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文化发展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色列论文,文化发展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4)01-0013-05
1.以色列年轻而又古老,却又是世界上把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创造出发展最快的奇迹并处于千年之巅的国家。以色列这个古老而又年轻、人口不多而面积狭小的国家,1948年建国时是一个在痛苦中接纳遭到屠杀后的欧洲犹太人幸存者的国家,这些幸存者所有财物都被掠夺了,语言文化根源也被残酷地切断了。以色列人是从90个不同国家、使用90种不同语言和90种不同文化背景中走到以色列的。在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条件下,他们却不屈不挠地创造了举世公认的文化发展奇迹。现在的以色列已成为既兴旺又活跃的文化生活之家,体现了五光十色的表现形式。以色列已经从一个内向的、不爱交往的、在文化方面自我关注的民族,发展成为一支兴趣广泛、外向的、生气勃勃的、拥有多元文化和面向世界的力量。它的一些艺术家、作家、舞蹈家、演员和音乐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越来越多的类似以色列艺术节、耶路撒冷图书节和“卡梅尔”舞蹈节等以色列国际性的节日与活动已成为世界文化节日程表上的重要事件。一是复兴的希伯来语。希伯来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虽然仍在祈祷中使用,但在日常说话中几乎已不使用。埃利泽·本—耶胡达和他的追随者创造了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语言,并使它日益成为以色列国土上犹太居民的第一语言——母语;第二语言才是英语,走向世界的需要;第三语言是阿拉伯语,以便与邻居阿拉伯国家进行交流。埃利泽建立的希伯来语委员会根据《圣经》、《塔木德经》及其他来源创造了成千上万的新词汇和新概念,并倡导“犹太人,说希伯来语”,使学会希伯来语成为全国的一个目标,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称作“乌尔潘尼姆”的强化希伯来语专门学校。由于复兴了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语言希伯来语,使犹太人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丰富的先进文化。以色列尽管人数不多,却迅速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文学方面,最初的发展是出现了一批本人参加过独立战争、塑造时代所要求的英雄形象,后来进入以色列文坛名人行列的作家;现在一些年仅四、五十岁的作家对于国家建立、移民吸收、基布兹运动先驱者英雄人物塑造以及对国家未来生存的关切等等,开始对以色列文学舞台产生巨大影响,一个重要现象是妇女占据主导地位;还有另一代作家他们关注的是美好的生活、快乐的向往,以及在巴黎、伦敦或纽约的同行所关心的许多事物,他们被称作是“后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代”。走在世界前列的是以色列著名作家什穆厄尔·约瑟夫·阿格农,他在196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值得注意的是占世界人口只有2‰的犹太人,取得占世界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占到世界100‰,超过人口平均水平的50倍。在音乐方面,以色列的音乐教育有了极大提高,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学校或社区中心没有自己的音乐家团体;以色列最有名的独唱或独奏演员如伯尔曼、苏克曼、巴伦波伊姆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舞台上颇有盛名;一个重要趋势是所谓的“东方”音乐——“地中海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享誉世界;1995年,在特拉维夫新建的戈尔达希望艺术中心歌剧院气势宏伟,标志着以色列歌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每年一度的阿拉德国际音乐节和在埃拉特举办的红海音乐节等摇摆音乐节则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早在1936年就创建的爱乐交响乐团誉满全球,代表了以色列音乐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在艺术方面,以色列比扎莱尔工艺美术学校1906年建立,已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画家、雕塑家、地毯编织艺人,他们的作品得到了广泛好评甚至在海外展出。三是发达的博物馆事业。以色列1948年以前,惟一有影响的博物馆是耶路撒冷贝泽拉尔艺术学院里的一个小型考古学收藏室,画家、雕塑家没有固定展示作品的场所。而现在以色列全国拥有80多个博物馆,参观者每年超过800万人,达到以色列人口总数的125%。1965年起,坐落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最大的国家博物馆正式开放,收藏品主要集中在考古、犹太人种、印象画派和以色列绘画等领域以及诸如“死海古卷”这样特别的收藏品;比利·罗斯雕塑公园成为展示以色列现代雕塑作品的最大最主要展览馆,大大推动了以色列雕塑事业的发展;最著名的纪念600万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是以色列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以展示以色列现代艺术为主体的特拉维夫博物馆、奥马努特博物馆各具特色,都很吸引人。