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二龙山农场学校 吴从文
信息技术作为小学工具性学科,是素质教育重要学科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必须立足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随着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需要记忆的内容增多,专业知识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以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为依据,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可以运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愿与大家商榷。
一、传统讲解法
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信息技术学科,可以运用在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网络道德等。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授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我是这比喻的:文件名就像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计算机的文件名也是如此。诸如此类的比喻,如果用得好,用得贴切,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适当用一些通俗简单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讲解那些学生尚未接触过的知识,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尤为重要。
二、操作实践法
实践法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是挖掘学生计算机技能的主要途径。
1、教学演示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教师讲授的方法他们不一定会明白。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等,如教师只叙述,不演示,他们很难领会。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通过教师演示,他们能比较快地接受。如果利用网络教室的“转播示范,同步执行”,效果会更好。师利用网络演示软件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如应用软件的各种编辑操作等,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了解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及操作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实际运用
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某一领域。信息技术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巩固性练习和整合创造。例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用Internet收发邮件等等。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上手。
三、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前,先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分析和设计,安排适当难度的任务。在课上,将任务交由学生自行解决。在整个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将主动思维和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以最终整个任务的完成做出合理的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反馈。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基础学习工具,是服务于具体任务的,可以用于多个学科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培养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四、研究性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
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教学是沟通学校与社会、书本与实际、人与自然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通过间接的途径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最大不同。是通过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完成的,是对于现实的感受和认知。同时,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一方面需要学生情绪、情感的参与,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新的情感获得的过程。情绪和情感的获得会对学生的认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信息技术书本学习所不能比拟的。
五、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要求学生在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对各种原因产生多种不同差异,保护好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从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过程。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能力培养的程度都不径相同,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制定不同程度的目标。
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目标中可以要求:学困生能够模仿教师操作步骤完成教学实例;中等生在模仿教师完成教学实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对作品进行适当修改,作品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立思考创作的部分;优等生可以恰当的利用本节课所掌握的技能创造性的设计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调整对学生的要求。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甚至每一个体都在原来知识、经验、能力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
以上的教学方法并不是独立的,在实际教学中是相互包容、融会贯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吴从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操作论文; 计算机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