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论文_李东霞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论文_李东霞

方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800

【摘 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 -2015年2月,31例乳腺脓肿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 2015年2月 -2016年2月,53 例乳腺脓肿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引流手术方法及护理,观察组采用VSD手术方法及护理,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满意率。结果: 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乳腺脓肿切开患者采用 VSD 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 乳腺脓肿; 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25-01

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初产妇多见。该病形成的原因主要为乳头细菌侵入或乳汁瘀滞引发的乳腺组织炎症,患者早期出现乳房硬肿、发热寒战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脓肿会向外破溃,向内深入形成乳房后脓肿,甚至造成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传统治疗方法为脓肿切开,凡士林纱块填塞引流,常规处理的切口较大,换药次数多,愈合过程缓慢,临床护理工作量及护理难度较大,患者身心负担较重。2015年 2月-2016 年2月,我们对 53 例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 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014年2月-2015年2月 31 例乳腺脓肿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 21 -33( 26.1 ±3.6)岁,病程( 8.8±1.2) d,脓肿直径( 6.3±2.2) cm。选取2015年2月 -2016 年2月53例乳腺脓肿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22-35(26.5 ±3.9)岁,病程( 8.1±1.4) d,脓肿直径( 6.1±2.4) cm。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脓肿的诊断标准,其中左侧 40 例,右侧 44 例。排除严重心脏、脑、肾脏疾病史,免疫类疾病史及精神类疾病史患者。两组年龄、脓肿部位、脓肿大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引流手术方法: 静脉复合麻醉,做大于或等于脓肿直径放射状切口,分离达脓腔,打开脓腔间隔,吸尽脓液后用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凡士林纱布填塞脓腔,敷料加压包扎; 术后 3 d 开始每天更换敷料,若敷料渗湿则随时换药,至无明显分泌物可改为2-3 d换药1 次,直至腔隙2-3cm深,可局麻下切除创口边缘瘢痕组织,新鲜创面缝合后置橡胶片引流,局部加压包扎,7 d 后拆线。护理方法: 采取以乳腺外科手术前后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为主,以解决个体护理问题为辅的整体护理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采用VSD手术方法: 术前 B 超定位脓肿薄弱部位并标记,麻醉同传统手术,于定位点做2.0-2.5 cm放射状切口,术中处理同对照组,将中号 VSD 护创材料(15cm×5cm×1cm) 置入,缝合切口并用生物膜封闭切口防止漏气,敷料加压包扎;术后回病房接负压装置,设置-125 mm Hg( 1mm Hg = 0.133千帕),3 -5 d换药1次,当引流液转为淡黄色、连续3 d<5ml/d 即可拔管。护理方法: ①负压护理: 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负压设置为-125 mm Hg,前48 h 持续吸引,以充分引流分泌物,使皮瓣紧密结合,有助于肉芽组织生长;之后5d为间歇负压吸引( 机器设置为持续5min,停2min) ,在保证引流充分的前提下,避免持续负压吸引影响新生肉芽组织; 1~2h 巡视病房1次,检查负压值是否在设定范围以及切口渗血、渗液情况。②薄膜护理: 保持创面周围干燥、清洁,注意观察生物薄膜与皮肤粘贴是否紧密,有无漏气、卷边,薄膜与皮肤之间有无液体积聚,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给予更换薄膜对症处理,保持负压吸引有效。③管道护理: 观察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管道有无被牵拉、压迫或折叠,管腔内有无血块、坏死组织堵塞; 注意负压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各连接头是否漏气,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更换引流瓶时注意先夹闭引流管再关闭负压源,引流瓶的位置必须低于切口位置,防止引流液倒吸引起切口逆行感染; 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 VSD 管道引起折管堵塞。

1.3 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满意率。痊愈标准: 患者全身不适症状消失,B 超下未见脓肿,局部无红肿热痛感,且引流管拔除后切口愈合。患者满意率采用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 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乳腺脓肿多见于哺乳期女性,因急性乳腺炎导致,一旦确诊则需立即手术引流排除脓肿。传统脓肿引流术是切口切至脓肿边缘,以凡士林纱布填塞引流。但哺乳期间女性乳汁较多,加上脓肿,切口渗液多,则需多次更换敷料,操作期间患者疼痛明显。且传统脓肿引流术创伤大,换药痛苦,治疗时间长,愈合后有较为明显的手术瘢痕,易导致乳房变形,影响了现代女性身心健康和美观要求。封闭负压引流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引流通畅,可促进患者炎症缓解,缩短患者病程,缩小手术瘢痕,易于患者接受。在具体分析中发现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疼痛指数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传统脓肿引流术,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切口在短时间内愈合,且术后瘢痕小,不会影响患者美观。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术后7 d 内正确判断引流液的性状,保持负压引流管引流通畅,保证贴膜无漏气,维持适当的创面负压至关重要,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排查并处理,否则会影响术后恢复,延长拔管时间。产后患者常有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且术后引流较多、切口疼痛、住院周期较长,多数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不高,因此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VSD 技术应用于乳腺脓肿治疗,较传统凡士林纱布引流方法优势明显,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该方法可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有利于护理人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云峰,段永亮.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乳腺疾病术后的应用现状[J].新疆医学,2013,43:1-3.

[2]杜正文,王玉明,高迎飞等 . 乳腺脓肿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22例疗效分析 [J] .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317-1318.

[3]张华苑,简怡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53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4 ,20:84-86.

论文作者:李东霞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论文_李东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