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之我见论文_吴伟民

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之我见论文_吴伟民

浙江龙山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智能建筑实际上就是一套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过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电气技术的集成建筑,对建筑物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对住宅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家的概念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有地住要求,是智能小区的建设设计实践中,对于电气多元化和现代化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各种现代化材料也应用广泛,因此对于电气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功能措施

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令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将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邮寄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 智能建筑的含义

在当前智能化建筑作业过程中,其根本实质就是智能设备之间的网络化问题应该说,在这个环节中,使得现阶段的智能建筑其自身的弱电系统工程俨然成为了智能建筑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弱电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通信网络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线电视系统以及电话通信系统还有无线寻呼系统等等内容;联动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以及相应的车库管理系统等。

2 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

2.1智能建筑中的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空气质量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的某些控制目标是相关的,被控制目标和设备之间存在互相干扰,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集成系统的各个部分是往往是来自不同的厂家,从而例如硬件接口、数据传输总线、控制算法以及软件接口等存在很多不同标准,加上信息流和被控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无形中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度,不利于电气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合理优化照明控制系统

照明供电尽可能采用三线四线制。系统设计时,应将照明负荷均匀分配到三相电路中,采用三相四线制线路比单相三线供电减少线路损失88%,配电方式要考虑便于管理。可采用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开关点,面积小场所宜一灯一控或两灯一控方式,面积大场所宜采用集中控制,遥控等方式。设计中应考虑把走廊楼梯等一般照明与值班照明等其他照明分开。

2.3智能建筑内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与节能

建筑内的温度标准的确定,冬季过高和夏季过低的温度不但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也会给人体带来不舒适。有资料表明,选择合理的室内温度,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有重要的作用。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将建筑内所有设备集成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进行综合管理,其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

2.4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的基本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求是进行电气智能化设计的基础,且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设计单位应当结合开发单位所提出的智能化建筑功能要求、设计标准、能耗估计、智能化系统内容、投资额等,进行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方案的编制,并通过不断的改进,优化设计方案。

3 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实践分析

3.1根据设计任务书开展方案设计工作

目前,建筑智能化设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保证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智能化设计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住户的通信传输效率,而且可以提高物业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住户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由于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在我国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技术要求与设计规范资料较少,设计师必须根据开发单位的实际要求,结合设计任务书,制定出合理、科学、人性化的设计方案,实现建筑物各系统的高效通信与人性化管理。

3.2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寻更系统三部分组成。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在主要出入口如:大厅、各层楼梯口、电梯厅、车库入口等重要区域设置摄像机,所有摄像机除室外、一层为彩色摄像机外,其余为黑白摄像机,录像装置采用数字式硬盘录像机。防盗报警系统在大厦区域内楼梯出入口、电梯前室、财务部、电脑机房等重要区域设置防盗报警点。可以实现布防与撤防以及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联动,误报率千分之一内。

3.3停车场管理系统

非接触式IC 卡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是智能“一卡通”应用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电脑管理,可实现脱机运行、自动储存进出记录、特显车牌号码及车牌确认,车位检查等功能要求,并可显示车库内剩余车位数据。本项目地下一层设置1进1出的停车场管理系统,本停车场管理系统主要为内部人员使用服务,实现大楼内部的一卡通管理。

4 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电气保护接地

接地系统是智能建筑电气低压配电系统。各种接地形式的低压配电系统都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和相关适用范围。在选择低压配电系统时,要根据电气设备的环境条件、设备的特点及设备用电要求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由于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设备等特殊设备都不允许断电,电气设备长时间工作容易导致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损坏,极易出现接地故障,由于我国公共电网的电源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智能建筑中电气设备的需要,因此不适宜应用到智能建筑中,但保护接地线连接的金属构件和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转时不带电,因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能化建筑是工作环境、信息以及人的智慧结合,是建立于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学、社会工程学、人类工程学以及建筑设计等诸多学科上的交叉应用,并且已经逐渐的成为新时代的建筑标志。所以,要想促使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更好的面对信息时代和新世纪,那么就必须对建筑智能化设计管理提起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的采取科学可行的策略,不断的加强智能化设计管理工作,以便于提升智能化建筑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福贵.探究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J].山西建筑.2010.19.1141.

[2]张风尘.浅谈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科技资讯.2006.05.881.

论文作者:吴伟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  ;  ;  ;  ;  ;  ;  ;  

智能化建筑电气设计之我见论文_吴伟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