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你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媒体人才_新闻与传播学论文

21世纪你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媒体人才_新闻与传播学论文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媒人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需要什么样论文,传媒论文,世纪论文,人才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认为,在新媒体不断涌现,传媒多元化、集团化、产业化、专精化的当今时代,业界媒体和社会至少需要专家学者型、媒介融合型、经营管理型、新闻(传媒)策划型、技能应用型等五类新闻传媒人才。

1.专家学者型人才。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新闻传媒人才,应该是立足于新闻传媒基础知识,且善于嫁接和融汇某一门或多门其他学科知识的创新性人才。知识是相通的,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之间的相通性更是如此,古今一理(古代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不分家)。1904年,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创始人普利策曾宣言:“在一般的大学课程中,我们也许会找到一些满足新闻记者需求的副产品。但为什么不能转变教学内容,为那些愿意成为专家的新闻记者选取和浓缩相关知识呢?”① 在传媒产业十分发达的美国,对新闻传媒人才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目前,他们更强调专业报道领域中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比如,以普利策新闻奖闻名于世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正在试图培养专家型传媒人才,他们最近正在实施一个为期一年的M.A.项目,该项目结合哥大学科优势和区域优势(该校地处文化、艺术、商业发达的纽约市),把学生分成商业和经济新闻、科学和医学新闻、艺术和文化新闻、政治和国际事务新闻四个专类。哥大新闻学院副院长Klatell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教授说:“我们努力选择一些哥大很强的系科进行合作,他们有很不错的老师和研究领域。”“让学生与相关领域专家合作,以培养专家型人才”。至于该院博士项目录取的学生“将不会成为职业的记者,而将成为教师、顾问、专家,或许还会进入商业领域。”②

随着传媒多元化、专精化、融合化趋势的加强,我们传统的新闻教育往往对新闻的“技巧和形式”过多关注而付出了“深度和内容”的代价。比如说,在深度报道、新闻调查、新闻分析、新闻背景日益盛行的“深度新闻”时代面前,“单一新闻专业背景型”记者往往力不从心,只在“浅新闻”里打转转,不能跳出新闻看新闻,难以写出令人民满意的作品(你不能期望大多数读者仅仅从新闻专业的视角读“浅新闻”)。哥大新闻学院按学科门类分新闻专业,通过与其他学科专家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专家型传媒人才,其经验颇值得借鉴。让新闻传播学毕业生至少在某一非新闻领域有所专长,成长为专家型记者,是处于“第一世界”的新闻或传播学院(如人大、复旦、北大、清华、武大、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科院新闻所等)的应尽职责。

2.媒介融合型人才。学科知识是彼此相通的,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彼此融合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成的现代信息技术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神话。在网络多媒体和不断崛起的新媒体(如手机媒体、电话媒体、各类数字媒体、电子媒体)的强力推动下,媒体融合(或称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凸显。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教授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布莱恩·布鲁克斯教授认为,媒体融合的核心思想就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他说,“关于未来的新闻工作,我们有一种大胆的设想,媒体将大规模合并与联合。记者必须跨平台承担不同媒体交给的工作。98%的工作将和今天要做的极大不同。媒体将穿越不同的形式,打破藩篱,创造出媒体融合的新平台。”③ 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美国的传媒人才需求有什么变化?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布莱恩教授曾举例说:“我去了堪萨斯一家重要报纸,他们说希望能招聘到能够报道SUPERBOWL体育盛会和美式足球的记者,给报纸写个故事,再给网络写个不同的故事,还能为网络做一些视频、音频的节目。我们从没有训练过这样的学生,因为我们总是培养报纸记者、杂志记者,现在需要培养跨媒体的记者了。我们要开设一个将各种媒体融合在一起的新方向来培养这样的人才。”④ 如今,新闻或传媒学院将训练学生从适应单一媒体向适应平面、广播、电视、网络等一切领域的人才转变,这不仅仅是美国媒体的新需求,也是全世界媒体融合形势下对传媒人才的新需求。

3.经营管理型人才。如今,媒体不断多样化、融合化、集团化,媒介产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一些发达国家,传媒不仅意味着舆论导向、社会责任、社会声望、文化、权威、监督,还意味着巨额财富。在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美国500家大企业中,仅传媒业中的报业公司即占20多家,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出的美国前十名巨富中,报业老板就占了2名,即纽豪斯兄弟和考克斯姊妹。2006年,美国卡耐基和奈特两大基金会联合五所著名高校启动了一项新闻教学计划,旨在培养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的新一代媒体领头人。美国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新闻业正受到数字化潮流和信息泛滥的冲击,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需要有深度的思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需要有分析头脑,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近两年,中国新闻教育学会访问了40个新闻单位,大多数单位也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他们现在需要的是一来就能马上顶用的高质量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⑤ 在中国,媒介集团化、产业化速度很迅猛,不断崛起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出版集团已经或力图将多种媒体收拢旗下,一些传媒集团已经上市或谋求上市,媒介整合、媒介管理、媒介资本运作、媒介经营人才需求空间较大,而传统的单一新闻教育模式所培养的毕业生因缺乏金融、经济、管理专业基础又难以胜任。可喜的是,作为显学的传媒经济学正在崛起,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为首所开创的传媒经济学专业正借助该校经济管理学科的优势资源,研究和培养这方面的传媒人才,试图填补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点。

