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_国企论文

非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_国企论文

非国有经济: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就业论文,国企论文,下岗职工论文,非国有论文,主渠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日益成为一个人数剧增的新的社会群体,引起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成为理论界、企业界和各级政府研究的热点。我们认为,探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问题,是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键。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不可能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资本有机构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方面即将或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就业领域,就是吸纳劳动就业能力减弱,从而使国有经济不可能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

1.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以及“高就业”体制造成的庞大富余人员队伍,决定了国有企业不仅不能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反而会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而不断产生下岗人员。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取向的企业改革,确有一批国有企业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了企业活力。但从整体上看,国有企业发展处境十分艰难,突出表现在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一直呈上升趋势。这就致使部分国有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从而释放出大量富余人员,产生大批下岗职工。有资料显示,1994年全国城镇停产半停产企业2.8万户,涉及职工580万人,1995年上半年全国停产半停产企业4万多户,涉及职工745万人。1996年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下岗人数北京市为10.8 万人,广州市8万人,济南市6万人,哈尔滨市20万人。 全国下岗职工约800万人。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低工资、高就业”体制造成的国有企业长期积淀的2000万富余职工将逐步成为下岗职工。据劳动部门分析预测,“九五”期间,企业下岗待业人员将达1800万人。

2.伴随国有企业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逐渐减弱。综观国有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资本存量获得迅速增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1978—1990年,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均增长率为11.4%,1990—1994年,固定资产净值年均增长率高达18.0%,比1978—1990年高出6.6个百分点。 国有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也呈同样的增长趋势。随着国有企业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同量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就业人数减少。1978年,国有部门吸收新增就业人数392万, 等于当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和新毕业大中专学生数量之和(312.6万)的125%,占城镇新增就业总数(544.4万)的72%;1994年,这两个比例分别下降为41%和61%。 从绝对数看,199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总数715万,比1978年增加170万,但国有部门吸收城镇就业的总数反而从392万降为294万, 减少近100万。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国有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将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对劳动的需求将进一步减少。

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经济战线将收缩,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趋于下降,国有经济部门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将减少。传统的单一所有制经济已不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多层次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变单一所有制经济为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这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其中,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趋于下降,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直线上升。1978年,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77.63%,集体企业为22.37%。1994年,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34.07%,集体企业为40.87%,个体经济为11.51%,其他经济类型为13.55%。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国有经济并非在任何经济领域都具有必然或天然的优势。一般而言,在基础设施(如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基础工业(如燃料、能源工业)、某些支柱产业(如汽车制造业)、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如航天工业)以及特殊工业(如造币工业、军工业)等领域,相对于非国有经济而言,国有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行业、部门往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投资大、风险大、建设周期长、回收慢,非国有经济不愿投资或无力投资,因此应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里的产业优势。而对于那些经营分散、规模经济不明显、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竞争性强的部门,国有经济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主动退出,把有限的国有资本充实到国民经济命脉部门中去。随着体制转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储蓄结构的变化,国家也不可能拿出巨额资本充实和壮大战线过长、覆盖面过广的几十万个国有企业。随着国有经济战线收缩和国有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国有经济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就会相应减少。

4.就业形势严峻和下岗职工素质较低,决定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不可能主要在国有经济部门中的有限岗位实现再就业。当前,我国城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实现就业困难很大。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加速转移的就业压力;其二,来自城镇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增长的就业压力;其三,来自国有企业富余人员显性化带来的就业压力;其四,离退休人员的“二次就业”和国家行政机关单位推行公务员制度,扩大了再就业队伍,增大了再就业压力。在上述几类人员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竞争上岗中优势明显不足。因为,第一,被精简的下岗职工,文化素质差,技能低。据调查统计,在下岗职工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61.1%,高中文化程度者占35.1%,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3.8%;初级技术水平者占56.3%,中级技术水平者占43.5%, 高级技术水平者仅占0.2%。由于下岗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低下, 不能适应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实现再就业十分困难,再就业率低。第二,农民工虽然文化、技术水平低于下岗职工,但其劳动力价格低廉,且吃苦耐劳,能够从事脏、苦、累、险的工作,端着“泥饭碗”,易于管理,这是农民工颇受国有企业欢迎的主要原因。第三,城镇新增劳动力、离退休人员、党政机关工作者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综合工作能力好于下岗职工,使其在竞争上岗中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转轨、企业转制的推进,国有经济部门已不再是城镇新增劳动人口就业的主要领域,更不可能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根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收入来源缺乏,生活水平低下,家庭负担沉重,处境十分艰难,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一项旨在帮助下岗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庞大工程——再就业工程于1995年开始在全国30个城市试点实施,同年4月,这项工程正式在全国启动。目前,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土地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等部门组成,并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参加的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各省、自治区、市成立相应的协调小组,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实施企业兼并和职工再就业工作。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建立了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再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甚至不惜采取行政命令方式,如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实施种种限制、硬性规定新办企业或老企业上新项目必须安置一定比例的下岗职工等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两年来, 全国已有500 万人参加了再就业工程, 300万人接受了就业指导,74万人受到转业转岗训练,339万人被救济,245万人进行了再就业。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正式启动,依靠行政手段,计划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措施即将成为历史,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将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就业方式由计划安置转向市场配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就由计划色彩十分浓厚的国有经济领域转向劳动用工、劳资关系等各方面已市场化的非国有经济领域。