四是重视发展移民、宗教文化。以色列建国初期只有60多万人口,每年有10万左右的国外移民进入以色列,这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而且对以色列文化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比如,1989年以来超过100万的移民从前苏联的各个国家来到以色列,可以与同一时期接纳3000多万移民的美国相媲美。这些从前苏联或俄罗斯来到以色列的人,对以色列文化生活特别是在音乐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出生在以色列还是出生于国外的年轻音乐家们在前苏联移民的培育下,大量加入以色列有名的独唱独奏乐团;以色列歌剧的发展也由于俄罗斯移民的涌入受到很大激励,最新成立的“格谢尔”大剧团,就是由前苏联犹太移民创建的。以色列人多数信仰犹太教,但他们并不排斥其他教派。以巴哈教派为例,全世界有500万教徒。他的教派权威是巴哈乌拉,教义包括人人平等、义务教育、消除贫困、追求理性、科学知识和世界和平等等。1890年巴哈乌拉访问海法期间,选中卡梅尔勒山作为安息地,经以色列政府同意,巴哈教派把卡梅尔勒山作为巴哈教的管理中心和精神中心,500万巴哈教徒捐款25亿美元、耗时10年建成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光明露台”,海法市长在2001年5月举办的落成典礼上说:这座从卡梅尔勒山顶到海法市中心山脚下的长达1000米的露台不仅是一座最美丽的花园,也是一座精神的花园,他为他的城市得到如此馈赠感到荣幸。
从以色列重视发展民族文化和吸纳外来文化取得文化发展奇迹中我们应当得到的主要启示:一是重视母语——希伯来语的复兴,是以色列赢得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强大凝聚力所在。一个世界上只有1000多万人口、在以色列只有500多万犹太人口的民族能够把一个濒临灭绝的希伯来语言重新复兴延续下来,对我们在世界拥有15亿以上、在中国就有13亿以上的中华民族,如何教育我们的人民和自己的子孙后代珍惜自己的语言、发展自己的语言提出了新的课题。二是重视移民文化,成为以色列超常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色列所以能够依靠高素质的移民发展壮大,赢得更多发展机遇的重要经验是,通过发展移民文化促进移民更多进入以色列;又通过发展移民文化带动全国文化发展,成为以色列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历史上哈尔滨曾经有过移民文化长足发展带动移民经济超常发展的黄金时代,也说明重视发展移民文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之举。
2.以色列人口数量不大,却又是世界上人均人力资源素质最高、大学建设步伐最快、整体教育发展水平最好的发达国家。以色列科技、经济和国防工业发达,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发达,人口素质达到很高水准。究其原因:一是以色列的免费义务教育起步较早、时间也是世界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国规定实行9年制全民义务教育且不免费,而以色列立法规定,所有5—18岁的以色列公民,从学龄前到成年的13年中,均可享受各种类型的免费义务教育。二是以色列重金投入发展多元的教育类型。学校按四种类型设置:(1)公立学校,吸纳大多数儿童入学;(2)公立宗教学校,侧重犹太研究、传统和习俗;(3)阿拉伯和德鲁兹学校,用阿拉伯语教学,特别注重讲授阿拉伯和德鲁兹的历史和传统;(4)私立学校,隶属于信奉正统犹太教的团体,精讲宗教课程,实行男女分校。较好地适应了不断吸收和同化新移民以及教育具有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儿童需要。三是以色列提倡学生及早选择学科。在中国需要到大学才划分文科和理科,以色列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就可以对就学领域进行选择。为满足各类不同学校要求,备有为各年级、多学科提供的范围广泛的课程和教材。四是以色列拥有发达的成人教育体系。鼓励成千上万的成年人参加成人教育,以加强专业培训,扩大更新知识,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还为新移民开设希伯来语特别速成班,安排强化学习使大多数新移民能够熟练地掌握日常交流用语。五是建立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以色列的高等院校每年招生19.9万名学生。其中57%上8所大学,27%在各类学院学习,16%参加开放大学的课程学习。在以色列8所大学中,可提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范围广泛的教学课程。按人口比重计算,中国每年每万人中有不到30人参加高等院校学习,而以色列每万人中每年则有300人参加高等院校学习,高于中国10倍以上。根据国际对比的数字,以色列教育经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多达7.7%,分别高于最发达的美国2.5个百分点、日本3个百分点、法国2个百分点、加拿大0.5个百分点,更超过中国4个百分点以上,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位居世界第一。
