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科 广东 广州 510315)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曲普瑞林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1.8%(P<0.05);药物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用药前后CA125、E2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机体CA125、E2分泌状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步提升。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347-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止痛药、孕激素、避孕药、孕三烯酮、丹那唑等几种。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如因某种因素,使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即可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异位的内膜在组织学上不但有内膜的腺体,且有内膜间质围绕;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但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响,能产生少量“月经”而引起种种临床现象。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慢性炎性疾病的一种,病情复发率水平较高,对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1]。本文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内容的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1.4±4.8岁;已婚患者32例,未婚患者7例;患病时间1~19个月,平均5.1±0.6个月;已产患者13例,未产患者26例。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肌内注射曲普瑞林(Ferring GmbH,3.75mg/支/盒,国药准字H20140123),每次3.75mg,每四个星期用药一次,连续用药三个月;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1)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型患者选择药物方剂为:皂角刺14g,全当归10g,炮附片、桂枝、莪术各6g,乌药、三棱各3g。(2)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患者选择药物方剂为:赤芍15g,皂角刺、制香附各14g,全当归、柴胡、丹参各10g,莪术6g。(3)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患者选择药物方剂为:炙黄芪30g,赤芍、茯苓、炒白术各15g,全当归、丹参各10g,莪术6g。开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剂,分早晚各一次服用,服药时间为饭后一小时。痛经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原方剂基础上加用10g延胡索,存在肛门坠痛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原方剂基础上加用9g羌活,腰痛程度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原方剂基础上加用续断和杜仲各15g,月经量相对多的患者,可以在原方剂基础上加用生蒲黄和五灵脂各10g,月经量较少的患者可以在原方剂基础上加用10g淫羊藿。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和停药3 个月后月经来潮的第2d,采用中医症状评分法评估患者情变化情况,包括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感、后穹窿结节、附件包块按照无、轻、中、重四个等级,分别记为0、1、2、3分。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5mL,检测患者的E2、CA125水平变化情况。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疗效标准拟定,(1)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中医症状评分降低>95%;(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症状评分降低70%~95%;(3)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状评分降低≥30%,但<70%;(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中医症状评分降低<30%。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情控制效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1.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2.4 用药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共用药治疗(3.04±0.52)个月,治疗组共用药治疗(1.06±0.44)个月,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所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具体指的是以往存在生物活性的一些腺体、间质等子宫内膜组织,没有处于宫体肌层或子宫腔被覆内膜等位置,在其他位置发生增生、散播等病理学变化,在细胞浸润状态下进一步种植,从而导致出现的以月经不调、不孕、进行性痛经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的一个妇科疾病[3]。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中医学理论中被划分在“痛经”、“不孕”、“月经失调”等疾病的范畴,导致其发病的主要机理是瘀血阻滞,寒凝、气虚、气滞等致病因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发也具有一定的关系[4]。相关领域所进行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普遍存在自身多虚、多瘀的问题,且初次性生活时间逐渐呈现低龄化的发展态势,妊娠分娩却在逐渐向着高龄化发展,有相当一部分的育龄期妇女存在过流产、上环等宫腔侵袭操作史,导致气血运行状态不畅,最终形成瘀滞[5]。中医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同时注重进行疏肝、健脾、温阳治疗,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桂附饮、丹赤饮等均由三棱、莪术、丹参、全当归等药物,将活血化瘀作为治疗的重点。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型患者可以加用炮附片、桂枝,具有温经助阳的治疗效果;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患者可以加用柴胡、赤芍,具有疏肝理气的治疗效果;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患者可以加用茯苓、炙黄芪,具有健脾益气的治疗效果[6]。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机体雌激素分泌状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辨证治疗与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181-182.
[2]刘书芳,霍晓蕾.益气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36(5):682-683.
[3]曹雪梅.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7,32(19):2754-2755.
[4]赵丽娴,伍家鸣,龚水帝,等.廖世煌教授应用肾着汤治疗妇女经期寒湿型腰痛验案[J].光明中医,2015,30(7):1398-1399.
[5]李艳芳.中西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6):57-58.
论文作者:李小琼(通讯作者),李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内膜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子宫论文; 异位症论文; 方剂论文; 症状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