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气化专业发展与规划设计论文_兰喜玲

农业电气化专业发展与规划设计论文_兰喜玲

黑龙江省黑河代管拜泉县供电公司 黑龙江黑河 164700

摘要:农业电气化范围非常广泛,涵盖农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环节的几乎所有部分,当然也包括了居民生活的许多方面。在国外发展现状方面,许多农场实现电气化,但中国农业电气化现状不容乐观,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均衡。鉴于此,本文对农电专业发展与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为相关工作发挥了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业电气化精品资源课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

1、概述

1.1、农业电气化发展现状

农业电气化主要是为农村的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系统等培养专业的人才。大多数农业电气化专业学生毕业后,会在企业供电系统,或者地方电力系统中从事相关的研究、设计和管理工作。我国重视对农村电力系统的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电网的质量、布局等,降低农村电网的综合线损率,提高应用覆盖率、电站集中监控率等等,积极推动农村配电网标准化建设。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的电工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人才结构和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1.2、专业办学现状

自2001年以来,农业电气化和自动化已经建立了十年,在过去几年中,专业人士一直不断探索,第一批专业培训计划的进展情况直接参照了大陆机构的专业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对过去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不断发现缺乏人员培养计划,目前重点结合新疆和兵团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前几年电气化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去向,逐步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尽可能在学校学习和实践中锻炼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工作。

现在专业的课程建设,教学材料,教学人员施工,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科研,对外合作与技术服务,专业发展和人员培养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未来将加快步伐,使专业建设取得更大的进步。

但是,目前在建设中的专业还是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3、专业的师资队伍学历普遍较低,高学历的老师较少

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电气化专业引进强电方向的研究生学历教师比较困难,每年引进新老师的计划不能完成,导致几年前只能继续引进本科学历老师来加强教师队伍,加上本科学历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历还有一个时间过程,使这一专业教师的教育水平一直很低。

1.4、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

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参考内地机构设立的相关专业,与新疆的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并没有体现出以上原因的特点,我们主要是与新疆电力行业单位缺乏沟通,不了该行业主要缺乏哪一方面的人才,与以前的毕业生缺乏沟通,不知道毕业生在工作中会遇到怎样的专业知识问题,工作涉及什么课程和实践知识是在大学不了解的,这些信息对我们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有很大的帮助。

2、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建设目标

2.1、农业电气化发展现状

农业电气化其目的是给农村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系统培养专业人才。大多数农业电气化学生毕业后,将在企业供电系统中,或在当地电力系统的相关研究,设计和管理。中国重视农村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电网质量,布局等,降低农村电网综合线路损耗率,提高应用覆盖面,发电厂集中监控率等积极推动农村分销网络规范化。但由于各种因素,农村电气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人才结构和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农业电气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

农业电气化主要培养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员,学生需要掌握电气化专业知识的基础,确保在专业技术,工程实践的应用上,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农业电气化的主要方向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重视农村电力系统的研究,培育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农业电气专业专注于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实践人才的培养,促进学校与企业间的积极互动,主动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农业电气化专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创新和应用为导向,目标是培育高素质的农村人才,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

3、专业建设内容及措施

3.1、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关键是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改革意识强、较强实践能力和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学校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加强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结合农电实际情况,近年来逐步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促进培训后备力量的学术带头人;同时,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支持青年教师,一些教学,对部分科研能力、教学强的教师,在科研经费优先扶持下,使其快速成长。“十二五”专业教师建设基本稳定,已经初步建设成为一支有骨干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3.2、多模式课程建设

农业电气化进程是高校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内容,它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相同。为突出农电专业特色,农电专业化课程更倾向于电能计量系统和电力设备的组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不断的改进,电力计量与变电工程的研发已成为农业电气化最具代表性的过程。两门课程材料均为国家本科规划材料,课程被评为省级素质课程。在独特课程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手段丰富教学模式,成为课程建设的关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使用微型课,资源课等手段,让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开始自己的学习。专业课程设置了25分钟的微型课程,通过视频,使学生能够了解课程属性、内容、重点和评估方法,方便学生选修课程。

3.3、理论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建设

农业电气化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义务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它是属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专业范围之内的。然而,农业电气化在课程设置中往往更倾向于农业电气化,因此其专门课程将更加集中在电能计量系统和电气设备的组装上。农业电气化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电能计算和变电站工程的设计。由这两个专业课程选出的教材,是国家级本科生课程教材,鉴于其重要性,农电专业学生的学生必须将其学好,所以教学时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包括资源课程,微型课程等,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主动学习。

结束语:

围绕创建国内、省内高水平学科的长期目标,以国家与社会特别是山东省内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电气化的发展和发展为动力,构建以创新及应用为导向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十多年来努力的方向,结合本科教学评估和国家“十三五”教育改革方案,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专业深入思考、切实落实专业改革措施,从生源逐年增长,毕业率、就业率连续几年保有较高水平来看,说明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姜永成,颜兵兵,华秀萍,陈思羽,梁秋艳,牛国玲.大类招生条件下农业电气化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6,(06):227-228.

[2]刘峰.应用型本科院校农业电气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3):399-403.

[3]牛国玲,张艳丽,姜永成,朱世伟.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农业电气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7,(05):43-46.

[4]魏农.农业工程学科专业简介[J].农业工程学报,2016,(03):100-101.

论文作者:兰喜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农业电气化专业发展与规划设计论文_兰喜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