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政策改革的重点与难点_中国股市论文

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政策改革的重点与难点_中国股市论文

2005年中国股市政策改革的重心与难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重心论文,年中论文,股市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中国股市诞生以来最好的一个文件,它不仅明确了中国股市发展的重要性与战略选择,而且针对当前中国股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目标。2004年,《意见》得到逐步落实,管理层推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消除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其他侵害上市公司权益的行为、重大事项的分类表决、保荐人制度、合规资金入市等制度。可以说,2004年股市的利好政策和制度频出,多年来绝无仅有,但市场就是没有反应,有人说中国股市得了“利好麻痹症”,也有人说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已淡出。2005年,中国股市要走出目前的弱势,还得认真反思并找到阻碍国内股市发展的症结所在。

中国股市问题的关键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年轻的市场,中国股市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股权分置、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监管不力、欺骗作假、市场中庄股泛滥等,但是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中国股市问题关键所在。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劣质产品卖高价,投资者在股市上得不到合理的回报,甚至于大部分投资者亏损。

据统计,中国股市1999~2003年的股息率分别是0.78%、0.64%、0.69%、0.77%、1.08%,平均股息远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试想这还是在低利率时代)。而1990~2003年世界主要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股息率为2.9%,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形式回报股东的收益率是1%。两者相比,国内股市的投资回报率仅是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几分之一。同时,从2001年6月到2004年9月三年多的时间内,股市流通市值缩水7101亿元,考虑到在此期间投资者为上市公司融资付出2726亿元,为国家上缴印花税478亿元,支付交易佣金等其他种类成本约500亿元,收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391亿元,投资者的净损失约为10400亿元。也就是说,2004年中国股民有90%以上是亏损,而在我国香港地区则有80%以上的人赚钱。两个市场,冰火两重天。

试想,国内股市这样一种状况如何才能树立起投资者的信心呢?股市的僵局如何才能打破呢?同时,作为一个零和博弈的股市,国内投资者得到的只是巨大的亏损,其利益又到哪里去了?已有的研究表明,这些利益基本上流向了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政府税收、管理机构的收费等。也就是说,在现行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下,凡是通过政府管制进入市场者都大获其利(如上市公司等),而自由进入市场者都无利可图或面临的是亏损(如中小投资者)。

也就是说,造成目前国内股市僵局最大的根源并非股权分置、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市场违法乱纪等问题,而是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在初始权利的界定上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是既得利益集团通过政治途径让其利益制度化与合法化问题。如果不从证券市场这些基础性制度改革入手,仅是从技术性制度上来改革、来调整,要真正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走出国内股市的僵局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中国股市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在股市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宠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一方面,这个宠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是整个股市改革的最大障碍,因为任何制度改革与创新都是一次利益关系的调整,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反对任何改变现状的制度变革,另一方面,他们又会要挟民意、要挟股市的整体利益,要求政府出台有利于他们的制度与法律,或是把他们的利益固化在现行的制度与法律上。因此,目前中国股市的改革如果不从基础性制度改革入手,股市所面临的问题有可能会越来越多。

看看B股市场的开放,那时候市场的投资者以为让B股市场得到好的发展,他们就会有新的投资机会,结果是解放了先知先觉的违规进入B股市场者及外资,套牢的则是新进入的中小投资者。还有,国有股减持,本来是一个不太难也容易找到一个多赢方案的事情。但是,只要出台一项国有股减持政策,市场就会有一次大的波动。既得利益集团挟持着市场与政府博弈,国有股减持只好回避与搁置。再看看最近的暂停新股发行。一个停下来的市场,一个没有新鲜血液流入的市场,只能是死水一潭的市场。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常常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左右,被市场外在的东西所左右,这样的市场发展积累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因此,中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2005年证券市场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方面。

一般来说,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是保证市场交易产品有效的定价机制形成,是保证市场的交易主体(无论是买者还是卖者)在一个合适的平台上进行公平公正的交易的制度。但是,目前我们的证券市场这两方面的东西都缺乏。一是劣质的上市公司卖高价,二是市场上无法公平交易,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尽管导致这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最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行股市的制度安排在初始权利界定上不平等,让投资者与融资者(以及为融资者服务的中介机构)进入市场后处于完全不公平的交易状态下;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证券监管职能的错置。这种错置,一方面表现为证券监管部门对市场深入太多,用行政职能代替市场职能,另一方面是证券监管部门未能提供有效的市场制度与规则,未能对掠夺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从上市公司的审批、上市规模的大小、上市公司的家数、上市公司的价格、公司独立董事培训及认可标准,到证券中介机构准入、信息披露的方式及地方、信息披露的内容等,都在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范围内。这种对证券市场的全面管制,不仅使公司上市成为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源,也造就了现有的股市文化及种种负向的股市行为。

公司上市资源的严重短缺,必然使市场资源向权力集中,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不是由市场价格来决定,而是由权力来安排。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价格定价机制形同虚设。劣质产品卖高价,或只要通过权力就能够从股市上低成本地圈到钱,这就使得国内企业希望上市者趋之若鹜,各自施展十八般武艺,甚至于不惜违法乱纪,通过造假欺骗上市,同时,当权力可以支配财富时,寻租设租也就不可避免了。

中国股市改革的重点

2005年国内证券市场的改革既要放在现行法律制度清理修改上,改变那些歧视性规则;也应该放在证券监管部门职能的转变上,让那种错配了的职能扭转过来。该市场做的应该由市场来做,该行政做的就让行政来负起责任。我想以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

首先,要对现行有关证券法规进行全面清理与修订,重新界定初始权力,让所有市场主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公正地竞争,并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核心。

其次,应该从上市公司的定价机制入手,逐步放开政府对公司上市的种种严格管制,增加有效供给,改变公司上市的稀缺性。只要让大量的优质公司以合理价格上市,就能够逐渐改变目前劣质产品卖高价的局面。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限定那些劣质公司逐渐地退出市场。

再次,建立证券监管部门的问责制。用规章制度严格规定限制证券监管者职责,一方面要求证券监管者努力作为,对市场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另一方面还得要求相关部门承担责任,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最后,就是历史问题如何处置。如股权分置问题、券商危机问题。这些问题尽管处理起来十分复杂与困难,但也并非无路可走。比如股权分置问题,如果能够以中小投资者利益为基准,政府尽量让利,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正如有人所指出的,在大家研究出的种种方案基础上,如果能够“规则在先、分散决策、分类试点、类别表决”,那么不同的公司就都能够找到适应自身的办法。对于券商问题,一方面对其要严厉整顿,政府承担起责任来,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证券公司及人员,一定要严厉处罚。

标签:;  ;  ;  

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政策改革的重点与难点_中国股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