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赵孟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赵孟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第一初级中学赵孟

在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不断变化,师生主体关系重新定位下的教学背景下,利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课堂组织策略,要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切实把握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他引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二是通过探讨学生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间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三是充分运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大多数学教师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学习教育新理论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影响主要有老师、学生和课堂教学认知。

1 是切实把握新课标中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他引领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1.1 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但新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并不是老师塞多少知识给学生,学生的脑子就可以装进多少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是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自己在脑子里自主地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教”的实质是老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的实质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学中的老师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就是交往互动。在交往互动中让学生发现新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锻炼创新思想、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1.2 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与传统教育不同,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都不同,思考问题都有其独特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非常落后。教学要以人为本,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学应该是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情感的体验过程。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的发展,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当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发展。

2 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探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间接提高教学有效性2.1 自主学习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影响下,对新的知识结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的整合。学生对自己探索的问题进行论证,解决问题。老师的教学着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管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也不管学生水平高低。让学生自己探索,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体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由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2.2 合作讨论学习法。合作讨论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全员参与,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的真正体现。在教学中,只要是学习需要的,都可以合作讨论学习。这可让学生知道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思维;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同时在合作讨论中可感受到知识生成、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知识“再创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合作让依靠教师一个人变为依靠全体学生,讨论使全部学生都被发动起来,大家一起探究新知,学习的能量就扩大了。合作讨论学习,它不仅弥补了师生交流的缺陷,还使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群体中得到解决。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中会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2.3 感悟学习法。生本教育认为:感悟对学生的学习非常关键,感悟是举三反一,感悟支配学生的后继学习,感悟的东西是难以遗忘的。感悟的程度高,学习效率就高,把握就大。把感悟与训练结合起来,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感悟学习伴随着兴奋感,当学生了解了事物有意义的联系,理解了它的实质,弄清了它的真相,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通过感悟,问题立刻从复杂变为简单。

3 充分运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1 课前导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只有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必需改变重教轻学的弊病,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课前导学,利于学生课前接受新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课前导学,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2 课堂小组学习。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议一议的形式编写。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前导学的前提下,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学生把课前不明白、有疑问的问题带到小组中展开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通过小组学习,课堂散而不乱,问题越辩越明,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尊重和发挥,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3.3 教师点拨、归纳。在课堂上强调学生主体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点拨、归纳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点拨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教材中的重点、关键;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注意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认真观看每个学生的板演,及时点评,对于大家的疑点问题、知识点要给予指正、点拨、梳理、拔高拓展。数学学科具有结构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习数学也不能违背数学本身所具的这种特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近,及时归纳总结。每堂课都要归纳本节所学知识、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技能及从中提炼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特殊意义,而且还有益于学生进一步获得、保持、应用知识。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渠道,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又必须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利用有效的课堂组织策略,变教学被动为主动,变学习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1 肖凌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数学教育,2007(12)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赵孟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赵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