试卷的题量题型、难度保持稳定,但在问题设置的背景和提方法上有所创新。如选择题6来自于《九章算术》,选择题10利用二项展开式的思想处理指定项的系数,实现了推陈出新,既联系教材,又在处理方法上体现了灵活性。

2.覆盖面广,层次感强

选择题填空题涉及了集合、复数、统计、数列、导数、三视图、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算法、立体几何、向量、线性规划、二项式展开式.解答题涉及了解三角形、概率统计、圆锥曲线、导数、几何证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证明。解答题分步设问,铺垫合理,由易入难,由浅入深,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3.重视双基,强调方法,能力立意

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出偏题怪题,强调扎实的基本功,有利于树立引导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如第5、12、15、24考查不等式相关的证明和求解方法; 7、8、14、15、16、20考查数形结合的方法; 21考查求导的方法。能力方面,6、11、18考查空间想象能力;1、7、13、15、17考查运算求解能力;9、19考查数据处理能力;3、9、12考查抽象概括能力;18、20、21、22、24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五、教学及备考对策

1.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国家考试中心每年颁布的《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具有极强的指导示范作用,是高考走向的风向标。《考试大纲》对高考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都有详细的界定,对试卷设计、试题命制、考试范围、试卷结构等有具体规定。 教师要达到高效的教学与备考目的,务必要静下心来,(1)深入研究全国卷考查形式与知识点,关注全国卷和安徽卷关于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的变化,比如,在以下方面有弱化处理的趋势:平面向量、三角函数、数列、空间想象能力。而在解析几何的小题、导数应用、概率与统计中的统计、选考内容、函数图像和球的内容考查得到了加强。(2)要认真做2011至2015年全国卷,通过做题研究每个考点考什么,怎么考,考查的层次,学生需要掌握的层次。

2.重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概念、定义务必进行深入解读,使学生拨开迷雾,看清真实面目,深入理解本质因素,比如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唯一”“任意”“对应关系”,单调性中“任意取”等。帮助学生培养理性、严密的逻辑思想。和辩证思想;重视定理、公式的生成过程,而非让学生生硬的记忆背诵,比如正余弦定理,导数的几何意义等。

3.抓实“双基”

2011年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强调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包括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证明的思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而且在有了结论以后,还应该理解结论的作用和意义”。而在全国卷的能力要求中,运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思维能力与运算技能的结合,是最基础和广泛的能力。它不仅可以求解结果,还可以辅助证明,确保精确计算与合理估算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培养:(1)重视公式记忆。熟练记住公式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基础。(2)快速准确解题。教学中,有意识的给学生限定时间,强化时间观念.训练并提高心算与手算的结合能力。(3)注重变式训练.通过变式训练,提高运算技能。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赵小平两位教授说的那样:“打好双基”好比是“主食”,现在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无非是主张“多吃菜”。只吃菜不吃饭也是不行,只有合理搭配方可健康成长。

4.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

重视四大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重视优化例题教学,促进高效解题;重视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的提高;重视在日常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关注和培养学生解题规范、解题程式的意识。

5.收集课外资料,稳中有进地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

通过数学竞赛、自主招生考试、大学新知识预授拓展基础较好同学的潜力,在班级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关心督促基础薄弱同学的学习,多鼓励,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内在潜力。

6.加强考试信息交流,实现多层面全方位的教师沟通

借助集体的和外界的信息力量,提升教师研究高考的能力,从而服务好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备考。

参考文献

[1]严士健,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 

[2]张奠宙,赵小平.我们正在丢弃的,美国却要拾起来[J].数学教学,2006.11

[3]杨豫晖.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争鸣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0(5)?

[4]宋宝和,宋乃庆.淡化“双基”是对“双基”的误解[J].人民教育,2004(4)

作者简介:冀荣华(1981—),男,汉族,安徽省六安市人,中学一级,本科,单位:安徽省亳州一中南校,研究方向:高中数学

论文作者:冀荣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安徽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变化及对策论文_冀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