从以色列发展教育的举措和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得到重要的启示是:以色列在教育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在世界上的确不同寻常。以色列前任驻华大使南月明说过:“如果有人问起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取得杰出成绩的犹太人,惟一的答案就是:我们对教育的执著与强烈投入。”由此可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要求得最好的发展水平、最长远的发展后劲和最可持续的发展,都应把教育投入提升上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最重视教育投入的民族,但是目前教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远不如世界平均水平,也赶不上发展水平低于我们的印度,我们应该痛下决心把教育投入提上来,这是我们学习以色列超常发展最重要的一条经验。
3.以色列是资本主义国家,却又是世界上坚持搞带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因素的农业“基布兹”最长久、最成功的国家。以色列的“基布兹”闻名世界,在《犹太人百科全书》中给它的基本定义是:“一个自愿组合的集体社区,主要务农,在那里没有私人财产,它对它的成员及其家庭的一切需要负责。”在法律中的定义是:“一个供人定居的组织,它保持某种在所有物全体所有制基础上将成员组织起来的集体社会。它的宗旨是在生产、消费和教育等一切领域中实行自己动手、平等与合作”。在以色列全国各地,从北部的戈兰高地到南边的红海,大约有12万多人生活在269个“基布兹”中。少数“基布兹”人数不足100人或超过1000人,多数“基布兹”成员在数百人。虽然每个基布兹都是自治单位,但仍有许多全国性联合会向他们的活动提供协调和服务。60%的基布兹附属于“统一基布兹运动”,32%的“基布兹”属于基布兹运动,6%的“基布兹”附属于宗教基布兹。还有两个极端正统的“基布兹”属于以色列工人正教运动。以色列的“基布兹”目前拥有农场在全国农场中的比重约占80%;在工业中有377家建立在“基布兹”中的工厂。“基布兹”人口虽然仅占以色列人口2%,而它的农业产值约占全国38%,工业产值占全国8.4%,旅游、娱乐和商业设施也成为“基布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布兹”何以取得如此良好业绩?一是历史比较悠久,且呈稳步上升之势。1909年是“基布兹”初创时期,当时一批年轻的拓荒者在加利利海边的哈代拉附近沼泽地竭泽而居,如同生活在一个集体社区里,他们决定在德加尼亚建立一个由其工人成员拥有的独立工厂,这就是“基布兹”的雏形。1920年到1990年“基布兹”的数目由12个增加到270个,平均每年增加约4个;人口也由805人增加到12.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800人。近10年间,“基布兹”处于稳中略有下降的状态。总的说,以色列的“基布兹”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是令世人惊叹不已的。二是能够与时俱进,逐步向第二、三产业发展。“基布兹”起初完全以农业为基础,后来则以农业加工业为基础,“基布兹”农业今天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意义重大,但其相对的内在重要性已经缩小。今天,只有15%的成员从事农业。工业的贡献率已经稳定。近年来在“基布兹”外边从事白领职业的成员人数已经增长。而且越来越多的“基布兹”经营商业服务事业,诸如洗衣店、餐馆、幼儿设施和游泳池等。他们已经成为商业性旅游、周末购物和娱乐的中心。三是生存理念调整,有向市场经济靠拢趋向。(1)初期的“基布兹”为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目标已经奋斗数十年,基布兹向他的每一个成员提供整套服务,包括从牙膏到住房,从蜜月旅行到向住在外边的家属提供财政援助。作为回报,要求新成员将他们的全部资产(除个人财物外)都交给“基布兹”。而现在作为一项绝对权力,完全平等几乎已经失效。“基布兹”普遍努力缩小向成员提供诸如食品、保健和教育等方面社区服务的不平等。(2)过去“基布兹”成员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根据家庭规模每个月获得津贴,对津贴做出的分配要完全用于特定项目如衣服、报纸和节假日等,现在日益增多的“基布兹”开始对从事重大工作任务的人支付较高的报酬,或对“基布兹”以外的工作给与高额薪金。成员们的预算已经扩大,允许更多的消费选择。(3)过去在工作场所,要求自己动手,禁止雇用工人,在一种轮流制度下,部门经理被选出来在规定的任期任职,然后被替换。惟一得到允许的“基布兹”以外的工作是为“基布兹”运动工作。现在就“基布兹”内部的工作场所而言,成员们具有某种拒绝权。他们可以在“基布兹”外面工作,对于雇工甚至输入劳工也没有限制。目前成员们只占“基布兹”工业部门劳动力的40%。(4)过去在“基布兹”社区内部实行共同负责的互相帮助,满足个人的全部基本需求,包括就业、住房、食品、衣服、运输、保健、教育。现在这些原则多数原封未动,仅仅是范围大大缩减。“基布兹”对于食品、能源、衣服、运输、房屋维修、课外教育和某些基本医疗费用的账单包销都有明确规定,成员们需要支付那些超出规定的部分。(5)过去“基布兹”实行自我管理,集中体现在成员大会上决定重大问题,直接选出多个委员会和公务负责人。现在许多“基布兹”仍然举行大会,但是直接参与民主的做法已被代议制机构和投票选举所替代。(6)过去全部资产共同所有和生产资料共同控制,由全体成员均可参加的大会做出关于各个部门的重要决定。现在全部“基布兹”资产仍归社区所有,但是成员们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已大大缩减,这是工业发展以及在制造业、农业和旅游业方面的合资企业和私人公司的数目日益增多的必然结果。