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霞大师对《维摩诘经》的华严学解读论文

月霞大师对《维摩诘经》的华严学解读论文

【儒释道与传统文化】

月霞大师对《维摩诘经》的华严学解读*

韩焕忠

(苏州大学 宗教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 作为近代华严宗复兴的代表人物,月霞大师在《维摩诘经讲义录》中,除了按照华严宗讲经说法的惯例进行十门分别外,还非常注意引用《华严经》、运用五教判释、摄入华严三观、展现十玄境界,将讲经说法提升为展现华严宗教义教理的思想盛筵。

[关键词] 月霞大师;《维摩诘经》;华严学

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经》深受中土士大夫们的喜爱,自竺道生以来,讲说和注释之者历代不乏其人。近代中兴华严宗的代表人物月霞大师所述《维摩诘经讲义录》一书,即是以华严宗的经教义理诠释《维摩诘经》的名篇。

月霞大师(1858-1917),俗姓胡氏,湖北黄冈人。初习儒业,应县试落第后,读佛经有得,遂视世间学问如糟粕,19岁辞亲出家,于南京大钟寺禅定老和尚座下披剃。翌年于九华山受具足戒,曾参金山、天宁、高旻诸名刹。光绪八年(1882),月霞大师远走关中,在终南山结茅潜修,得到绿营兵驻军苏军门的护持。光绪十四年(1888),月霞大师至中州桐柏山太白顶,依了臣老和尚听讲《维摩诘经》,参究不二法门,深受了尘老和尚印可,嗣后又到南京句容赤山参谒法忍老和尚,留充茶头。光绪二十年(1894),随法忍老和尚至湖北汉阳。法忍老和尚讲《楞伽经》,时命分座,以辩才无碍,遂得以广结法缘。翌年,月霞大师至安徽九华山翠峰茅棚,与普照、印魁等人结界打禅七三年,并讲说《八十华严》。41岁之后,游历武汉、北京、江苏、浙江各地,随缘讲经说法,为缁俗所重。42岁,住持安徽迎江寺,创设安徽省佛教会,招授僧徒。三年圆满,曾到泰国、缅甸、锡兰、印度等国考察佛教。回国后,至常州天宁禅寺,参学于冶开禅师。光绪三十二年(1906),得受记莂,与应慈长老等人同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世。此后,曾讲经于安徽迎江寺、祇园精舍、日本东京、湖北洪山宝通寺等地,曾任江苏省僧教育会副会长,主持江苏省僧师范学堂。民国元年(1912)秋,入住上海哈同花园,创设华严大学,因不堪哈同夫人凌辱而移至杭州海潮寺。民国六年(1917),奉冶开老和尚之命分灯常熟虞山兴福禅寺。七月初一日,晋山升座后,计划在兴福禅寺创办法界学院,培育华严僧才,不幸罹疾,于十月初三日于杭州西湖玉泉寺。在月霞大师的努力下,华严宗受到了教内外的广泛关注,从学于华严大学的常惺、慈舟、持松、戒尘、霭亭、智光等高僧皆出其门下,唱道诸方,华严宗遂呈现出强烈的复兴之势来。[1](P377-384)

月霞大师曾多次讲说《维摩诘经》,如传法弟子持松法师记其“宣统二年,讲《维摩》于药王殿。三年,讲维摩于九莲庵。……(民国)元年,狄君楚青及上海各居士等延师居哈同花园,讲《楞严》《维摩》《圆觉》《法华》《楞伽》《摩诃般若》等经。……至晚年,始编有《维摩经讲义》及《法界法源》等论。”[2](P2697-2698)作为近代华严宗复兴的代表人物,月霞大师在《维摩诘经讲义录》中除了按照华严宗讲经说法的惯例进行十门分别外,还非常注意引用《华严经》、运用五教判释、摄入华严三观、展现十玄境界,从而将这次讲经说法提升为展现华严宗教义教理的盛筵。

一、引用《华严经》

《华严经》卷帙浩繁,义理丰富,素有“众经之王”的美誉,以至于佛教界流传着“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的说法。月霞大师在随文疏释《维摩诘经》时,时常引用《华严经》的文句,透过《华严经》文句所蕴含的深湛而丰富的义理,展现出《维摩诘经》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们于此略举数例,以概其余。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长者子宝积以偈赞佛中有云:“稽首虚空无所依。”此处“虚空无所依”是什么意思呢?不免令人费解。月霞大师引用《华严经》对此解释说:

