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化学教育科研的思考_教师评价论文

对中学化学教育科研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科研论文,中学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教育与化学结合构成了化学教育,又属于教学科学的一部分,教育要发展,科研是先导,教育改革呼唤中学教育科研。在中国大教育的蓝图下,教育科研越来越被政府和学术界所重视,但是,目前中学化学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科研队伍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中学化学教师科研工作现状

1.教学压力大,很难静心搞科研

中学化学教师周工作量平均15课时左右(3~4个教学班)有的兼任班主任,白天上课改作业,还要处理班级管理的琐碎事务,晚上备课写教案应付日常教学,身心疲惫,受到时间限制,教育科研很难系统开展。

2.认识模糊,没有搞科研的动力

认为教学工作很平常,科研工作很神圣,教学研究工作很难上升到科研的范畴,科研工作是教育研究机构的事情,是教育科研人员的事情,中学教师没有能力搞科研,把教育科研看得太难,产生畏难情绪。

3.教研两张皮,相互脱节

只教不研或只研不教的现象很普遍,教学人员不搞研究,教育理论的应用处于无目的、无意识的状态;搞研究的不搞教学,不了解教学的具体情况,宏观的问题研究得多,微观的问题解决不了。教育科研人员如何把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用于指导教学并发挥效益,没有落实。教学人员具备实践经验,但缺乏理性的思考,如何由经验型教学向智慧型教学过渡,还缺乏培训。

4.缺乏科研过程的实践与培训,科研能力较差

由于教师职前与职后从事教育科研的性质、角色、课题来源、研究范围及要求不同,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培训,文章写得也少,所以很多中学化学教师对中学化学教育科研的方向把握不准,写文章很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在科研课题的选题上偏离方向,有的选题过大,有的选题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有的选题没有价值等;(2)有的缺乏研究策略:选择什么研究方法,参量如何选取(自变量与因变量如何选取),如何统计分析数据,如何呈现研究成果不太清楚;(3)撰写科研论文的素养较低:有的撰写不规范,有的文不对题,有的词不达意,有的语序混乱,有的没有层次等。

5.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缺乏搞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一方面大多数中学校长不重视中学教育科研,认为中学教育科研可有可无,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情,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是硬道理,孰不知教学质量与教育科研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校长认为上级管理部门本身就没有给中学拨相应的经费,学校的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开支本身就捉襟见肘,再划拨科研经费实属困难;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本身就很繁重,既要求搞科研,而且没有报酬,即:“既要马儿跑的快,还要马儿不吃草”,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二、教育科研的意义

中学教育科研对于学校的发展、学科教学的发展、教师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教师充电的过程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教师拥有的知识越丰富,越受到学生的敬佩,教师的威信越高,“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拥有丰富知识的前提是教师要占有较多的资料,占有较多资料才能使自己站在教学研究的制高点上不断发展,占有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讲元素周期表要研究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周期表的问世、门捷列夫的预言、新元素的发现、稳定岛假说等),讲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要研究材料科学的发展(超导材料、耐高温材料、耐腐蚀材料、激光材料、膜材料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教师也需要学习(有哪些课程形式,有哪些模式,如何组织,如何评价,如何挖掘学习资源)。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信息技术,不断满足教学需求,提升教学水平。

2.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教师积累的过程,即“厚积薄发”

研究的过程就是储存能量的过程,每一章教材中研究一个问题,经过日积月累,就能储备很多知识,解决很多难点,积累很多经验,教学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应用自如”。

3.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教师反思的过程

很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属于“经验型”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跟着感觉走”,长此以往,形成“低效率”的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在什么地方,需要反思,反思即研究,反思能促进教学活动的生长,反思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没有研究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无目的的教学。

4.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教师创新的过程

教育是科学,教育也是艺术,科学的价值在于创新,艺术的价值也在于创新。教学创新包括模式创新和艺术创新,教学艺术的精髓在于“度”的把握,教学艺术主要表现在和谐、协调、新颖、巧妙、简洁和高效率。如果说模式是对“度”的规定,艺术是对“度”的调整;模式离开了艺术,就会变得僵硬,艺术离开了模式,则流于凌乱、随意;模式与艺术在教学中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情境,都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固步自封,一个教案用若干年,一本教案用一辈子;有的教师照搬教辅读物中的教案,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缺乏艺术性,没有感染力;有的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凡此种种,都缺乏创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大力推行中学教育科研势在必行,化学教师创新的舞台越来越宽阔,需要教师能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行动。

三、教育研究的内容

中学化学教育科研的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宏观研究主要涉及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等大范围内的研究;微观研究是对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个具体问题或某个单独的具体因素进行的具体研究。微观研究最适合中学化学教师进行研究,具体的内容与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研究

教科书中知识的来龙去脉、逻辑关系等需要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研究,教师备课中察觉到的问题需要研究,使学生知道,化学是非常有用的科学,化学是非常讲理的科学。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处理不当(“我也不知道”,“就这么反应,没有什么道理”),不仅影响教师的威信,同时还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怀疑,影响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如:元素周期表中第Ⅷ族为什么不划为副族?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的产物如何分离?能否溶于氨水?能否溶于碳酸?溶液与溶液混合后产生什么现象?生成什么产物?

