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蔡春丽
摘要: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个性品质。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把能力教学与素质教学有机统一起来。
著名华文作家龙应台有精到的见解,在论述到素养与知识的区别时他强调: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可以量化。只有将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其生活与行为中后才能称为素养。人文素养,则是在涉猎了文、史、哲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学科到了最后,都有一个终极关怀,即是对人的关怀。
初中阶段的各科知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学生在进行学习的同时,又受到情感的陶冶、道德的教育,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民族的感情,弘扬人文是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再加上学科本身都具备弘扬人文的特有条件,尤其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来临,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要使各科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变迁,就必须要始终坚持提高学生的知识、思想、伦理和审美水准,而这一切,也正是人文素养的综合内涵。
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必备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关注工具性的作用,为人文素养培养奠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只有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基础上,再渗透人文性,才能让语文成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不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被架空。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正确认识工具性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语文是基础性、综合性课程,也是和生活紧密相联系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以阅读教学为例,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句子、段落也无法读通顺,文章内容也无法理解,那么,又如何在阅读中去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呢?再如在写作中,如果学生只是记流水账,无法将一件事表达清楚,无法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或者说,如果学生连基本的书面表达也无法做到,读者又如何从学生的作文中去了解到他的思想和感情呢?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就成了人文素养的基础。
其次,要注重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新课改下,一些教师关注了人文性却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结果变成了形而上学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光是懂得道理,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如何去实施。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就需分清两者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而要在语文教学中,以工具性为基础,注重人文性的渗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能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性
人文性的培养必然和课堂教学无法相割裂,且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来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注重问题情境中渗透人文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是富有人文性的过程,在课堂导入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人文性,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基础作用。如在七律长征》、《长征组歌》、《老山界》、《草》、《长征》(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等课文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来呈现长征过程中的一些图片、视频资料导入新课,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当时的艰难,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样的导入,更有利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要注重在课堂提问中渗透人文性。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教师借助问题不仅能较好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也能通过问题的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推动课堂的发展。在提问中渗透人文性,要注重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层次性展开。如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教学中问题“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联系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通过对四个问题的探究,理解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的高尚品质,在讨论中学习,学生也备受感染,人文素养培养孕育其中。
三、注重结合生活拓展,在实践中渗透人文性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需从课堂中来,走出课堂,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在生活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在课外拓展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不能脱离了课内教学,而要有机地将两者联系起来。
通过课外拓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形式上要多样化。如在七年级下第二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的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以讲童年故事、搜集童年图片、写童年乐事等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童年的美好。如在《柳叶儿》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回家吃吃苦菜、周末和家长一起去挖野菜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在去感受艰难的生活。同时,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如在《敬业与乐业》(八年级下)的学习后,以“作为一个学生如何敬业和乐业”为话题,让学生在话题讨论中来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以工具性为基础,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合课外拓展来进行,多管齐下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李学勇.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7).
[3]孟国珍.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池春水”[J].科技创新导报,2010(4).
论文作者:蔡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人文论文; 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工具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注重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