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张雨,张建勋

(崇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崇州 61123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为观察组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并按处方行护理健康教育及随访指导,经随访半年后行MMAS评分及记录住院人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6月随访教育,观察组患者MM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7,P=0.037),而住院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54,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及随访指导,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50-03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除了住院期间有效的实施治疗外,坚持长期服药能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目前我国心肌梗死患者因长期认识不足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患者远期预后。本文拟通过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及随访指导对心肌梗死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为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探讨新的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和实验室相关检查均确定为心肌梗死,同时排除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患者;排除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排除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排除有出血倾向或者出血性疾病;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年龄49~72岁,平均( 58.2±3.9)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4例,下壁梗死 12例,前间壁3例,下壁合并右壁梗死7例。患者文化程度:小学14例,中学和中专15例,大专及大专以上7例。对照组32例,年龄48~72岁,平均(57.6±4.1)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1例,下壁梗死 10例,前间壁4例,下壁合并右壁梗死7例。患者文化程度:小学12例,中学和中专13例,大专及大专以上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和文化等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所有患者在院期间均按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间规范化护理措施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除在院期间常规护理措施外,同时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并按处方指导患者执行健康教育措施及内容(见表1)。患者于出院前由专人进行健康教育处方内容考核,确认患者已充分了解处方内容。

所有患者出院后行定期电话随访及指导,同时与医生配合,于门诊复诊时调查健康教育处方执行情况并给予及时指导。随访期限为6月。

1.2.2所有患者于6月后采用Morisky自我报告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量表分值在0~8分,总分为8分时为高依从性,6≤总分<8分为中依从性,低于6分为低依从性。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依据Morisky评分分别分为2组,即低依从性组(MMAS<6分)和高依从性组(MMAS≥6分)。记录两组患者6月内因心源性原因(门诊服药不能控制心功能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住院人数。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差异性。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经过6月随访教育,观察组患者MM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χ2=4.367,P=0.037)(见表2)。

表2 两组间Morisky评分的比较

高依从性组低依从性组

观察组33 3

对照组22 10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经过6月随访教育,观察组患者住院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χ2=4.254,P=0.039)(见表3)。

表3 两组间住院人数的比较

住院人数未住院人数

观察组1 35

对照组7 25

3.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不仅需要在住院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还应于院外长期坚持服药并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才能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并改善长期预后,降低死亡率。健康教育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及定期随访指导,可提高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对定期门诊随访和坚持科学服药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长期预后。

本研究显示,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及随访,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依从性好表现为患者完全服从医嘱用药,并产生相关的有效作用,而服药不依从性表现为不按医嘱及时、足量服药,或不经医生同意私自换药、停药、拒服药等现象。Morisky问卷作为WHO关于依从性测量方法的研究中得到认可的方法之一[1],目前被许多研究者用于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抑郁及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测量。研究显示中文版的Morisky问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用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测量[2]。本研究采用的MMAS是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基础上发展为8个条目的自我报告服药依从性量表,研究显示其具有更好的信度(a=0.83),敏感度0.93,特异度为0.53[3]。本研究采用以医院为基地,患者及家属为对象的健康教育,通过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的整体护理模式,运用规范的护理程序,促使护士在工作中施行全面的、有计划的、有效的和主动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连续的、动态的、有计划的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4]。大量研究表明,规律服药能减少心血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患者及亲属对知识的缺乏导致服药依从性差是目前国内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控制率差低、并发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5-6]。目前认为知识缺乏、药物因数、医患沟通、社会支持状况以及心理因数等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数,因此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加强医护人员的随访及等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7-8]。

在出院的心肌梗死患者中,绝大多数并未康复,还需进一步的治疗护理,并且大多数患者为老人,独自去医院能力弱,因此增加了患者的危险和家庭负担。本研究显示,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及随访,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使其能及时了解病情,并在护理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增加了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降低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积极的护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卫生保健知识的认识,使患者的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计划中,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或减轻疾病带来的影响[9]。护患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通过对出院患者的密切随访,采用短信干预等信息化方式给与患者定期随访,不仅可以增强护患关系,而且能提高患者的遵医率,缩短康复期,减少再次入院次数,降低患者就医成本,从而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0]。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1)目前国尚缺乏对心肌梗死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的统一的评分量表,本研究采用的MMAS需进一步在心肌梗死患者中作进一步研究;(2)本院研究只观察了于行溶栓治疗患者,缺少对急诊支架术后的观察;(3)研究随访时间偏短,缺乏长期动态随访研究。因此,有关本研究得出的结论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等得以更进一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WHO.Adherence to long-term therapies evidence for action[R].Geneva;WHO,2003:4.

[2]许卫华,王奇,梁伟雄.Morisky 问卷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424-425.

[3] Morisky DE,Krousel-Wood M,Ward HJ.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Medication Adherence Measure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J].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2008,10(5):348-354.

[4] 陈静 李兴德.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6):728-731.

[5]惠丰荷,许传芬,张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亲属对健康教育需求现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2411-2412.

[6] 王海平,张春,刘庆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来院原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7):6705-6706.

[7] 王平,曾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进展[J]慢病管理,2011,14(3A):772-775.

[8]王青.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9):56-57.

[9] 谢朝霞.老年人服药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189-190.

[10] 刘溢思,李怡然,吴瑛.短信教育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660-665.

论文作者:张雨,张建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论文_张雨,张建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