非“基布兹”成员被任命为工厂厂长与经理的人数也越来越多。(7)过去作为社区教育思想的一部分,“基布兹”儿童在幼儿园中长大,那里有卧室、游戏室和学习室,父母们只能在工作之余同子女共度时光。现在“基布兹”生活已经变成“以家庭为中心”,所有儿童都由他们的父母抚养并且住在家里。(8)过去“基布兹”规模比较小,社交与文化生活的特点是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家庭。这表现为成员们高度参与计划、组织和进行各种活动。包括露营大会和民间舞蹈等等。随着有线和卫星电视、录像机、个人电脑的出现,娱乐已经变得更加以家庭为中心。与这一趋势并行的是,好些地方议会现在既为“基布兹”,又为在他们管辖之下的其他社区提供范围广泛的有组织的娱乐。但婚礼已变得更加面向家庭,只邀请精选的宾客参加。这部分是因为集合在一起的感情逐渐淡薄,部分是因为“基布兹”对婚礼费用的赞助日益减少。四是在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前进。进入新的世纪,以色列“基布兹”的前景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从一开始,每个“基布兹”就不是同质同种的“克隆”物,而是大不相同的政治信仰和经济成就。但在发展中许多“基布兹”已经变得认不出来了。现在“基布兹”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贫穷的和富裕的“基布兹”之间、“基布兹”内部富裕的和贫穷的成员之间差异也越来越大;力图坚持旧的原则的“基布兹”——往往更富有、更独立的那些和那些不坚持旧的原则的“基布兹”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大;还有一些不赢利的“基布兹”不得不做出重大调整以便生存下去,其他“基布兹”的成员被建立在以前的“基布兹”土地上相连的新住宅区里的居民包围并同“混住”在一起面临危机。他们面临的机遇主要是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来自国外的年轻人作为志愿者到以色列各地的“基布兹”去工作,他们不要报酬,只要获得一笔象征性的酬金、全部膳宿供应和对“基布兹”设施的使用,包括游泳池和迪斯科歌舞厅。这个志愿者计划,可以使“基布兹”得到季节性工人和经济储蓄;也可以使志愿者得到感受与众不同生活方式的独特机会。因此,对于“基布兹”的前途,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基布兹”已进入了一个四分五裂的时期,集体生活的末日正在临近;另一种看法是,“基布兹”卷入了一个变革和适应西方和以色列社会、经济与文化新现实的复杂进程,它们正在使一种新的远见具体化,这种远见将以21世纪的措词来表达作为一种现实的人类生存的理想。
从以色列的“基布兹”长期生存发展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犹太人不仅是始作俑者(马克思100%犹太血统、列宁50%犹太血统),而且也是不遗余力的实践者(“基布兹”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农村仍然存在的极少数例如华西村、南街村,乃至黑龙江省的兴十四村等等办得最好的村,往往也是与以色列的“基布兹”相似的组织管理形式。二是以色列的“基布兹”面临进入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中国的国营农场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华西村、南街村、兴十四村等公有制为基础的村同样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关注以色列的“基布兹”现象,研究“基布兹”现象,借鉴“基布兹”的某些成功做法,进一步搞好我们的国营农场,办好我们的公有制经济村。
4.以色列国际环境不佳,却又是世界上坚持自立自强与寻求超级大国保护取得成功、能够多次化险为夷的国家。以色列是一个小国,面积和人口在世界上都是最少的国家之一,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土地相当于色列近百倍、人口相当于以色列数十倍,且曾经长期把以色列视为敌对国家。以色列建国50多年来,被迫打了五场大的战争:第一场战争,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在联合国支持下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周边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联合进攻了这个新国家。这场关系以色列独立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经过国际调停,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订了停战协议。第二、三场战争,1956年和1967年,面对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某些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对以色列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的国际航道而引发全面战争,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恐怖行为蓄意挑衅做出反应。