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规范会计行为的有效途径_会计论文

论规范会计行为的有效途径_会计论文

谈规范会计行为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效途径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以《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实施为标志,一个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其间,一系列规范会计行为的制度、措施相继颁布、实施,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法规制度已发布实行;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正推行规范管理;会计处理方法和计算方法已基本消除行业差别等等,而相应的会计监督体系和监督方法已趋向成熟,初步形成了法律规范、政府监督、市场引导、行业自律的监督格局。可以说,会计改革使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少数企业的会计行为紊乱、法制观念差的现象仍很严重。据报道去年全国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共查出各种违纪金额220亿元,受到经济处罚的单位828131个, 受到经济处罚的个人有13928人,其数额之大,触目惊心。 为有效地遏制这些虚假会计行为,笔者认为,应把朱镕基总理对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提出的“约法三章”落到实处,切实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规范会计行为。

一、进一步抓好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整顿会计工作质量的基础工程,也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先决条件。

1.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明确每一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每个会计人员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操作规范,一丝不苟地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实施细则》执行操作规程。早在八十年代,我店财务部门就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实行定岗不定人管理,不管什么人,只要在这个岗位就要干好这些工作,同时定期对各岗位进行检查、考核、实行奖罚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搞好会计基础规范化的考评工作。最近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提出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总目标是:通过3到5年的努力,齐抓共管,使实行独立核算的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符合《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使会计工作秩序能有明显好转。笔者认为,财政部门应加大考评的力度,对一些会计基础工作差劣的企业除不予颁发规范化证书外,给予新闻曝光,甚至吊销其营业执照,真正做到“持证上岗”,同时把抓会计基础工作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结合起来,奖优罚劣,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整顿会计工作的重点工程,也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可靠保证。

1.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使其在执业过程中能秉公执法,严以律己,清正廉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熟悉掌握现行各项方针、政策、经济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必依,不能另搞一套。其次要以身作则,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维护国家利益的模范,具体讲就是:公私分明,不占不贪,洁身自爱,一身正气,公道正直,同时精打细算、勤俭理财。我区个别市、县书店会计,由于法制观念淡薄,贪污挪用公款,伙同单位领导私吞图书回扣达数万元而锒铛入狱,给人们敲了警钟。

2.强化经济监督。一方面要扩大监督范围,信贷监督、税务监督、财政监督等专业监督应注重深度,由表及里深入检查,促其按专业政策要求自觉规范行为;而审计工作应注重广度,审计机关按《审计法》全面确定审计对象,部分无力审计的对象,通过适当的方式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审计。另一方面要规范监督行为,严肃监督纪律,各专业监督和审计监督在实施中应遵循监督程序和监督标准,各专业监督和审计监督在实施中应遵循监督程序和监督标准,形成规范化,避免盲目性;再者,应严明监督责任制,加大监督力度,对会计工作的违法乱纪问题严格查处,对徇私舞弊或监督不力者应给予必要的处罚。

3.增强查处力度。税务、财政、审计、三查办及法院、检察院定期以报纸、广播、电视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违法乱纪行为的单位、个人,以达到杀一儆百,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尊严的目的。同时,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原则上是谁发现谁处罚。因此,有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执法行为,务必做到“执法必严”。另外,《会计法》第26条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资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目前我国刑法与有关补充规定中对这些行为追究的刑事责任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亟需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具体明确会计执法量的界限与标准,增强可操作性。

三、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 逐步实现自我监督的制度化、经常化、有效化

建立一套严密的,行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有效措施。

1.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其中要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重点。目前来看,具体应着力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告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与修订,使单位在特定的规章制度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切实解决无章可循,有章不依的现象。

2.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其内容包括加强内审监督和会计监督。内审部门及人员应坚持常规审计,对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对个别重要会计项目还可进行专项审计,严把监督关,而要加强会计监督即不能仅停留在事后监督,必须拓宽观念,严格事前,事中监督,推行一种对企业活动全过程的会计监督,真正发挥其作用。逐步地实现自身监督的“制度化、经常化、有效化”,使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和事无“生存空间”。

四、优化会计工作环境

优化会计工作环境,营造一个重视会计工作的良好氛围是整顿会计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客观条件。

1.加强会计工作规范化意义的宣传。各级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应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整顿会计工作的意义、方法和成效,以求全社会关心、重视、督促整顿会计工作,另外,根据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不同经济特点分别进行业务指导,使其掌握会计整顿工作的要领与方法,以免事倍功半。

2.推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首先,企业领导层必须提高素质,树立依法理财观念,掌握相关的财会知识,从而带头执行会计法规、坚决支持会计人员依法核算和监督,切实担负起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合法的法律责任。在厂长、经理离任前夕,对其任期内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和执行《会计法》的情况进行审查,并以此作为其主要考核依据。

3.正确处理领导层与会计人员的关系。企业领导层要维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支持会计人员与违法行为作斗争,而不能利用领导地位以权代法,营私舞弊,更不能因此对坚持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打击报复;又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建立会计人员业绩考核,奖评制度。而会计人员既要依法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又要主动当好领导的参谋,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作用。

五、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优化会计队伍

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会计干部队伍是整顿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坚实基础。

1.加强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抓好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操作能力,巩固财务专业知识,同时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加强企业单位领导人会计法规的培训,使其懂法、执法、守法。从目前新华书店的现状来看,有些书店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差,长期拖欠销售款,动用流动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恶性“三角债”,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新华书店系统“三角债”高达13亿,给国家、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大了企业资金运转的难度,因此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财会人员,第一应政治上坚定、原则性强。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二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有诚实的品德、绝不能弄虚作假;第三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爱岗敬业,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趋炎附势。

2.优化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实施会计人员年度考核,由各级会计主管部门按年对所辖范围的会计人员进行政治业务素质考查,看其是否忠于职守,依法履行职责权限,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有无舞弊行为等。考核必须以鉴证材料(如审计报告)为准,注重量化。考核结果作为会计人员升迁、留任、降职及职称、工资、奖惩的主要依据。考核认为不称职可试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轮换,以利于更新观念,揭露错弊,调节矛盾。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两个转变”和会计改革进入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课题,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整顿会计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规范会计行为仍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尚需继续开展。我们相信,经过努力,会计行为紊乱的局面一定得以扭转,并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标签:;  ;  ;  ;  ;  ;  

论规范会计行为的有效途径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