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730053
摘 要:《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手册》被认为是20世纪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四部著作之一。2001修订版的完成不仅是知识观、学习观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服务于日常所有学科的教学。本文以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理论为依据,以初中数学案例分析为实践,验证和探索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目标分类学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
一、专业研究的启发
自八十年代中期华东师范大学邀请布卢姆来华讲学,并于1986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布卢姆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许多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修订版认知目标分类学理论中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安排课程流程,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修订后的目标分类学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就是以知识维度与相应的认知维度制定双向细目表,使知识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更明确;再依据双向细目表中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展开教学设计,并根据要求实施教学。本文以修订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为依据,以初中数学案例分析为实践,验证和探索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教学案例呈现
教材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内容。
教材分析:教材基于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认识的基础之上过渡到正方形,突出了探究的层次性,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伸和必要发展。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基础上,结合它们的特点来认识正方形,在教学时需要进行联系和区别,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学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会到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逐步掌握了说理的方法,形成了基本的推理能力,为本节课的推理证明提供了铺垫和思路。
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目标1)。2.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联系和区别(目标2)。3.理解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目标3)。4.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解决基本问题(目标4)。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体会平面几何的内在价值。
目标分析:教师能围绕知识与认知过程的结合来确定教学目标。“掌握”和“弄清”都是认知过程的理解水平,所以目标1、目标2都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正方形性质定理属于事实性知识,所以目标3属于理解事实性知识;目标4属于运用程序性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外显出来,这是一个价值不断内化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活动1:通过一组相关图形,回顾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提出问题,呈现学习目标。
活动分析: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一活动属于回忆概念性知识。
环节二:感知概念。
活动2:观察一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找寻共同特征,认识正方形,理解正方形的概念,得出结论。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正方形。
活动分析: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联系,把探究的重点转移到正方形上来,为寻求新知创造良好开端。这一活动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
练习1:分类举例考察对正方形概念的认识。(评价1)
评价分析: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辨认能力。
环节三:探究定理。
活动3:(合作交流)正方形是菱形吗?是矩形吗?正方形与它们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讨论正方形应该具有的性质,得出结论。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为直平分线。
活动4:完成正方形性质定理的证明,并探索正方形的对称性。
活动分析:通过合作交流,认识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从而归纳和总结正方形是具有这些图形性质的综合。这一活动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
练习2:判断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评价分析:通过学以致用的体验,加深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
环节四:例题讲解。
活动5: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延长线上的一点,F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F。BE与D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活动分析:在操作过程和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这一活动属于运用程序性知识。
练习3: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
评价分析:通过考察学生对正方形性质的运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进行知识构建。
环节五:梳理知识。
活动6:合作交流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活动分析:通过学会知识之间的结合与归纳,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一活动属于分析概念性知识。
练习4:正方形是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怎样的菱形?正方形是怎样的矩形?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评价分析:通过激疑启思,渗透类比思想和方法,促进知识发展。
小结(略)。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及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如附表。
三、结语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教学的金钥匙。《修订版》用“知识”和“认知过程”的结合来描述教学目标,使教师能够准确地理清知识脉络,教学活动既突出了目标性又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其次,课堂教学以目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师的控制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施教,反映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学习结果的层次性,使课堂教学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性和稳定性,对教学的指导性更强。最后,将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体现学生在学习状态中呈现出来的思维过程,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
附表:认知目标分类二维框架表
参考文献
[1]杨超杰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分析应用——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化学教与学,2012,8,9—10。
[2]陈坪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的教学实践.文学教育,2013,10,60—61。
[3]王小明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教学观.全球教育展望,2016,6,29-38。
论文作者:王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正方形论文; 目标论文; 分类学论文; 菱形论文; 矩形论文; 认知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