第四场战争,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国家同时从两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第五场战争,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袭击,以色列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摧毁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以色列何以能够在如此恶劣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与发展?除以色列教育、科技、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因素外,最重要的:一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国防军,是以色列赖以生存发展和自立自强的基石。以色列国防军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国防工业支撑,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际作战能力,还有一种世界少有的全民皆兵制度。以色列国防军由应征士兵、预备役士兵和职业军人组成。以色列法律规定,所有男女均在年满18岁时应征入伍。要求男性服役3年,女性服役21个月。之后,男性服预备役至51岁,女性服预备役至24岁。被高等院校录取的大学生,只要其所学的专业为以色列国防所需要,如医学、护理学、数学及工程学等,可以推迟服役并于毕业后在国防军中从事本专业工作3—5年。多数以色列人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应尽的义务,而且认为服兵役是对祖国的奉献,拥有对祖国服务的自豪与骄傲。因此,以色列国防军虽然仅有一支小规模的常备军,但其主要力量则依靠一支强大的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军人定期应召接受培训和服役。这种制度使以色列整个国家和军队成为一体。且成为世界上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国防力量。这是以色列全民皆兵保卫国家的一种有效机制。二是寻求世界一流超级大国美国的支持与保护,成为以色列的“保护伞”和“安全阀”。以色列认识到处在与周边敌对的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需要寻求一个最强大的国家保护,因此以色列在外交政策上最优先的考虑是发展与一个有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美国的友好关系。以色列与美国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两块基石:其一是建立上层互访、直接对话的关系,以美在关键时刻经常对话交流,协调立场,使以美关系建立在高层对接的基础之上;其二是建立争取美国犹太人支持的关系,2001年4月在美国国会广场有30多万犹太人集会,要求美国国会做出有利于以色列的决定,显示了在美国的犹太人强大的支持能量,使以美关系建立在拥有广大民众支持的基础之上。这种关系在以色列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产生了决定性作用。不仅在平时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数十亿美元,向以色列提供或联合研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每当以色列面临阿拉伯国家攻击的危急时刻,美国总是不遗余力地快速提供足以使以色列取得压倒优势的大量军事、经济援助,一次又一次使以色列化险为夷,并更加强大,建立起对周边阿拉伯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军事能力。三是寻求与周边的阿拉伯邻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以色列国家也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他们先后与周边曾经打过仗的埃及、约旦、黎巴嫩等邻国进行艰苦谈判,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签订了睦邻友好条约,结束了敌对状态。有效地降低了因为与更多阿拉伯国家的敌对关系而提高军事对抗的成本。尽管目前以巴冲突仍然持续不断,但是双方的最高领导人和广大人民还是希望和平的,最终的趋势和前景还是光明的。
从以色列为维护自己国家所采取的重大内政外交战略取得成功上得到的主要启示:一是注重发展强大国家。历史上中国和以色列有过相同的经历,都曾经多次受到外来侵略压迫。在争取各自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都曾经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最重要的是发展强大自己。对可能出现的侵略者形成强大的威慑能力。以色列在发展强大经济、国防、军队上的一些做法,对中国会有一些启示。二是与大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有过以邻为壑的教训,也有以邻为友的经验。实践证明,选择前者两败俱伤,选择后者双方得利。以色列与美国建立的战略协作关系和中国与俄罗斯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谓异曲同工,作用相似。对此,我们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中国近些年来奉行的全面睦邻友好政策,使我们赢得了有利于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这也是相当来之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