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411105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Allo-BMT移植方案,实验组患者使用Allo-PBSCT移植方案。根据两组患者的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Neu造血重建时间和粒缺合并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Neu造血重建时间优于对照组,粒缺合并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两种移植方案进行对比发现,Allo-PBSCT移植方案能够提高Neu造血重建时间,虽然血小板重建时间无明显差异,但粒缺合并感染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Allo-PBSCT;Allo-BMT;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发病急的特征,同时这种病症病情初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加重通常会伴有感染和出血,可导致内脏严重出血和败血症,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1]。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时较为常见的两种治疗方式,据相关报告显示,中青年患者使用Allo-HSCT治疗方式效果更优,而该治疗方式又包含Allo-PBSCT、Allo-BMT,为探讨两种方案的有效性[2],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中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包含7例男性患者,女性8例,年龄16-32岁,平均年龄(24.7±3.5)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3.7±0.6)个月。实验组包含10例男性患者,女性5例,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5.1±3.9)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3.5±0.8)个月。所有患者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不具有全身性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疾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做好移植前的常规准备,对照组患者使用Allo-BMT移植方案,移植前两天开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然后将其局部麻醉,采集髂骨骨髓然后回输,期间观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含量,若<0.5×109L,开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μg/(kg.d)。
实验组患者使用Allo-PBSCT移植方案,移植前3天内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于提供者的皮下,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分离提取提供者的干细胞并输入患者体内,接受输入后密切观察中性粒细胞,若<0.5×109L,则开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的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Neu造血重建时间和粒缺合并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粒缺合并感染发生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血小板和Neu造血重建时间指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Neu造血重建时间优于对照组,粒缺合并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3讨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包含面色苍白、无力、头晕、胸闷气短、发热、出血等,小部分患者还会从发病开始就持续发热且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3]。
本次实验将Allo-PBSCT移植方案Allo-BMT移植方案相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采用Allo-PBSCT移植方案的实验组,Neu造血重建时间为13.74±2.37,而对照组为22.31±3.53,且粒缺合并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是由于中性粒细胞运动后,外周造血干细胞中应该具有小部分较为成熟的祖细胞,导致成熟为Neu的时间较短,故此感染发生率更低[4]。
虽然两种方案对比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对比Allo-PBSCT移植方案优势明显,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先考虑实施该方案进行治疗[5]。
综上所述,将两种移植方案进行对比发现,Allo-PBSCT移植方案能够提高Neu造血重建时间,虽然血小板重建时间无明显差异,但粒缺合并感染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彬,吴润晖,庞一琳,朱光华,周翾,杨骏,李斯丹,秦茂权.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0):97-100.
[2]童春,郭智,楼金星,刘晓东,杨凯,何学鹏,张媛,陈鹏,陈惠仁.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回顾性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6):5821-5826.
[3]葸瑞,白海,王存邦.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06):908-912.
[4]孙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处理方案的初步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
[5]龚奕,张曦,陈幸华,高蕾,曾韫璟,文钦,刘学,李云龙,刘嘉,罗晓庆,孙爱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14):1842-1843+1845.
论文作者:符桑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方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发生率论文; 时间论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