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_科学素养论文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_科学素养论文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中学化学论文,科学素养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是自然科学教学的应有之义。《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笔者在探索中深切感到,正确认识化学教学诸环节和化学学科特点与科学素养诸方面的契合关系,统筹考虑,有所侧重,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值得注意的。

一、化学教学诸环节和学科特点与科学素养诸方面有着天然的契合性

对公民科学素养涵义的理解和表述,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广泛认可的表述,但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了解程度。由此推论,学生掌握、了解化学基本知识、化学研究方法、化学对社会和学生自己的各方面影响的多少是学生化学素养高低的主要标志。

化学教学一般具有知识教学、实验教学和学生作业消化三个主要环节。化学教学的主要环节与科学素养三个主要标志,虽然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但就各自的特点而言,知识教学与了解化学知识,学生消化知识和实验与了解化学研究过程、化学研究方法,学习过程特别是化学现象的多样性和由于化学反应的不同而形成的物质多变性与培训思维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乃至可以直接对接。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如果仅限于化学实验课则过于狭窄,应该大力拓宽。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胸怀全局”,对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能力培养要求、化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又要有所侧重,善于利用化学教学诸环节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着眼发展性,瞄准基础性,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中小学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基础性和发展性,即通过为个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乃至世界的科学事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在的科学水准,更要着眼未来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牢牢把握“基础”二字。

科学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科学史知识,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课时是有限的,因此,正确的教学策略应是在有限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最需要的知识。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发展需要和奠定基础两个维度,选择那些对学生来说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来教学。一是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二是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化学原理;三是化学计量系统、化学用语、命名法等;四是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过渡元素、稀有气体以及有关的化合物知识;五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核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化学分析、化学合成基础知识;六是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化学在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

化学史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搞好化学教学具有多重好处。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化学史教育的方法,使专业成果与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助于向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三是有助于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通过化学史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即仿照化学家的研究方法重做研究。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的科研方法,能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但局限性很大。另一种是间接的,即通过对化学家从事研究过程的叙述,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四是有助于向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既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在化学教学诸环节中,实验探究是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研究方法的最好平台,要精心设计。笔者上实验课、探究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研究过程,学习化学研究方法。实验课要求学生严格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科学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探究课采取化学研究的一般模式。一是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二是分析、研究需要的试验条件和数据测定手段控制,设计实验;三是实验、观察、测定数据;四是将实验现象和数据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做出推论、提出假设;五是验证假设,发现规律,得出规律性结论。这种训练,既有利于学生调动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意识。

三、精心设计“教”与“学”两种过程,避免越俎代庖,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演”,精心安排教与学,恰到好处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调动学生当好“演员”,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提升如下能力。

1.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来源,在科学史上,凡有成就者,都十分重视观察的作用。然而,良好观察能力的形成却非一日之功,必须通过较长时间不懈的教育和训练。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恰好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严格要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观察态度。二是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以及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三是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四是利用多种途径,督促学生养成随时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

2.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自我发展的源泉。化学注重分析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学生分析、对比、类比、综合、抽象、推理、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就充分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鼓励求异思维、启发逆向思维、引导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在进行“碱金属族元素”教学时,利用该族元素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特点,在已知钠元素的性质后,让学生演绎推出其他元素的性质。同时利用它们具有不同的电子层数,进行各元素性质的对比,找出它们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

3.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学生先学、先练,教师后导、后讲,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教师不再重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认知能力。

4.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能力,其背后存在着系列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大课题,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又主要体现为发散思维。因此,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在培训发散思维,而化学现象的多样性、化学实验的多变性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很好条件。为用好这个条件,我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一是强调自主性,鼓励独立思考;二是一题多解,变式训练;三是设置情景,鼓励质疑,支持创见,引导验证;四是训练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培养联想能力;五是组建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大力开展化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施展才能、思考创造。

四、全面认识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意识,形成科学品质

科学素养虽然一般认为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三个方面,然而科学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是个很宽泛的。华南师范大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研究”课题组认为,科学素养包含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质。华东师范大学高剑南教授认为,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课题组的科学观和科学品质,高剑南教授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都是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学习和形成,还要重视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的树立和培养。

所谓科学意识,是指人们在深刻认识科学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观念。通俗地说就是要有从科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所以,科学意识应该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观。二是要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和处理问题。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化学教学不是教学生系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这方面化学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用科学态度看待事物方面,化学教育应该做到:一个受过中学化学教育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时,即使不能说出问题的原理,也应知道是化学现象。例如,走在大街上,看到汽车排出尾气,应该知道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这些气体会污染空气。这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开辟渠道。利用研究性学习课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感知化学成果的两面性——既能给人类带来利益也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损害,从而增强道德意识和科学意识,这就是一种好形式。

科学品质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态度等方面。良好的科学品质能使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能使学生有坚强的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和自制力,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品质,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

标签:;  ;  ;  ;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_科学素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