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渗透思考论文_陈梁

深圳市鲁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道路工程是一项重要工程,为了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用而生,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继续向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应用

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道路工程路面建设不断加宽,不透水路面面积逐渐增加,然而在这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雨水流经路面,通过道路边沟快速汇聚集中,从而导致增加了高峰的流量,使当地的水文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在城市环境的污染源中,路面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通常情况下,在阴雨天气时,由于雨水中携带了大量的垃圾,从而导致雨水流经地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路面周边的水域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污染。而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运用,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环境受到的污染,同时也能够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

一、海绵城市理念的概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具有海绵性质的城市,能够在雨水连绵的季节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吸收并对雨水净化后及时储存,以便于当雨水量少的时候,将储存的雨水释放出来,以此来应对环境的变化,尽可能的减少自然灾害,。海绵城市又被称为水弹性城市,其主要理念就是“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帮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给城市带来的自然灾害,以及降水给城市带来的灾害,同时海绵城市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功能。城市建设人员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优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将自然方法与人工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要能够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同时要能够满足雨水渗透以及净化雨水的城市建设需求。同时相关人员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当地的水源进行统筹规划,例如:自然降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要对水循环系统的给水、排水等环节进行合理的调节协调。除此之外,建设人员也要针对工程的建设复杂性以及长期性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海绵城市主要是为了应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变化,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雨水流失以及径流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处理[1]。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优点

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必须要对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考量,适当的改进建设方案,科学合理的建设城市道路,促进城市建设工作能够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一)传统道路中的排水系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雨水在降雨初期污染物的含量最高,传统道路通常不会对雨水进行处理,而将这些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河流排入附近的水域中,会对附近水域造成一定的污染。并且在降雨过程中,大部分的雨水都会沿着排水管道被直接排走,无法渗入到地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补给,使得地下水资源缺乏。如果降雨量较大,城市内各个区域的水就会很快的汇聚在一起,给排水管道加大了排水压力,使得雨水无法进行有效的外排,从而导致城市出现内涝问题。同时,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市政道路的绿化以及清洁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然而雨水却被直接排走,无法得到回收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二)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优势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道路的渗透能力,是更多的雨水由地表渗透到地下,使地下水资源得到一定的补给,同时也使道路加强了雨水的渗透力以及滞留力,通过采用多渠道的雨水排放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良好运行,同时也可以将含有大量生活垃圾等污染源的雨水对路面的冲刷降低,进一步的降低雨水的污染程度[2]。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标准横断面的设计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在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确保道路的基础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同时对于道路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环保作用也要有所保证。

(二)渗透地面的应用

市政道路中外设计中,在雨水的收集利用方面,渗透地面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对土地的硬化建设方面已经逐渐完善。在此发展背景下,雨水的渗透对城市的环保工作以及发展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没有对道路的建设考虑到雨水渗透的问题,因此导致当城市中的降雨量较大时,很容易引起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而渗透地面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路面的渗水效果。

(三)生物滞留设施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高位花坛以及生态树池等设施都隶属于生物滞留设施。建设人员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生物滞留带的建设工作。生物滞留带的建设费用较低,并且施工周期较短,同时也可以进行大范围的使用,因此,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可以被广泛推广应用。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构造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构造示意图)

(四)植草沟

建设人员在建设市政道路的过程中,想要充分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并有效地降低道路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充分的利用植草。在利用植草的同时,可以在道路旁设置植草沟对雨水进行排放,同时也可以对雨水进行净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雨水的回收利用率。植草沟的形式不同,因此,建设人员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草沟形式。植草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植草沟结构图)

(五)地表径流的组织

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为了保证雨水的顺利排放必须要设置相应的雨水口,确保道理的质量,而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对道路建设的地表径流方式改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设人员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雨水花园的方式,拦截雨水,并对于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再排入地下,这样不仅提高了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政道路的利用率[3]。

四、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工程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一)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

市政工程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标准横断面的设计是一项核心内容。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过程中,实际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市政道路的各种交通功能和作用必须深入发挥”这一前提进行设计,同时也要遵循环保理念,设计人员在市政道路的周边增设绿化带,不仅美化了道路的环境,同时也对城市的排水系统降低了负担。在某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时,相关人员对项目工程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设计人员认为应当将道路的红线宽度设为29米,其中包含17米的车行道以及道路两边各3米的人行道,3米的中央分隔带绿化以及两侧各1.5米的绿化带,这种设计能够有效的将雨水集中在绿化带中,提高了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充分发挥了海绵城市理念的作用。

(二)交通路面设计

交通路面设计中包括两方面的设计,分别是:车行道路面和人行道路面。在进行交通路面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城市道路的车流量进行深入了解,以城市车流量的调查结果为依据进行交通路面结构设计。在进行人行道路面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本着“安全通行、行人方便、环保”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应当在路面表层铺设透水材料,从而保证土壤的安全以及防止地表硬化。透水铺装材料能够使地面水及时的渗入到地下,从而使地表水分得到保持。并且透水铺砖材料主要是以矿渣料和废陶瓷为主要制造材料制作的,制造成本较低,颜色美观,装饰性较强,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透水砖铺装典型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三)路面排水设计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由于道路两旁都设置了绿化带,绿化带需要大量的水分进行培育,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绿化带的高度进行控制,确保绿化带的高度不能高于地面高度,同时一定要在绿化带中设置排水设施,同时雨水汇集区的设计也是必须的,要将路面上的雨水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更利于灌溉,同时也能避免路面遭受雨水侵蚀。通常情况下,在车行道的排水设计中,想要实现良好的排水,可以通过利用特殊的沥青面层,是雨水深入到排水面层中,从而避免路面被雨水侵蚀的现象发生[4]。

(图3 透水砖铺装典型结构示意图)

三、结语

我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相关人员要不断转变自身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将海绵城市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推动了城市建设工作向着生态化建设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谈旭辉.“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11):119-120.

[2]徐锋.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7(8):214-214.

[3]王鹏飞,肖治微.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7(1):118-119.

[4]李博宇.“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7(3):245-245.

论文作者:陈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渗透思考论文_陈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