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感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感想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争分夺秒为考生
在阅卷开始的头四天,作文组的教师们一直在定标准、试批,教师们选出了各具代表性的文体和各种表现手法的文章,展示在大屏幕上,大家一起鉴赏、评析、制定标准,有时也会就一篇文章争得面红耳赤,但在争论中,把命题者的意图,写作者的思想,更充分的显露了出来,阅卷教师们由此也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握了阅卷标准。作文组的教师被分为6个小组,阅卷从始至终,这6个组的平均分相差不到1分。而各个小组内的教师的平均分也相差不到1分。
今年的考生是近5万人,对考生来说60分的作文举足轻重。因此,每一篇作文都是要经过两位(至少两位,甚至三位、四位)以上的教师评阅。这也就意味着,阅卷量也将不是近5万份而是10万份以上。在这暑热难耐的盛夏,阅卷教师们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工作量如此巨大,时间短暂,但每位教师丝毫不敢懈怠,正式阅卷开始后的6天,作文组的教师们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半,中间休息20分钟,连工作餐都被送到阅卷的地方,争分夺秒,只为能对每一位考生负责。
反复斟酌为公平
在评卷过程中,如果一评的教师和二评的教师所给的分数,在平衡分值内,那么这位考生的作文成绩就是这两位教师所给分数的平均分。如果一、二评的分值在平衡分值外,则自然流入三评,如果三评的成绩接近于一评或二评的某一分数的话,那么这个考生的作文成绩就是最接近他的分数的平均分,如果三评所给的分数与一评、二评所给的分数都很悬殊,那这个考生的作文将进入四评——仲裁组,他最后的作文成绩是由仲裁组的教师所给出的,而仲裁组的成员,则是由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担任的。
由此可见,网上阅卷,已将作文成绩的评分标准的差距减少到最低。
优劣互见析考生
本次高考作文,仍为给材料话题作文,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虽然形式上仍为给材料的话题作文,但和往年相比还是有所不同。
往年的作文,多以考查学生自我修养及道德方面的内容为主,如2004年的《照镜子》;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性中的真、善、美的发掘的,如2003年的《心灵的发现》;了解学生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如2002年的《诚信》。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内容,则是贯彻了新课改的方针,旨在教育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这次作文我认为命题也有不足之处。
其一,话题涉及内容有局限,学生只能谈别人,因此,也只能是泛泛而谈,空谈,假话、官话、套话也就特别多。在文体上则倾向于议论文,记叙文也有,但要表达这一中心,不容易,也不太合适。
其二,学生在审题时,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视野不开阔,不能多角度考虑价值与位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2.学生没有正确理解价值和位置的关系,不能进行辩证的分析。如位置可以是身份、职业、地位、阶层,甚至是家庭成员的代名词。又如价值,它可以是自身的才华、能量的释放,也可以是对社会对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
价值和位置,可以是因果关系,互为因果,有了位置才有价值,有了价值才有位置。也可以是条件关系:只有好的位置,才能体现价值,位置决定价值,价值改变位置。
大部分考生,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具体地认识分析。议论空话连篇,只停留于表层;记叙则虚情假意,言不由衷。如:一位考生,写她的母亲,是一位从未走出大山的农村妇女,却能对他说一番“好好学习,为祖国学好文化,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之类的语言。这显然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在作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话: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会发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生作文出现频率最多的职业:清洁工、教师、战士、警察。出现频率最多的人名:雷锋、李素丽、徐虎、王顺友、任长霞、刘翔、姚明、袁隆平等。
3.学生审题不细,没有注意到话题原材料中的暗示性的语言,如“锈铁锭”“不甘寂寞”中所暗含的“被忽略”和“铁锭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等不同的层面,仅限于表层的认识,无深层的把握。
4.作文大多是简单的界定,或肯定一个,或否定一个,不能从本题中引发对人生态度的思索。
5.有的学生把话题当标题。
6.作文语言上的车轮战。
从以上观之,考生在作文中的这些毛病,也是我们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经常看到的,只是没有特别加以重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今后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话题材料要深刻分析理解,不要一拿到题就写,要了解分析出题者的意图,没有深刻的理解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