2.教学研究(如何教、如何学、学哪些内容、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如: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教学模式研究;解题策略研究;教学组织管理研究;分层次教学实践研究;教学叙事(精彩的、值得回味的、值得感悟的);教学片段(强调动态的过程)等。其中,教学叙事与教学片段是比教学案例更加生动、更易被基层化学教师所掌握的写作形式,改变以往教学案例中“理论戴帽子,案例作骨架,点评作结尾”的教条形式。写作就是一种思考,就是一种研究总结的过程,这种带着课题任务,用写作的方式进行的活动,是一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教研形式。

3.实验研究

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何保证实验的成功率,如何保证实验的效果,如何保证实验的绿色化,如何对实验设计进行优化等,都需要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做实验不能照方抓药,教师也不能按教科书中的实验步骤照方抓药,“优化”才是硬道理。有的实验研究发表在公开刊物中的文章有十几篇之多,说明这种实验仍然需要优化,这种研究仍然有价值。如:氯水漂白作用的探究;铜与浓硫酸反应条件研究;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

4.考试研究

如高考、中考的命题研究;考试大纲研究;高考复习策略研究;考试心理研究等。目前,解题研究的文章多,但解题策略研究的文章少;研究考试结果的文章多,研究命题的文章少;训练学生考试的方法多,但研究学生考试心理的文章少。化学教师既要研究应考方法,还要研究考试艺术。

5.评价研究

如:考试评价如何体现“三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学生作业的评价研究等。有学习就有评价,评价分为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教学管理评价等。但是唯考试分数的评价被实践证明是有缺陷的,没有考试分数的评价也是不现实的,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评价如果不体现“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就不能落实,考教分离的现状(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就不会有大的改观。

6.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如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认知心理研究。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就不能有效施教,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帮助下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化学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7.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

研究性学习这门既无大纲又无教材的全新课程究竟如何实施,这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它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精神,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研人员的研究,重在过程,重在获得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对该课程的总体目标、内容、方法进行研究,以便于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指导和调探。

8.课程资源研究

如: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的处理对策;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习题的价值功能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堂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教师、教科书、多媒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现代教学呼唤课程资源的合理分配,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想、让学生做、让学生说,这就是资源利用的一种方式。信息技术要发挥它的不可替代性,多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有效补充,而不是代替。课堂语言有形体语言、肢体语言、声音语言、文字语言。这些资源如何合理应用也是值得研究的。

四、如何研究

(1)捕捉研究素材:①学生的问题;②个人察觉的问题;③教师交流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最现实的问题,是教师能做的或容易做的研究。教师要及时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安排时间解决问题。很多老师发现了问题,但随着教学任务变化而将发现的问题遗忘,年复一年,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使老师产生遗憾。

(2)占有资料。占有的资料多,研究动态方面的信息掌握得就多,什么问题值得研究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同一类性质的问题,如果没有创新或没有新意,就没有研究的价值。

(3)行动研究。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践、体验、感悟、总结,重在通过行动解决问题,不是写1篇或2篇文章的问题,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如:某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某个实验教学效果实践;多媒体教学实践等。

(4)撰写论文。体裁有:知识介绍、实验研究、理论研究、问题研究、教学策略、经验总结、学习体会、调查报告、课题报告、案理分析、教学叙事、教学片段、解题策略等。格式应为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撰写时标题要突出主题、词组搭配要合理,让读者一看就明白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摘要是文章的精髓,不能太具体,文字要压缩精简;关键词一般不超过5个;文章的语序要符合逻辑关系,语句要通顺,生活语言不能代替书面语言;参考文献一般采用尾注,顺序为作者、标题、出版地、刊物名、时间、期号、页码或作者、著作名、出版地、出版社、时间、版次、页码。

五、注意的问题

1.扬长避短

要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要发挥个人的业务专长,中学化学教师有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无机化学知识、有机化学知识等),但不专,看问题没有高校专业教师及专家深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应用研究是专长,很专业的或很深的专业研究不是专长;中学化学教师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但不专,应用研究是专长但理论研究就不是专长。因此,中学化学教师搞教育科研要对自己的科研能力合理定位,做自己能做的而且能做好的研究。

2.要善于物化自己的成果

很多老师是大家公认的教学能手,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没有物化自己的教学成果,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使自己的科研档案形成空白,评优、竞职缺乏硬件材料。因此,教师要经常动笔,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教学经验,并善于将成果发表,得到社会的公认。

3.备课本身就是研究,不是简单的复制

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提炼、加工的过程,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份过硬的教案本身就是一篇文章,可供别人借鉴、参考、感悟。

4.编习题册也是研究,但要提高其科研价值

习题的价值在于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的概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无论如何评价习题册的价值都不能扼杀其顽强的生命力。但是,我们编习题册要有研究成分,要挖掘习题的价值功能,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不能简单的粘贴复制或者剪刀加浆糊,简单拼凑。

教学要研究,教研促教学,研究是为了教得更好,要想教得更好必须要进行研究。中学化学教育科研能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是化学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让我们乘教育改革东风,投身到教育科研的队伍中去,做明白型研究型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关于中学化学教育科研的思考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