此是总赞法身德也。《华严》云:“法身遍满于虚空,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形象而可得。”即如虚空无所依义。[1](P40)

20例OSAHS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相关数据,采用用Windows 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本临床实验中涉及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相关参数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本实验中t检验结果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我们也就明白了所谓“虚空无所依”,是指佛的法身虽然像虚空一样没有任何具体的形象,但却无所不在而又具足一切,无所欠缺。月霞大师此处对《华严经》的引用使对此句经文的内涵得到了充实和丰富。

《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维摩诘弹斥弥勒中有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这里的“如”字是什么意思呢?月霞大师引用《华严经》对此解释说:

佛言大地众生悉有如来智慧德相,皆有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从相而观,则是众生;从性而观,即非众生,故云一切众生皆如也。《华严》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体即如。禅宗云:“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知。”亦即一切法亦如义也;如为修道者之归趣,故云众圣贤亦如也;弥勒亦圣贤数,故云至于弥勒亦如也。”[1](P130)

此赞意业不思议也。各各随所解者,各以所行之道而解佛一音之法也;以如来证得圆满不二之理,圆音一唱,殊途同归;虽所行各别,而得益一致也;此即华严托事显法生解门,岂二乘权教菩萨所能共哉![1](P37)

《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维摩诘语舍利弗中有云:“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看完这句经文,我们也许会心生疑问,菩萨不思议解脱之力为什么就那么大呢?月霞大师引用《华严经》释之曰:“《华严经》云:‘一字法门,海墨书之不尽。’住不思议解脱菩萨者,即华严四十一位之俦,自证一真法界,于四法界,融通无碍,法界无边,其不思议事若广说之,岂穷劫之能尽哉!”[1](P218)原来是就这些法身大士所证境界无穷无尽的意义上来说的,这就比较容易被听众所理解和接受了。

信息技术发展快、更新快,由于缺乏既懂农业信息化,又懂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先进信息技术难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也跟不上群众需求。贫困户文化水平低,先进信息技术接受能力弱。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中现见菩萨述其所得不二法门云:“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非常显然,明了此处“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的意旨,是理解现见菩萨不二法门的关键所在。月霞大师引《华严经》对此解释说:

此赞法身普应,身业不思议也。如来为法会大众之所归敬,无不欣仰,一心不乱,欲见于佛也。各见世尊在其前者,此是华严不思议境界同时具足相应门,不与二乘权教菩萨相共者也。[1](P37)

新工厂的设计、建设、运营遵循陶氏世界级的环境、健康、安全标准,将使陶氏具备更强的能力应对全球有机硅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需求保障,帮助客户成长并取得成功,特别是在充满活力的亚太区市场。

月霞大师引用《华严经》中的相关文句解释《维摩诘经》,既有以深湛、圆满的华严义理提升、改进、丰富《维摩诘经》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将《维摩诘经》纳入《华严经》的体系之中,使其成为《华严》眷属类经典的意味。

4)考核评价方式、形式多样化。除了进行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和平时测试外,还可进行课堂随机考核,并灵活运用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笔试、口试等多种形式。在考核中,教师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进步并给予鼓励。

二、运用华严五教

在月霞大师看来,须菩提由小教而入佛门,故而执著于佛法与非佛法的区别;维摩大士先以顿教斥之,令其祛除佛见法见;再以圆教斥之,令其明了行于非道即是通达佛道的道理。月霞大师在随文释义中对华严五教的运用,不仅展现了经文前后相继的递进关系,而且还显示出经文内涵的高低层次,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理解和领会《维摩诘经》义理的思想空间。

月霞大师首先在悬谈中运用华严五教对《维摩诘经》进行了总体判释。华严宗在讲说某部经典时,首先开列十门,即从教起因缘、藏乘所摄、教辩权实、分教摄经、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传译时年、通释名题、随文释义等十个方面,就经典的产生、性质、内容、对象、作用等给予一个概要性的解释和说明,从而形成讲述这部经典的义疏的“悬谈”部分。月霞大师在《维摩诘经讲义录》的悬谈中指出:

此经五教并谈。如《方便品》,种种呵责,厌离于身,是小教义。《弟子品》,当观宿世因缘而为说法,是始教义。《菩萨品》,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是终教义。《不二法门品》,三十一菩萨镕诸法而会归一相,一相者即实相也;文殊以言遣言,而显实相;维摩默然不语,正陈实相,此顿教义。如径丈之室,能容无量大众,及其高广师子宝座,即一多小大相容,此圆教义也。[1](P7-8)

也就是说,在月霞大师看来,以华严宗五教判释的理论为依据,《维摩诘经》包含了小、始、终、顿、圆五种不同的教义。具体来说,《方便品》中那些引导众生厌弃世间法的教诲,是小教;《弟子品》主张说法应依据受教者的宿世根机,是始教;《菩萨品》揭示一切众生都将最终获得寂灭,是终教;《不二法门》则属于顿教,而方丈之室竟能包罗万象自然属于圆教义理了。既然《维摩诘经》是一部包罗五教的经典,那么也就意味着这部经典可以普应群机、适宜一切众生信受奉行了。我们说,《维摩诘经》在中国虽然未被任何一个佛教宗派推崇为究竟终极的经典,但在中国佛教界却拥有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除了文字凝练、想象奇特、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生动之外,还当与这部经典具有包罗五教、普应群机的特点不无关系。

式中:Bd —燃料消耗量(kg/h);ey —空预器出口空气 (kJ/kmol);e0—空预器入口空气(kJ/kmol);—燃烧和脱硫当量理论空气量(m3/kg);eCO2—炉膛出口二氧化碳 (kJ/kmol);—环境温度下二氧化碳 (kJ/kmol);—烟气中二氧化碳体积(m3/kg)—烟气中过量空气体积(m3/kg);ekl —炉膛出口空气 (kJ/kmol)。

月霞大师还在随文释义中运用华严五教对《维摩诘经》进行了分疏。如在解说《方便品》的品名时,月霞大师云:

宋代徐铉校定本《说文解字·卷十·夭部》对“乔”字的说解为:“高而曲也。从夭,从高省。《诗》曰:‘南有乔木。’巨娇切。”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这样写到:“按乔不专谓木。浅人以说木则作‘桥’,如《郑风》‘山有桥松’是也。以说山则作‘峤’,释‘山锐而高峤’是也。”可见,“乔”字刚开始是表示树木或其枝干高大弯曲的。元以后,“乔”字主要作形容词和动词,有贬低的感情色彩,它的意义也发生了一定的引申变化。

由真实以设方便,即方便以入真实,故以方便称此品名。时有维摩大士,乃是法身等觉之流,本居妙喜,迹现娑婆,助扬佛化,知时知机,早知释迦欲垂净佛国土之教,故现身有疾,因疾说法,呵身赞佛,欲令众生舍秽身以取净身,此小教义也;欲令众生秽身之中见净法身,此始教义也;欲令众生能知色身即法身,即终教义也;欲令众生能知非色身非法身,但身而已,此顿教义也;欲令众生能知净秽无二,色身即法身法身即色身,一身即一切身,一切身即一身,圆融无碍,此圆教义也。若能证得微妙圆融之身,自能现净妙庄严之土,此土微妙难入,故垂方便,示疾说法,令闻入实,此即由真实以设方便,即方便以入真实义也,故曰方便品。[1](P58)

维摩示疾,本为助佛教化众生而曲垂方便,只因教化众生需要五种教法,故而方便亦有五种意义。月霞大师此释不仅展现了《维摩诘经》包罗五教、普应群机的特征,而且还简明扼要的阐释了五教的基本观点及相互差异,极大地扩大了“方便品”品名的思想内涵。又如,月霞大师释维摩诘呵须菩提云:

须菩提因见佛,礼佛为师,而为弟子,因其闻法,方得道果,得无诤三昧。此乞食者,乃以悲田令他植福,是闻小教得益,依教奉行者也。大士以顿教弹斥,云不见佛不闻法者,意欲令不起佛见法见,直令见性耳。……须菩提向受小教,其教中言外道邪见,不明正理,自陷陷他,弟子与师,当堕泥犁。大士以圆教弹斥,行于非道,是菩萨道。菩萨见三途地狱等,与诸净土无别无异,众生不见法性,起于分别,谓为剧苦。菩萨以大慈悲,现外道身,行邪见行,堕于地狱,受剧苦恼,令诸众生见者闻者,不行非道,向于佛道。如《法华经》中提婆达多佛为授记,《华严经》中无厌大王、婆斯蜜女,《涅槃经》中广额屠儿,是其类也。[1](P96-97)