1.非国有经济吸纳劳动就业能力逐渐扩大,即将成为城镇劳动力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非国有经济主要包括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伙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除外资经济资本有机构成高、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外,其他非国有经济人均资本占有量低,一定量资本能推动比国有经济大得多的劳动力就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即将或正在成为城镇就业及再就业的主渠道。

首先,从就业比重看,非国有经济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如表1 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城镇国有经济就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而非国有经济,尤其是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主要是私营经济)的就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城镇重要的就业渠道。

其次,从就业增长率看,非国有经济保持较高的就业增长率。如表2如示。

由表2可见,国有经济就业增长率由1980—1990年期间的2.6%降到1991—1995年期间的2.1%,非国有经济,尤其是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保持较高的就业增长率,这再次表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成为城镇就业的重要途径。

第三,非国有经济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又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个体经济在下岗职工再就业舞台上大展风采。例如,广西南宁市个体工商户“一帮一”活动解决了20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创举,说明了个体经济的就业功能。其二,私营经济已成为吸纳下岗职工的重要途径。1994年6 月上海市私营企业总户数达1.1万户,产值9亿元,至2000年,将达5万户,产值177亿元,将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商品零售额67亿元,占全市7%。目前已有9 万多名下岗职工到私营企业就业,预计未来三年内,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可吸纳的下岗职工将达10—15万人。其三,社区服务业在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社区服务业点多面广,收费低廉,服务质量好,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生长点。社区服务业的工作,诸如家庭保姆、清洁卫生、家政、修理等工作劳动强度不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新增长点和重要途径。例如,近几年来沈阳市各区、县创办劳服企业有1546个,安置各类人员13733人。其四,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也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了用武之地。目前至少有600 多万城镇人口在乡镇企业和农村就业,其中,广东、江苏省各有60万以上,福建、四川、湖南省各达30万以上。

2.经济政策、宏观环境变化为非国有经济充分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得到了很大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党的十五大为我国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此其一。其二,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战略性改组,特别是从竞争性领域、劳动密集型行业退出,为个体、私营等非国有经济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其三,居民经济实力增强以及从事个体、私营、合伙、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非国有经济大力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3.要使非国有经济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现实主渠道,还有赖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其一,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非国有经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政府应在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和扶持非国有经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以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从而广泛吸纳社会上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劳动力。

其二,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到非国有经济领域自谋职业来实现再就业。例如,陕西省西安市规定,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优先办理营业执照,优先解决经济摊位,一年内免收工商管理费,并一次性发给不低于600元的失业救济金。

其三,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转变就业观念,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对下岗职工进行转岗培训、就业指导,为下岗职工到非国有经济领域再就业提供思想准备和技能基础。

表1 城镇各经济成分就业比重变动单位(%)

经济成会 国有 非国有经济

占总就业比重合计 集体个体其他

年份 经济

1980 76.2

23.8 23.00.8 /

1990 62.2

37.8 21.33.7 12.8

1995 61.7

38.3 18.18.4 11.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1996年)相关数据计算绘制

表2 各经济成分就业增长率变动单位(%)

经济成分国有 集体 个体 私营

就业增长率

年份经济 经济 经济 经济

1980—1990

2.6

3.9

22.5

/

1990—1995

2.1 -1.0

20.5 53.5

资料来源:《管理世界》1997年第3期,相关数据绘制

标签:;  ;  ;  ;  

非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