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壮大,由此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尤其是交通拥挤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各大城市不断的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近年来发展最迅速,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形式之一。文章针对日益发展的轨道交通建设,总结了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相关原则及理念及,并就目前建筑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进而探索现代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原则理念方法
地铁车站在地铁建设中占据有重大作用,它是客流组织以及乘客换乘的主要场地,因此在车站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筑设计作为各专业的先行者,对于其原则及规范的把握必须要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意识,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车站的使用性、安全性及经济性。随着地铁建设的不断增加,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地铁车站也不仅仅满足其功能性的要求,在“以人为本”“低碳环保”等理念的大环境下,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入现代领先的设计理念,探寻更加合理适用的设计方法。
一、基本的设计原则
1.1实用性原则
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功能建筑,其人流相对比较密集,在进行车站设计时必须有序的组织人流进出站,或者能够快捷的换乘,其附属的楼扶梯及通道宽度必须满足客流高峰时段的疏散要求,且其出入口的布置应当尽可能的方便吸引周边客流。另外,由于地铁一般设置于地下,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其必须有足够的设备及管理用房来保证车站能够正常的运营,且应保证设备运输及使用的便捷性。
1.2安全性的原则
地铁车站的站位一般会选择人流量比较大的地区,设置于城市的主干道路或者广场地下,其施工一般采用明挖法,标准车站埋深一般达到17米左右,17米基坑的开挖本身就是一项风险很高的工程,其结构本身必须要安全可靠,另外,其建造过程会对周边建构筑物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一旦引起周边建筑的破坏将会造成巨大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必须要保证其结构的安全性,建筑布局的设计应尽可能的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1.3识别性原则
地铁的运行速度比较快,按站点按时进行停留,其报站及停留时间是比较短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快速和便捷性。这种快速和便捷性也就要求车站内必须要有明显的特征和标志,能让乘客快速的上下车或者换乘,以免遗误或错乘。
1.4经济性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高投资的项目,在地铁的建设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根据一些学者的调研数据表明,1公里的地铁的工程报价往往超过了7亿元,因此,在进行车站的设计时,在满足车站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的压缩车站规模,结合现场实际条件减少车站埋深以降低工程造价。
二、先进的设计理念
2.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地铁车站一般设置于地下,空间封闭、站内噪声大、湿度较重,同时需采用机械通风、人工照明,发生火灾后扑救困难,也正是这种特殊的设计因素,从一定程度上使得“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加重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设计的过程中借助于相应的技术手段来满足人们的心里、生理等的各项需求,从而使得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舒适。同时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弱势人群的需求,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及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安全的空间,在车站中盲道、残疾人电梯、无障碍坡道、轮椅升降机等设施。
2.2生态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
近年来,低碳环保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诸多领域,在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低碳生活的背景之下,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也应融入这种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起到低碳环保的作用。从目前的实践经验来看,地铁的建设也力求节约能源,大到线路节能设计,小到车站内照明设备的选型,无不体现节能的设计理念。
三、设计中的不足
3.1车站形式单一、无特色
从目前的设计来看,车站进出站流线、平面形式以及空间效果相差无几,大多为狭长形,每个车站的装修效果也大同小异。随着社会的进步,地铁在被人们广泛采用的同时,也充当了一个城市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向大家展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对此,地铁车站仅仅作为一种功能性建筑已不再满足时代的需求,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载体,通过相应的设计手法来充分展现城市的特色,凸显其独有的文化。
3.2换乘车站考虑不充足
随着城市的规模的不断扩大,线网规划越来越密集,换乘车站越来越来,先期建设的车站虽然预留了相应的设计条件,但未能充分考虑远期车站的限制因素,造成后期车站施工难度增加,投资增大。
3.3缺少功能性的综合开发
大多城市中的地铁车站仅仅作为交通站点,缺乏更多的功能性的开发。从城市化的进程来看,现代化的地铁车站完全可以开发为具有更多功能的综合体,比如香港地铁的发展,在车站内适当融入必要的商业元素,或者在有条件的区域开发与地铁配套的商业性综合体,既能便捷客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现代化的设计方法
造成我国目前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原因,除涉及政府资金外,还与各地政策和城市规划有关。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车站的设计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在遵循其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融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寻求现代地铁车站的设计方法来弥补其不足之处。
3.1凸显特色的设计手法
在满足车站功能性的基础上,通过土建预留空间或者装修手法来建造形式独特,特色鲜明的地铁车站,不仅能够解决车站形式单一的问题,还能够很好的诠释由地铁建设而形成的这一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给人一视觉的享受,比如武汉地铁6号线汉正街站的“汉正印象”,如图(1)所示,犹如在地下建了一座汉
图(1)汉正印象
正街实景博物馆,充分凸显了当年“天下第一街”的壮观,见惯了千篇一律的车站后,其鲜明的特色无不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也彰显了武汉的地域文化。在全国的其他城市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特色鲜明的车站,纵观国内外,这些特色车站在凸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相应的条件,尽量多出一些特色鲜明的地铁车站。
3.2“人性化”的设计手法
首先,要有完善、有效的标识系统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站点寻找的需要,也能保证车站内巨大的人流量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有效的疏散,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引导人们迅速的逃生。地铁的标识系统除应满足一般标识系统所具备的易读性、醒目性、合理性外,还应考虑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性来满足现代人们对于精神生活更高的追求。
其次,要有合理的交通换乘设计,不仅要满足单一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还应做到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并保证其便捷性,如图(2)所示武汉地铁中
图(2)中山公园公交站点
山公园站周边设置的公交站点,极大了方便该站客流的换乘。另外,还可以设置相应的自行车停车点以及出租车停靠点,尤其像一些远城区的线路,有条件可考虑配套的“P+R”停车场。
再次,要有美观、舒适的空间环境设计,从视觉和心里上给人舒适感。对于车站内部,可以从空间协调、装修材料选用和色调调配等方面考虑,必要时可以采用裸露或者半裸露而不设吊顶的处理,对于公共区采用镂空吊顶、无吊顶明露时,其顶板混凝土可以喷涂一些相应的彩色颜料等,对于一些墙面可以悬挂或者绘制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画作,在体现美感的同时也能传递相应的地域文化,另外,在一些富裕的空间可以做一些艺术品或者摆放一些适宜地下环境生长的绿色植被等。
第四,要有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一座现代型的车站除应具备基本的交通运输功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服务性功能,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当中,能够快捷、方便的得到其某向特定的需求也正是人们所需要的。在人流量巨大的地铁车站中增加相应的服务设施,无疑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便利性会吸引更多的客流,也会增加人们选择这种交通工具的意识,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措施。
四、总结
综上,文章总结了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及理念,分析了目前建筑设计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了适应现代化地铁车站的设计手法,凸显特色,以人为本。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建筑师的不断探索,相信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也会一步步得以完善,今后的设计也会更加的富有特色,更加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刘文.基于城市视角下的地铁站域商业综合体研究[J].东南大学.2016(06).
[2]戴炜.中外地铁站空间环境设计的比较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2016(04).
[3]刘丹,地铁车站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探索[J]铁道建筑技术,2012(1).
论文作者:李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车站论文; 地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城市论文; 设计理念论文; 特色论文; 要有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