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环保的希望所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众参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人的公众参与
在古希腊时代,一些希腊人已经觉察到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这可以称之为人类最早的对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公元前590年, 梭伦已经意识到雅典城邦的土地正变得不适宜种谷物,就极力提倡不要继续在坡地上种植农作物。公元前60年左右,罗马的哲学家兼诗人卢克莱修就已经认识到意大利的土壤侵蚀及地力耗竭的严重性。在十二、十三世纪的西欧,在“煤炭文明”之花盛开的英国,烟害肆虐,已成公害,各地居民群众就针对煤炭的“有害气味”进行过抗议。1661年,约翰·伊凡林曾写了一本关于伦敦烟气的有关著作《驱逐烟气》。
在中国,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的思想,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点迷信色彩。上古时代,人们曾把山川和百神一同祭祀。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洪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察觉。在清代,人口猛增、耕地不足,开垦山地、草原造成生态破坏,有识之士已经看到问题所在,并提出切中时弊的警告。清代散文家梅曾亮记述并分析了安徽宣城水土流失的状况及原因。从东西方古代的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破坏的过程中看,人们已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了环境保护。
八大公害事件与本溪奇迹
20世纪,世界发生了八大公害事件,环境污染夺走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更多的人处在死亡的威胁之中。环境悲剧引发了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化国家声势浩大的要求环境保护的公众运动。
热爱生命、生活是人的权力和尊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公众参与环保成了环境保护力量中一支最重要的基础力量。美国公众积极的参加环境保护运动,至1990年全美已有5000个地方性的群众环保组织。经济发达国家的公众对环境保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力量,企业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一经发现,都会受到公众的强烈抗议。而随着环境恶化,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也很强烈,而且越来越强烈。
中国北方城市本溪市,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在70年代,这个有名的“煤钢城市”由于大气污染严重,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本溪公众改善环境的意愿十分强烈,对环境危害的举报、投诉很多,还喊出了“谁能治污谁当市长”的呼声,政府顺应了这种形势,大力治污。80年代初至今,本溪对改变环境恶化趋势做了认真而不懈的努力。在城市实施“七年污染治理规划”后,环境变好,大气104 米能见度日平均已由1985年的2—3天提高到1995年的27—28天。生活水源取水水质保持在二类地面水标准。为彻底解决本溪市的工业污染,实施“改造调整”战略,省市在“八五”期间让出25亿税利用于技术改造,10多年来,本溪市的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发展,但环境污染状况不但没有恶化,相反却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本溪这个“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又变成了“看得见的城市”了。
公众参与环保:世界与中国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参与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欧洲,公众保护环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欧洲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局部走向大范围,在世界民间环境组织中名声大振。欧洲各国的公众呼吁抵制“麦当劳”,因为它大量的使用各种一次性餐具,大大消耗了各种森林木材资源。各国的旅馆正在改变每天为顾客提供各类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惯例,“你需要牙刷、牙膏呢?请君购买”。各国卫生间广泛采用定时自来水笼头,以免使用者不关龙头造成水资源的损失。再生卫生纸使用也非常的普遍。在欧洲,各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绿色消费方式如火如荼,它正逐渐的取代以往的那种大手大脚的消费方式。
自60年代以后,群众性的反污染公害的“环境运动”开始出现。最有影响的是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地球日”游行活动。 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公众参与的“环境运动”,这一天,在全美大约有1500所高等院校、1000所中小学举行了集会,有3000万人走上街头,进行环境宣传、游行、演讲,这次公众参与的环境活动影响巨大,扩大到世界范围,有力的推动了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从此,4月22 日成了全球性的“地球日”。
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也日益开展和兴起。1995年吉林省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开展“绿色志愿者”活动,当年全国共有21万青年志愿者,以京沪、京广、京哈、陇海四大干线上的500 多个车站为重点,沿着2.3万公里长的铁路行动,清扫沿线垃圾2300吨。1995年, 在云南一位普通的干部奚志农,面对中国特有的世界级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将被砍伐,在上下奔走毫无效果的情况下,通过报纸向全社会呼吁:救救国宝、救救金丝猴。1998年5月, “自然之友”重庆会员田达生、吴登明等专程自费来京向“自然之友”和有关部门反映川、黔、渝三省交界区一片原始森林遭砍伐,亟待抢救的情况;98年暑期,在北京中小学生中向开展的“不用明信片,救救大树”的活动,影响广泛。这些公众参与的环保活动,表明了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强烈和参与的愿望。1998年6月5日,85岁的中国老人马永顺在莫斯科接受联合国颁发的“全球500佳”的荣誉。马永顺老人在退休前,一共砍伐了3.6万棵树,目睹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马永顺要向大自然赎罪,偿还他因伐树太多而“对自然欠下的债务”。目前,他已植物4万多株, 并因此成为“全球500佳”。几十年前, 马永顺曾作为中国林业劳模到莫斯科疗养,而这次去莫斯科不再是砍树劳模而是作为植树造林的劳模。1997年12月23日,酷寒的可可西里迎来了它的第一位民间守护者杨欣,这是他第八次进入长江源头区,他说:“10年来,我前后6 次涉足长江河源区……,但在几年的考察和拍摄中,我发现长江源头的自然景观在发生触目惊心的变化”。“非法淘金者大批涌入大面积开挖,破坏了需上百年时间才可能恢复的植被。”于是杨欣成了一位志愿的民间长江源头保护者。
两个重要环保组织
“自然之友”是一个民间的环保组织,它成立于1994年,现有会员400多人,4年多来,这个组织为环保做了一些事:(1 )对我国报纸的环境意识进行调查。(2)一直关注、呼吁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3 )1996年和1997年先后组织80人和60人的义务植树队到内蒙古恩格贝沙漠植树。(4)出版《地球家园》。(5)组织环境知识讲座,已举办过十几次短期培训班。
“北京地球村”同样是一个环保组织,宗旨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来培植中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推动大众对环保的参与。这个民间组织成立于1996年3月,开展了系列活动。(1)在中央电视台7台(科技、少儿、 农业频道)独立筹划和制作环境教育电视专栏《环保时刻》;(2 )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报刊上开办环保教育专栏,它们是:《中国消费报》——“绿色时尚”;《中国妇女报》——“环保系万家”;《中国青年报》——“地球村民”;《中国少年报》——“儿童地球村”。(3 )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制作专栏节目《环保时间》。(4)与中国青年杂志社联合发起《中国青年绿色行动》。(5)开展“垃圾回收、保护地球”的社会工作, 倡导垃圾分类的观念与行动,现已成功地建立起北京第一批分类回收试点。(6 )与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女记者与环保”论坛。(7 )与中国环保总局共同编审《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儿童环保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