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99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考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1999年高考各科《考试说明》已经发行。《考试说明》规定了国家的考试要求,为广大考生接受国家挑选,升入高一级学校指出了正确途径,也为教师指导复习,少走弯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99年是本世纪末的一年,也是继续推进高校招生工作改革,深化素质教育,迎接21世纪到来的一年。怎样继续改革,承前启后,为21世纪高校招生考试进一步改革打下基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而各科考试说明的改革又是其中关键一环。因为,它体现了每年招生命题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师生们只有认真领会,遵循照办,才能把握正确方向,走向成功之路。
历史学科的《考试说明》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改革蓝图、指明了哪些应当遵循的思路和方向呢?就总体来看,我们应当特别注意“依据教学大纲,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一高考命题的总原则。历史科考试内容的调整正是体现了依托材料,不囿于教材的精神,形成了有别于教学大纲的考纲特色。今年的考试内容特别凸显了考点的结构特色,是从92年以来的新尝试。具体分析,今年《历史科考试说明》大致有如下特点:
1.考试题型比例有适度的调整
选择题由98年的54%降为49%,下降5个百分点。材料解析题基本不变仍占24%。问答题98年为22%,99年为27%,增加了5个百分点。
经过以上调整99年的第Ⅰ卷与第Ⅱ卷比分接近,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比重大体相当,大约各占一半。这种设计有利于控制试卷的难度,也是一个新的探索。
2.考试内容有较大幅度的调整
今年考试内容知识范围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如果说过去规定考查的知识范围比较接近教学大纲的话,那么,今年考试内容的规定则自成体系。这是命题专家们为减轻考生负担而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建立考纲知识体系的重要尝试。今年考试内容的规定精要、简洁,突出重点,只保留章、节、目三个层次的结构,取消了更细的子目和与考点无关的部分。
3.适当拓宽考试内容的知识领域
99年历史科考试内容另一特点是把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的文化内容纳入了考试范围。这是必要的。现行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教材对文化的发展有详尽的介绍,正在试验用的新教学大纲也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如果高考不考,一则导致试卷知识结构不完备,二来也影响素质教育的贯彻。因此,加入文化内容的考查势在必行。但是,99年的考试内容对文化部分的规定不到教材内容的一半。这是既坚持改革,又适当照顾考生负担,专家们的用心由此可见。
考试内容的调整对考生复习尤其重要。为了帮助考生抓住调整的特征,我们分段进行剖析。
中国古代史部分
98年为29章、94节、93目;99年调整为6章、30节、67目。
调整后的章、节、目按中国古代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划分,体例扼要、行文简洁、要目集中、考点突出。列如:原来秦朝以前共四章的内容而今浓缩为一章:“远古、夏、商、周”。原第一章“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今并为一节“远古居民”。删去了“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商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目,原节“春秋战国文化”有两个目(“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今则降节为目,删去去年两个目的内容不列出。又如98年的考试范围把秦朝、西汉、东汉分列为三章,99年则合并为一章“秦汉”,其中删去了“秦的疆域”、“楚汉战争”、“黄巾大起义”、“淝水之战”、“士族”。这种突出重点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把有关朝代“文化地位”评价的节或目大量一一删去,取消了“商文化的世界地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唐文化的世界地位”等。这样做,也许是尽可能地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一些套话式的评语,启迪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
中国古代史考试内容修改的另一特色是降节为目,或删目并节,如:删去了“隋朝经济繁荣”、“隋末农民大起义”。在“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一节中,删去了三个目(“棉纺织业的发展”、“漕运和海运”、“大都和泉州”等)。全部中国古代史共30节中,内容未变的仅有14节,可见调整幅度之大。这样,单纯记忆的负担减轻了,但能力要求大为提高。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与教材体例一致,但局部调整多。与98年相比;98年共列17章、52节、147目;99年共15章、49节、122目。
99年的考试内容大刀阔斧地删去了“中法战争”1章4目内容,在“国共政权十年对峙”一章中又删去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节共5目内容,另外“文化大革命”由章降节,在结构上弱化了其在考点中的地位。另又将其纳入第十四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和曲折”,这样改比较合理,因为,“文化大革命”本身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性。粗略统计,中国近现代史考试内容中,较去年共删去21个目的内容,约占总目的15%。
中国近现代史增考了文化史内容。但只列入了史学与现代科技的内容,增加的负担不会太重。
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
世界近现代史考试内容大体上与现行《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材结构体系一致,但也有适当的调整。如:对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考试内容坚持从生产力是最活跃、决定的因素等观点出发,将教材第二章标题改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第三章标题改为“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从而与第四章原标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协调统一。
在考试内容上,世界近代史删去了教材第二章第6节“美国的建立和拉美独立运动”(占教材7页)、第7节“16-18世纪的亚洲”(5页)、第三章第4节中删去“美国内战”(4页)、第四章删去“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和对中国、朝鲜的侵略”(共10页),第四章删去“拉美民族民主运动”(3页)、第四章“列宁主义诞生”前半部分,删去“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第二国际的建立”、“第二国际的活动”(共3目约4页)、“17-20世纪初的艺术”(约5页),粗略估计减少了教材的1/4页码的内容。这样删节主旨仍在突出重点,减轻负担,把学生们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鼓励思考和理解一些深层次的历史问题。
世界现代史部分现行教材共有7章25节86目。经过专家们的删减,考试内容共列出7章20节44目,这对考生无疑也是一个福音。删掉不考的内容有:“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评价”、“国联的成立”、“共产国际建立”、“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朝鲜的三·一运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等,对“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则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也许会有人担心,这样大刀阔斧的删减,对教学会产生负面影响,其实不然。今年不考,不等于明年不考。高二学生还必须全面学习。2000年的考试内容绝不会与1999年完全一致。
99年的世界近现代史考试内容中,也首次把文化纳入必考内容。但近代史只考两节9目,减少一节2目,现代文化共三节8目中只考一节3目,减去两节共5目。
99年的考试说明,为贯彻素质教育,减轻考生负担,突出重点,做出了重大尝试,同时也为提高能力考查,从深层次角度命题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但笔者认为,这种改革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给学生及指导老师带来一些困惑。如考试内容中,有些节、目过去的外延内涵十分清楚,现在由于高度概括,反会使人有深不可测之感。有些细目不见了,是否等于删去不考?师生们是难以下结论的。这很可能影响复习对深度和广度的掌握。有些地方笔者琢磨良久,也有不解之处,恐怕很多一线教师也不敢冒然舍弃,这或许是有待改进的吧?!
标签:高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