华严宗按照所说教理的高下浅深,将全部佛教经典从浅至深,分为小、始、终、顿、圆五类,由此构成了华严宗的教相判释理论体系,即华严五教的判教思想。月霞大师在《维摩诘经讲义录》中,运用华严宗五教的判教理论,分别从总论全经和疏释文句的角度上对《维摩诘经》进行了教相判释。

首先,我对意见箱爬得太高有意见。你猴子爬杆般蹿上去三四米高,我不但踮脚够不着,搬凳子也够不着;我只能扛梯子,才能够得着。可是我上哪找梯子去?我扛着梯子去提意见,唯恐天下人不知道我要去提意见了?什么,让我半夜扛梯子去?大半夜磕磕绊绊地,磕了东家的墙,撞了西家的灯,别人不得对我有意见?我吃饱了撑的?我有意见也不提了,但是我还是保留对高高在上的意见箱的意见。

月霞大师在《维摩诘经讲义录》中对华严宗五教的运用,一方面彰显出华严宗五教判教理论具有极大的解释功能,另一方面也在更加全面深刻的意义上将《维摩诘经》纳入华严宗的经典体系之中,使《维摩诘经》最终成为通向华严境界的桥梁和阶梯。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月霞大师对此解释说:

三、摄入法界三观

华严宗的法界三观,即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是华严宗最重要的观修方法。月霞大师将《维摩诘经》的相关文句分别摄入法界三观,从修行实践的角度上对相关文句展开了深入诠释。

月霞大师在《维摩诘经讲义录》中运用了真空绝相观。维摩诘居士见大迦叶于聚落中从贫乞食,就对大迦叶说道:“以空聚想,入于聚落。”月霞大师认为,维摩诘的这句话就是在向大迦叶传授真空绝相观的观法。他对此解释说:

聚落乃众人安居之处,菩萨行道,不离观行,见色即是空,非灭色而后归空,色性自空;见聚落时,即是空聚,故云以空聚想,入于聚落。岂分贫富住宅之色相哉![1](P89)

月霞大师言下之意,所谓聚落,就是人们聚集居住的地方;菩萨在行路的时候,也时刻处于观行的状态之中,视一切事物当体即空,而不是像二乘那样认为事物终将毁灭而归于空,因此菩萨进入聚落之中,就像进入诸空聚集之处一样,从来不会产生什么贫家、富宅之类的分别之心。大迦叶入聚落从贫乞食,表面上看是在修头陀行,要与穷人结缘,维摩诘居士则看出了这是大迦叶具有分别心、未能观一切法缘起性空的结果,故而教他真空绝相观的观法,嘱咐他进入任何一座聚落时都要怀着空聚之心,不起什么贫家富舍的分别之念。

月霞大师在《维摩诘经讲义录》中运用了理事无碍观。维摩诘居士既然教大迦叶“以空聚想,入于聚落”,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维摩诘居士继续说道:“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月霞大师认为,这是在教导大迦叶进行理事无碍观的修法。他对此解释说:

以华严境界的重重无尽诠释尽与不尽皆是无尽,从而为现见菩萨的不二法门着上了普贤行愿的特色。

盲者见色者,色相非无,故理不碍事;盲者不见,故事不碍理。闻声如响者,音声非无,故理不碍事;如响无义,故事不碍理。嗅香与如风者,香气非无,故理不碍事;风无气味,故事不碍理。味不分别者,味相非无,故理不碍事;不起分别,故事不碍理。触如智证者,触相非无,故理不碍事;如同智证,故事不碍理。法如幻相者,法相非无,故理不碍事;如幻非实,故事不碍理。迦叶分别贫富,不得理事圆融耳![1](P90)

