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探究论文_邓清文

耒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耒阳 421800

【摘 要】目的 探究CT与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接受CT与磁共振检查,对比2种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股骨头坏死患者经磁共振诊断的检出率(95.00%)明显优于经CT诊断的检出率(7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与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率均较高,可对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显示,但是磁共振诊断的敏感性更强,可作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CT;磁共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髋关节疾病的一种,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导致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比较复杂,多数患者因潜水病、风湿病、血液病、烧伤等疾病导致出现关节面组织供血破坏的情况,使得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情况[1]。本文主要对CT与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作分析,详情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6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膝部、大腿内侧、下肢、髋关节等部位疼痛,间接性跛行以及活动受限。这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并知情同意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在29.5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1±3.01)岁,男女比例为33/27,病程在2.5个月-39个月之间。存在长期应用激素患者12例,髋关节外伤史患者23例,酗酒者5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例,其他患者的患病原因不明。

1.2 方法

这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接受CT与磁共振诊断,具体为:

CT:采用高分辨率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为患者实施CT检查,将CT扫描仪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设置为250mAs,扫描层距以及层厚均为5毫米。股骨头坏死患者取仰卧位接受CT平扫,扫描的范围从患者的自髋臼上缘至患者的股骨颈下缘,采用骨算法进行CT重建。

磁共振: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机(德国西门子)为患者实施磁共振检查,利用体部线圈,将扫描的层距以及层厚分别设置为2毫米、4毫米。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常规的矢状位横断面以及冠状位横断面扫描,为患者实施扫描的序列包括快速回旋波T2STIR以及T2WI以及自旋回波SET1WI。

1.3 观察指标

对这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CT与磁共振检查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将股骨头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情况分为1期、2期、3期、4期,即1期:1/2的患者存在轻微髋关节疼痛情况,患者在负重活动增加时,患者会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CT检查为阳性,磁共振检查存在骨质疏松情况;2期: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已经形成。患者经CT与磁共振检查,患者存在松质骨异常的情况,这表示患者的股骨头存在局部囊变、坏死以及骨小梁缺失的情况;3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断加重,经影像学检查,患者存在股骨头塌陷的情况,并存在半月征改变的情况;4期:股骨头出现炎症,此时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加重,活动明显受限。患者接受CT与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关节间质变得狭窄甚至出现消失的情况,患者的髋臼破坏严重[2]。

1.4 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股骨头坏死患者经磁共振诊断的检出率为95.00%,患者经CT诊断的检出率为75.00%。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的检出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所示:

注:与CT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股骨头坏死具有病情发展较慢的特点,患者在患病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对股骨头坏死情况忽视,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病情较重时接受相关检查,此时患者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不可逆性损伤[3],因此,给予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对提高患者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CT和磁共振已经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法。CT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诊断的价值为,其可以进行连续多层面扫描,可以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松质以及骨皮质之间的关系清晰显示出来,同时还可以将患者皮质下的关节面断裂以及轻微骨折情况显示出来。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CT诊断,可以对坏死区周围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对边缘硬化的程度进行反映,利于对关节内情况的诊断。早期股骨头患者出现的疼痛情况主要是由患者髋关节内的水肿以及血管堵塞导致。CT对积液诊断的敏感性较差,而磁共振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以及分辨率,为股骨头坏死患者选择多个序列进行扫描,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适宜的轴位以及层面进行检查,这样就提高了对积液的检出率。磁共振可以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坏死区骨质变化、骨髓水肿、股骨头结构形式等清晰显示,还可以明确显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周围软组织情况,可以对股骨头坏死的分期进行诊断[4-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患者经磁共振诊断的检出率(95.00%)明显优于经CT诊断的检出率(7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张勇,晏海平,丁乃艳等[6]在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中表明,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率较高,其可以较好的将患者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情况显示出来,对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研究结果与张勇,晏海平,丁乃艳等研究结果基本相似,表明本文对CT与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价值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CT与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敏感性更高。

参考文献:

[1]林毅.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9):149-149,150.

[2]管正贤.CT与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21(24):39-40.

[3]吴东辉.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244-244,245.

[4]肖庆华.CT和磁共振在成人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76.

[5]王文兵.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6):102-103,114.

[6]张勇,晏海平,丁乃艳等.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5,36(5):237-240.

论文作者:邓清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CT与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探究论文_邓清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