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平扫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运用体会论文_梁文辉

梁文辉 盐城市滨海县康达医院CT室 224500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总结其体会。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图像及其诊断结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阑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壁增厚;阑尾周围组织及器官炎性改变(如阑尾周围脂肪条纹征、末端回场及盲肠管壁增厚、阑尾周围积液、蜂窝组织炎、脓肿、腔外气体、邻近筋脉增厚、右侧腰大肌前缘模糊等)。结论:CT平扫是急腹症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就急性阑尾炎而言,行CT检查可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病程演变程度、位置及周围组织情况,为急性阑尾的后续治疗方法的研制可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CT平扫检查;螺旋CT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典型患者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非典型病例的诊断较为困难,特别是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不一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腹部脂肪较厚的体格检查不配合等患者,因此,加强术前明确诊断,为手术方案的研制寻求有力的技术支持非常必要。近年来。我院采取螺旋CT检查为非侵袭性检查,通过CT平扫可给予阑尾明确定位、病程明确评价,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有力信息平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在20-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03±1.5)岁,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6例,弥漫性腹膜刺激征4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NeuViz Twin 东软双排螺旋CT扫描,范围包括第12胸椎至耻骨联合水平,层厚、层间距为10mm常规扫描,对部分患者阑尾显示不清的,增加局部区域薄层扫描,层厚、层间距为2mm。

2 结果

本组1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CT图像显示:阑尾增粗、壁增厚6例,阑尾显示不清2例,阑尾增粗伴腔内结石3例(图1),阑尾周围脂肪内见网状模糊影4例(图1);末端回场及盲肠肠管增厚6例,阑尾周围积液4例,右侧侧锥筋脉或右侧肾周筋脉增厚3例,腰大肌前缘模糊2例,阑尾周围蜂窝组织炎5例,阑尾腔积气2例,阑尾腔内结石2例。

3讨论

正常阑尾是连接与盲肠后内侧的一条蚯蚓状盲管,近端开口于盲肠,位于回盲瓣下方约2.5cm处,一般长约5-10cm,最长可达到20cm,直接约5-7mm。方向不定,约60-70的人位于盲肠后,30%则位于内下部。正常阑尾的CT表现为位于盲肠末端的小管状结构,直径不超过7mm。

相关文献报道【1】,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阻塞而引起,阑尾管腔阻塞后,其黏膜分泌黏液增多,腔内压力升高,使得管腔扩张,管壁炎性水肿增厚,致使阻塞更加严重,特别是阑尾结石,在阻塞---水肿---阻塞,形成一种恶性病理循环改变。若阑尾穿孔后,使得炎性内容物通过穿孔的通道蔓延阑尾周围组织间隙,形成周围组织蜂窝组织炎,如机体抗病能力强可诱发周围组织包管而形成阑尾脓肿。

因阑尾炎是一种炎性改变,所以,其CT影像表现也遵循其一般组织炎性改变的规律。现归纳如下:阑尾炎的直接征象为阑尾管径增粗【2】,一般情况,外径>7mm,腔内积液,管壁增厚>2mm。阑尾炎的CT间接征象有【3】:①阑尾结石,阑尾腔内结石呈环状或均质钙化影,单发或多发,其发生率为10-40%以上,阑尾内部结石对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或无临床表现时,阑尾腔内也可以有结石。所以,在对阑尾腔内结石评价一定要结合临床;②阑尾周围脂肪层结构的改变。阑尾周围脂肪层呈现条纹征,表现为阑尾周围脂肪内斑点状及条纹状模糊影,脂肪条纹征是CT诊断急性阑尾炎又一个最有价值的间接征象;③末端回肠及盲肠管壁增厚,部分伴有小肠低位肠梗阻;④右下腹阑尾周围组织积液,其密度可因为积液的性质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CT值;⑤邻近筋脉增厚;⑥右侧腰大肌前缘模糊,多见于盲肠后位阑尾;⑦局部淋巴结肿大;⑧阑尾周围组织蜂窝组织炎,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片絮状、云雾状阴影;⑨阑尾周围脓肿,为局部积液并有环状软组织包绕或软组织内混有积液或积气;⑩阑尾腔外气体,腔外气体是阑尾炎并发穿孔的重要依据。CT检查可较好的显示上述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的后续治疗参考依据。如阑尾脓肿患者,既往教材要求保守治疗,等三个月后再行手术切除术治疗,但根据现有的医疗水平和技术力量及有效的抗菌药物的运用,都可进行Ⅰ期手术切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医药费用的支出,只不过手术的难度大风险高,所以,临床医师要采取必要的应激措施,术后要放置腹腔引流管,以便于动态观察治疗情况【4】。

在CT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①要对阑尾周围组织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正常变异要做到熟练掌握;②要密切结合临床,必要时我们CT医师也可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局部的体征要细致辨别。③加强各种急性阑尾炎的病理改变影像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以不断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④充分利用CT设备的成像技术,对常规平扫不能显示或显示模糊不清的病灶,可进行薄层扫描及图形后处理技术。

总之,我们认为CT平扫是急腹症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就急性阑尾炎而言,行CT检查可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病程演变程度、位置及周围组织情况,为急性阑尾的后续治疗方法的研制可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杜丹。螺旋CT平扫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94-95。

2、熊丽琴,王亚瑟,王芳。多层螺旋CT扫描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6):366-367。

3、马卫霞。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3,24(33):74。

4、侯启龙。阑尾炎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价值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1(4):501-502。

论文作者:梁文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螺旋CT平扫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运用体会论文_梁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