菩萨进入聚落之中,可能会看到各种事物(色),听到各种声音(声),闻到各种气息(香),品尝到信众们供养的各种食物(味),接触到信众们供养的各种器具(触),由此引起内心的思考(法)。但由于菩萨已经了悟诸法性空的道理,因此他即便看到各种事物(色),闻到各种气息(香),尝到各种食物(味),接触到各种器具(触),考虑到各种现象(法),都不会对之生起任何的分别之心,就像没有看到、闻到、嗅到、尝到、接触到、考虑到一样。菩萨从真理的层面上证悟到的诸法空性,并不妨碍诸法在事实上的存在,这就是理不碍事;反过来说,虽然如此之类的各种事物确实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内,但却都是缘起之物,故而在本性上如菩萨所证悟的道理那样“无不是空者”,这就是事不碍理。如此理之与事,两不妨碍,即成理事无碍观。大迦叶既已证悟诸法缘起性空,当知诸法平等,但却又分别贫富,显然是以贫等富,未能以富等贫,对贫富的差异不能一视同仁,以事妨理,以理妨事,不能圆融理事,故而遭到了维摩诘居士的呵责。

月霞大师在《维摩诘经讲义录》中运用了周遍含容观。维摩诘居士继续引导大迦叶:“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月霞大师认为,这是在教导大迦叶进行周遍含容观的修法。他对此解释说:

观诸法无自性,则诸法不自生;无他性,故亦不从他生;自他不生故,则无共生,亦不得无因而生;如是无生之理,周遍法界,故无在不在;岂只遍富不遍贫哉!本自不然,今则无灭者,谓本无如是事,今何有灭之者?由是则法性无生无灭,圆满湛然;即含容义,岂独含富而不含贫哉![1](P90)

在月霞大师看来,无生无灭之理,周遍诸法,含容一切,非独富人所可得而私者。故而菩萨修此观门者,可于事事物物见得此理,而此理对事事物物皆无所妨碍,而事事物物因皆具此理。故亦互不妨碍,由此而成周遍含容观,其所展现出来的境界就是事事无碍法界。大迦叶虽证得了空性,但却不能贫富等观,是理事相妨;舍富而乞贫,是贫富相妨,事事有碍,不知无生无灭的性空之理周遍含容,法法无差,故而为维摩诘居士所呵,居士亦期望其能由此而悟入理事无碍法界乃至事事无碍法界,以周遍含容而观察思维一切诸法。

其他如文殊师利问维摩诘:“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对于维摩诘的回答,月霞大师亦以法界三观释之,其先在科判中说:“净名答,分四:(一)以真空绝相观调伏(二)以理事无碍观调伏(三)以周遍含容观调伏(四)离调不调伏以明行。”[1](P182)其于真空绝相观中又分为观人空、观法空、观俱空。[1](P182)其于理事无碍观中又分为依理成事观、理遍于事观、以事夺理观、事法非理观及结观成利益等。[1](P186)其于周遍含容观下又分事如理观、理如事观二类。如此一来,维摩诘回答文殊室利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落实到法界三观的实践上。文繁语多,此处不再详解。在笔者看来,月霞大师在《维摩诘经讲义录》中对法界三观的运用,将《维摩诘经》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人物对话很贴切、很自然地转化为修行观法,展现了佛教经典在思想观念转变中的方式和价值。

“言不尽意”是指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整地表达“圣人之意”。此不能用名言来完全表达的“圣人之意”实即圣人所领悟的“道”。《易传》认为“立象以尽意”,即“象”可以更直观地表达语言所不能及的“圣人之意”。孔颖达在《周易正义》说“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者,若诗之比喻也”[10](P27),而“立象以尽意”正可体现这种比喻,高亨在《周易杂论》一书中谈《周易》的艺术特点时也提及了其取象的这种特点:

四、展现十玄境界

华严宗的十玄之义,就是对周遍含容、交光相网、事事无碍、重重无尽的法界缘起之理的显示。而在月霞大师看来,《维摩诘经》中许多的文句就是对华严宗十玄境界的生动展现。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云:“大圣法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月霞大师对此解释说:

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者,如《华严》云:“众生无尽,世界无尽,虚空界无尽,法界无尽,涅槃界无尽,佛出现界无尽,如来智界无尽,心所缘无尽,佛智所入境界无尽,世界转法转智无尽。”此即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义也。[1](P282)

众生怀着无比崇敬的清净欢喜之心情来到法会之上,佛以其独有的神通之力,让每一位众生都感到佛就在自己的面前,由此展现出佛能够同时圆满具足地相应于诸多的众生心理。因此月霞大师认为这一首偈诵赞颂了佛的法身具有普应群机的不可思议的能力,是对华严宗十玄门中的同时具足相应门的展现。

