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煤矿
引言
煤矿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设备,而我国煤矿企业为了取得更快发展,大量引进先进机电设备。在矿井的生产以及安全管理中,先进设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先进设备的使用,使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的效率得以极大提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在此环境下,对于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也越来越重要,更需构建更为适宜煤矿自身发展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1 加强设备维修管理的意义
随着煤矿开采方式不断优化,煤矿设备维修中心建立了完善的机电维修模式,对设备出现故障以及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的相关计划性的检修在煤炭的开采中得以重视。现阶段,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也日益突飞猛进,对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台设备之间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因此检修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和排查前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了解设备的运行原理,二要对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特点了如指掌。只有具有能够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得到更多的煤炭资源,必须利用科技的力量,例如,要能有效的利用高精尖的机电设备等,既为改善煤炭资源生产较慢的状况,又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中的安全性。
2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2.1 事前维修管理
这种维修管理模式体现了“未雨绸缪”的思想理念,是一种主动型的维修管理模式。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生产设备运行系统是由体积大、精密化、全自动化和高智能化的机电设备构成的,这就意味着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怕是短暂的停机都会导致整个运行系统的瘫痪。在这种情况下,事前维修管理的重要性可见非常重要。这种维修管理模式是对预防性维修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在事前维修管理过程中,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的使用,能够对机电设备的故障发生率进行预估,从而形成事前维修管理工作的规划方案,将机电设备的故障问题扼杀在摇篮,为机电设备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事前维修管理模式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最为普遍,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生产风险,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
2.2 维护模式
在机电技术逐步发展的情况下,只是单纯的采用事后维修模式,无法真正确保设备一直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而且,因为采用事后维修的模式不能准确的估算故障设备需要停运的时长,使其发生生产事故。所以,基于机电工艺技术的发展,拥有更强计划性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开始出现,并得以快速发展。维护模式所拥有的主要特点是此种维修管理模式更加的具有计划性,也就是说对于机电设备的维护以及保养是有计划进行的。对机电设备要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保养,依照各设备的核心部件,采取有计划性的保养措施,从而使设备在运行时,可以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同时加以解决,预防与杜绝细小的问题,避免发生一些较大的安全事故,尽可能的不让设备停运,从而确保煤矿企业可以正常运转。煤矿企业要想取得稳定、快速的发展,确保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机电设备要依据所设定的目标正常运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即时维修
即时模式通常是指在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后才及时进行维修管理,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方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事后维修、应时维修等。这种维修方式具备局限性特点,在事故发生后才开展维修保护,简单而言就是等到出现故障后才发现设备问题,没有事先做到有效预防,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种传统方式是最早的设备维修及管理方式,是由于当时管理者意识尚未提升,加之国内的相关科技水平比较落后,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与管理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导致其具备一定的滞后性。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方式能够解决部分设备故障问题,但同时也具有极强的随意性,会导致设备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损害,影响其运行寿命的同时又影响生产。
2.4 事后维修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是典型的“亡羊补牢”观念的产物。早在工业社会形成之初,这种管理模式便出现了。企业经常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才采取检修措施。当然,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而且机械设备的结构组成本身就很简单。不过这种维修管理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对机械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不能将可能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最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专业化
从世界范围内煤炭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已经不再只是一项基础性作业,而是关系着煤炭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作业,必须要提高其专业性与规范性。这项工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的实现首先要从维修管理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入手,提高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其次就是维修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企业要制定专门的制度标准,约束维修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确保维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预先化发展趋势
所谓预先化,是指进行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时,可以确保具有一定的提前性以及可预知性,使机电设备的维修拥有更强的计划性。之前所采用的传统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因其具有较强的滞后性,使得设备在维修时早已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故障,给煤矿的设备安全可靠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强化机电设备维修的预先性,使得机电设备的故障更为可知,对提升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采用预先化管理模式时,不是单纯地对机电设备维修进行预先化的管理,同时也要对机电设备的养护进行预先化管理,制定科学的计划,通过相应的措施,对机电设备加以改造与革新,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模式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3.3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这里所说的智能化,主要指的是企业领导要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促进煤矿生产智能化,促进机电智能化维修与管理。通常情况下,可以在机电运行系统中积极融入计算机技术,实现设备运行数据的有效监测、录入及分析处理,及时对其极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评估。在实际运用中,该种模式能够迅速、及时地将设备维修记录与常规维修的相关记录等查找调取出来,便于维修人员及时检查核对,这种操作简单快速,所获数据信息真实有效。此外,通过智能化方式还能把一些高难度故障隐患及时排除,降低维修失误。最后,经过采取一些先进计算机技术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故障实施模拟演示,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并解决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煤矿企业必须要注重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作为煤矿企业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提高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为此企业必须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和创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何云.基于RCM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研究[J]. 同煤科技,2017,(04):44-46.
[2] 康富平. 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6):31-32.
论文作者:张福太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煤矿论文; 机电论文; 机电设备论文; 设备维修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设备论文; 企业论文; 《科技中国》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