4.新闻(传媒)策划型人才。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不同,前者新闻事实在先,主观策划在后,后者反之。新闻策划不是“制造新闻”或“信息策划”,也不是“大造舆论”或“宣传攻势”,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体以新闻传播者的角色,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完善,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对于“新闻传媒策划”,中国人民大学知名教授蔡雯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统筹和规划。”⑥ 当然,传媒策划也包括出版策划(出版选题策划、出版营销策划、出版运作策划、出版形象策划)、媒体形象策划、广告策划等等。任何策划的本质都是基于新闻传媒个体或群体的某种预设、某种假定、某种先在的理性框架而进行的创意和谋划,这些预设、假定和理性框架或方案,促使传媒活动从相对被动的技术性加工走向充满主体精神的整合、建构与创造活动。策划作为传媒主体最为核心的素质构成,逐渐成为传媒的价值、精神与灵魂。新闻传媒策划基于丰厚的新闻传媒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植根于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之中,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如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超前思维等,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

因此,对新闻传媒策划的人才需求层次和要求要高于一般的传媒从业人员,因为要求高,所以新闻(传媒)策划人才缺乏、需求量大。在这个一刻也离不开传媒策划的时代,这种人才是传媒单位所渴求的高层次人才。

5.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在新闻传媒界占主体地位,是最为需要、最不可缺少的做具体事情的人才。“新闻学是一门独特的社会实践学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诞生,因此不能与其他相关但彼此独立的社会实践学科相混淆。”⑦ 新闻传媒教育的终极目的和落脚点在于职业应用,新闻实务训练,尤其是写作训练乃新闻专业之本。新闻传媒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应用性教育,无论新媒介如何发达、媒介融合如何变化、传播手段如何先进、表达方式如何花样翻新,新闻工作的核心环节始终是新闻采访和写作、即新闻教育中的实务训练。一个拥有高尚理想又具有广博人文知识的新闻传媒系学生,如果缺乏基本的专业技能,就像一个高谈健康又能说出无数的保健方法但却连感冒也难治愈的实习医生。没有扎实的新闻实务训练,尤其是写作训练,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将很难顺利完成实际的采编工作。

台湾学者郑贞铭教授曾经把美国的新闻教育模式概括为三个特点:第一,以实务训练为本位,重视实际业务技能的培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基础业务课程内容非常充实;第二,以社会科学为依托,重视社会科学理论素质的培养;第三,以人文主义为目的,培养未来记者的新闻自律意识、职业规范自觉性,以及社会责任感、新闻正义感,其中,新闻实务和技能被列在首位。美国新闻教育界认为,“在新闻消费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新闻学院应当最大限度地探寻新闻职业的技术、知识、艺术和新闻工作者的表达能力……应当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专业理念的培养,使新闻工作者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美国,不论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还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都把培养懂新闻、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职业型传媒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在媒体,“在同样一个起跑点上,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优势。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优势就是对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比较熟悉,可以很快地进入角色,很快适应媒体工作的需要。”⑧

以上所划分的几种类型的人才并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标准,只是一种模糊性、不确定的认识(模糊性、不确定性、非逻辑性),同时,人才的类型之间是可以互动、转化的,因而类型划分仅供参考而已。客观地说,这五类人才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大学新闻传媒教育,大学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授基本的新闻传播和相关学科知识,授之以学习和研究方法学训练,培养其基本技能,提升其综合素质。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工作实践才是培养新闻传媒人才的最好的大学。在新闻传媒毕业生日后的工作实践中,作为传媒单位或机构,亦负有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科学、人文等综合素质的基本职责。同时,在这个学习型社会中,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科学发展,也是作为个体的新闻传媒人成才的必由之路。当然,大学新闻传媒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负有重要的教育责任。

原文题为《“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 培育复合型新闻媒体人才——基于全球化大学通识教育背景下新闻传媒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之一)》,本刊转载时有删节。

注释:

① 参见蔡雯.“专家型”记者和“融合型”编辑[J].今传媒.2005(10):10.

② 参见蔡雯.“专家型”记者和“融合型”编辑[J].今传媒.2005(10):11.

③ 摘自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布莱恩·布鲁克斯(Brian Brooks)2006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讲座录音。参见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J].国际新闻界.2006(9):51.

④ 参见蔡雯.“专家型”记者和“融合型”编辑[J].今传媒.2005(10):11.

⑤ 吴姣,刘晓燕,李卫森.当前新闻教育亟需突破的三大瓶颈[J].电影评介.2007(17):106.

⑥ 蔡雯.对新闻策划的再思考[J].新闻战线.1997年(9).

⑦ James.W.Carey著,李昕译.新闻学教育错在哪里[Z].IT写作社区,2002-05-19.

⑧ 强国论坛:方汉奇谈新闻教育与记者素质[EB\OL].新浪网,2005-06-13.

标签:;  ;  ;  ;  ;  ;  ;  

21世纪你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媒体人才_新闻与传播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