你没有看错,在回复里评论里还可以做营销!只是营销什么,表达什么样的营销内容,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此赞圆音普应,口业不思议也。既入法会,皆乐闻法;然各有行愿不同,其所乐欲各别;一音异解,各得满愿,此即华严诸法相即自在门,岂与二乘权教菩萨相共哉![1](P37)

(2)甘油添加量对膜抗拉强度和变形率的影响。称取玉米秸秆淀粉和聚乙烯醇添加量各6g,加入适量蒸馏水后再依次量取 2mL、3mL、4mL、5mL、6mL甘油于烧杯中,其他试验操作顺序按照1.3.1和1.3.2中的试验流程进行。

众生之所以来到法会之上,无不怀着乐于听闻佛法的心情,但众生的兴趣和追求又都有所差异。佛虽然运用一个声音对众说法,但众生都认为佛是在对自己说法,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说法,因此都感到非常满意。月霞大师认为,这首偈颂赞扬了佛的讲经说法具有满足一切众生愿望、自在讲说各种法门的不可思议的奇妙功能,是对华严宗十玄门中诸法相即自在门的展现。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月霞大师对此解释说: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大众所向往的。生物课程中有关生物知识的内容大部分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也都需要生物知识的引导和解决,可以说生物知识十分贴近生活。对生物知识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满足大众对绿色生活理念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换言之,在月霞大师看来,所谓“如”,就是包括圣贤在内的一切众生可以了知万法的心体。

众生闻听佛法之后,虽然各各依据自己的修行状况对佛所说的一音之法做出了不同的理解,但是却又都走上了相同的最终归宿,收获了相同的利益。月霞大师认为,这首偈颂赞扬了佛的意业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功能,是对华严宗十玄门中托事显法生解门的展现。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云:“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月霞大师对此解释说:

从图13和图14可以看出,原创比与两个产出指标都呈近似负相关关系,说明设计师原创性的大小与个人产出质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亦有可能原创的作用并未体现在设计师的个人产出上,他们需要通过协作来体现价值(协作是保护原创人员提高其积极性的必要手段)。

此亦赞意业不思议也。以如来证得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其所说法音,皆从中流出,意味无穷。……有恐畏、欢喜、厌离、断疑之不同者,行愿见解各别故也。恐畏等者,一圆音教,或作事解,而恐畏其苦;或作理解,而恐畏其玄妙难入;或作事解,而欢喜得乐;或作理解,而欢喜悟入;或作浅解,而厌离我执;或作深解,而厌离法执;或闻法音而不疑于人,或由一音见谛理而不疑于法;虽则得益各殊,实由一音不思议之法。此即华严微细相容安立门,故与二乘权教菩萨不共耳![1](P38)

佛所说法,皆从自心所证法门中流出,因而意味无穷。由于每一位闻听佛法的众生在修行、愿望、见解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就产生了恐畏、欢喜、厌离、断疑等不同的效果。月霞大师认为,这首偈颂与上一首一样,都是赞扬佛的意业具有不可思议的功能,是对华严宗十玄门中微细相容安立门的展现。实则维摩诘从须弥灯王佛所借来三万二千高广之坐,纳入自己的方丈之室,乃是由于“净明证得法性之身,世间依正二报,皆随法身之所转变,故于一多大小,圆融无碍,互摄互容,不可以心思言议也”[1](211)。以及下文所说的纳须弥于芥子之内,断取阿閦佛国接入娑婆世界之中等,从其所表述的意义上看,也都是对华严宗十玄门中微细相容安立门的展现。

《维摩诘经·佛道品第八》云:“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童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维摩诘居士的神通智慧,辩才无碍,获得了随行诸大众的由衷钦佩。大家很想对维摩诘居士展开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普现色身菩萨就代表大众就许多相关问题提出询问。月霞大师对此解释说:

普现色身谓能于十法界中,普现其身;又能现十法界身,度脱众生;又能于自身中应现十法界身,故云普现色身。此菩萨出席请问者,由上所说行于非道通达佛道,非种为如来种,即普现色身义也。净名现居士色身,必有父母妻子亲戚眷属等,既有吏民知识奴婢童仆象马车乘等,何不现此等色身?意谓主既清净,伴净亦然,有主无伴,即同二乘,安显主伴圆明具德乎!故云皆何所在。[1](P262-263)

普现色身既能普于十法界现身,又可以现十法界身,还可以于自身现十法界,故而对维摩诘相关的法界众生极为关注,希望通过他们形成对维摩诘的全面了解。月霞大师以维摩诘为主,其相关的法界众生为伴,认为由此可以展现出华严宗十玄门中的主伴圆明具德门。我们平常说,可以从家庭和社会关系中全面了解一个人,就是这个道理。

月霞大师既然引《华严经》以释《维摩诘经》,又判《维摩诘经》为五教并用,并且还将《维摩诘经》中的文句摄入法界三观之中,那么就意味着《维摩诘经》在义理境界上与华严圆教具有重合之处。因此我们可以说,《维摩诘经》中凡是展现十玄境界的,都可以判属华严宗五教中的圆教所摄。

结语

通过引用《华严经》、运用五教判释、摄入华严三观、展现十玄境界,月霞大师最终将所该经纳入了华严宗的教理思想体系之中。

参与式学习使学生能够更积极、更深入、更连贯地学习。教师的设计在参与式学习中占据了重要内容,这就使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新型教学、研究型教学成为老师的必要工作内容。

月霞大师的《维摩诘经讲义录》是对《维摩诘经》注疏的丰富和发展。《维摩诘经》在中土极为盛行,历代不乏讲疏者,其中最著名的自然要数天台智者大师的《维摩诘经疏》了。智者大师的著作,基本上都是自己口述,然后由门下弟子章安灌顶等人笔录而成,而这部经疏就是智者大师在晋王杨广的请求下亲笔著述,其可贵性由此即可见一斑,后来经荆溪湛然删削治定,收入《大藏经》中,风行中外,成为讲疏《维摩诘经》的范本,而《维摩诘经》也仿佛成为最适宜运用天台宗义理进行讲疏、最适宜展现天台宗义理的一部经典。月霞大师于天台宗五重玄义、四释消文之外,运用华严宗讲经说法的体例,对《维摩诘经》展开十门分别,于随文释义中展现了法界三观、十玄无碍等华严宗义理,因此可以说是对《维摩诘经》注疏的丰富和发展。

月霞大师的《维摩诘经讲义录》是对华严宗讲经说法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华严宗义理创造的高峰在唐代,由帝心杜顺、云华智俨、贤首法藏、清凉澄观、圭峰宗密等华严宗的五祖具体完成,此后再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北宋时期的长水子璇得以列为华严尊宿,其最重大的功业,则是运用华严宗讲经说法的体例讲疏《楞严经》。同样道理,明末高僧云栖祩宏则是以华严宗讲经说法的体例讲说《弥陀经》而被尊为华严宗祖师。月霞大师运用华严宗体例讲说《维摩诘经》,使其成为展现华严宗义理的一部经典,在某种程度上与长水子璇、云栖祩宏一样,是对华严宗弘法方式的丰富和发展。

月霞大师虽然是近代华严宗中兴的代表人物,但其著作得以传世的却不多见。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这部《维摩诘经讲义录》就是我们了解月霞大师的思想、特别是其华严思想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参考文献

[1] 月霞法师(释显珠).维摩诘经讲义录[M].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2016.

[2] 持松.月霞老法师传略[M]//持松大师全集:第六册.新北:震耀出版社,2013.

Master Yuexia’s Interpretation of Vimalakirti Sutra According to Huayan School

HAN Huan-zhong

(Institute of Relig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Jiangsu)

Abstract :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vival of Huayan School in modern times, Master Yuexia, in his Notes of Interpretation of Vimalakirti Sutra , not only followed the tradition of the Huayan School’s speech of explaining it in ten ways, but also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quoting the Avatamsaka Sutra , us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five religions, absorbing the three views of Huayan Sect and displaying the ten metaphysical realms, so as to elevate his lectures to the ideological feast of demonstrating Huayan’s religious doctrine.

Key words : Master Yuexia; Vimalakirti Sutra ; Huayan School

DOI: 10.13467/j.cnki.jbuss.2019.03.006

*[收稿日期] 2019-02-2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庄子学(项目编号:18FZJ002)。

[作者简介] 韩焕忠(1970-),男,山东曹县人,哲学博士,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B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193(2019)03-044-06

(责任编校 张福安)

标签:;  ;  ;  ;  

月霞大师对《维摩诘经》的华严学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