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瑚[1]2008年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中的核心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结合当前四种典型模式即:产学研结合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师资队伍力量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职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造成的。通过国外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四种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即:英国的BTEC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美国的CB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这四种模式,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诸多方面。这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对高职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论,本文研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总结为“两线并重、四位一体”的外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两线并重”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四位一体”即专业设置模式、教学模式、教师培养模式、实践模式实现有机结合为一整体。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达到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目的。依据本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结合高职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新模式在高职数控专业的应用分析。本文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构建“两线并重、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在高职数控专业的应用分析。
魏东新[2]2007年在《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和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大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技能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与社会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培养和企业锻炼相互结合。本文主要研究院校阶段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高职院校应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胜任岗位要求的人才素质,然后经过社会工作实践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本文通过分析论证,旨在建立一种适应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篇论文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探讨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内涵,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也探讨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特征以及构成要素。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理论阐述,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借鉴了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全文分四大章,第一章探讨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内涵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第二章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特征。第叁章介绍了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经验,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借鉴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面。第四章从叁个层级,即目标体系、内容方式体系、保障体系叁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构建我国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陈林河[3]2007年在《从企业需求的视角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文中指出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起来,办学规模迅速增长,从1998年到2005年底,高职高专的招生数增加了4倍,从54万人增长到268万人;在校生数增加了5倍,从117万人增长到713万人;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已经是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的高级技术性应用性人才,缓解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矛盾,但是在培养质量上并不尽如人意。温家宝总理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讲的就是学校规模扩大了,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本人正是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亲身经历高校的扩招,主要从事高职校企合作办学的联络与管理工作,有机会接触校企合作办学的第一手资料。基于此,本文以企业的需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实的差异为切入口,通过对上海电子信息学院毕业生主要用人单位的实证调查,从企业需求这一视角来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试图寻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的症结所在,由此提出政策分析与建议,分析政府在学校、企业供需调节中的政策手段,提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目前关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问题已经有了不少研究,但是分析的出发点往往仍旧是单向的、学校“自觉”的行为,并不能得到企业或用人单位的认可,本文直接从企业需求这一视角来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发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两股道上跑的车,产生了结构性错位;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学校外部的因素——政府的政策导向、执业资格准入等问题,也有来自学校内部的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本文拟从企业用人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的差距分析着手,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
刁洪斌[4]2008年在《“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因而应该具有完全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存在人才培养类型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这一偏差集中表现为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这是高职教育质量问题的最重要体现,也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纠正这一偏差,必须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职教育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实践技能培训的效果等,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科中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对于解决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从而解决高职教育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按照事物的内部逻辑,依次对高职教育的概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予以逐一理清、阐述与回答。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力求在已有丰富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按照系统论的方法,专门研究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人才培养的各个核心环节的模式创新问题,提出了“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让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五大核心环节全面整合,针对每个环节的高职教学特点,积极采取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有效解决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瓶颈问题。“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如下优势:1.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2.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3.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4.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培养;5.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石吉勇[5]2008年在《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异军突起,正处于蓬蓬勃勃的发展阶段,日趋显示出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技、人才、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历史比较短,又受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完整的理论,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国家、社会与各高等职业院校也都充分认识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弊端,积极探索,试图寻找出一条适合高职教育的有效之路来。本文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选择了“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个重要课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首先,论文介绍了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几个基本概念。其次,论文分析了国内几个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的状况和弊端。我们认为,国内现存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是:重“传承”而不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专才”而不重视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而不重视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单干”而不重视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第叁,论文介绍了国外几个主要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当前国外主要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英国“工学交替模式”、日本企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阶梯教育”模式、美国的技术准备制度等几种。它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是:注重实践;更好地沟通了企业与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要从专业教育、学历教育转变为岗位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从学科教育向岗位能力培养方向转移,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教学活动从课堂教学为主向以实验室、专业实习、现场教学为主转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考核理论为主的考试考核向考核技能为主的考试考核转移,引导和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第四,论文介绍了若干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对之进行了评述。它们是:“项目模块式”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双证书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最后,论文对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我们认为,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培养目标;按社会和行业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按照职业技能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选用适用教材;进行校企有效合作,走产学研有机结合之路;加快“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等。
张志勇[6]2004年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的研究已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在对我国高职教育实际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以社会和经济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向需求为导向的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是主要从事成熟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和操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他们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有善于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研究专业设置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实验实训模式以及教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高职人才培养新的模式,即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以构建“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设计模式,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准入制的实验实训模式,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追求目标的教师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同时总结了笔者所在学院“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本课题的研究,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将为高职院校探索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帮助,特别是对当今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张明[7]2007年在《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文中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满足企业需要,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工学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历史发展和理论依据的研究入手,在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育的特点及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现有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及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育现状的分析,探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和实践对策措施。论文同时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个案加以佐证。
彭玲芳[8]2016年在《高职教育市场引领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且已经全面进入以深化改革为基础的转型升级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本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要求人才多元化发展。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一直不受重视,加之缺乏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导致我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受阻,造成人才培养出现短板现象。这不单单会影响有效个体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而且会延伸到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等各方面。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致力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本研究从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对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主要包括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上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关原因,分别从思想观念、目标定位、专业及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本研究提出了与社会需求及其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市场引领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操作体系为主线,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来引导人才培养,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综合企业人力和院校师资合作开发课程,构建系统的、科学的知识学习体系、仿真实训体系、跟岗实训体系和顶岗实习体系,并以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为例验证了新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能为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郑燕[9]2008年在《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技术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类的劳动者,为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看到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意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从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适用于企业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首先,研究介绍了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提出的背景,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说明了本研究的意义所在。其次,研究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出发,探讨了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是什么”的问题,并对比了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之间的异同所在。再次,研究从南昌市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南昌市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所在,回答了“为什么”要采用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最后,研究借鉴了国外成功的高职人才培养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怎样做”的问题,即从高职人才培养的依据、原则、实现目标、实现方案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来构建南昌市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廖茂俍[10]2008年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第叁产业蓬勃兴起,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有一定专业知识、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的急需。本文以新余市的高职教育为例,在对我国高职教育调查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余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为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能承担将设计、规划、决策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外在形态的具备综合专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色,定位于培养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叁位一体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简称“KAQ模式”,建立“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提出了新余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叁种运行保障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以期对新余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 陈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2]. 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魏东新.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3]. 从企业需求的视角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D]. 陈林河.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 “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刁洪斌.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5]. 高等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石吉勇.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6].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研究[D]. 张志勇. 湖南农业大学. 2004
[7].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 张明. 苏州大学. 2007
[8]. 高职教育市场引领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 彭玲芳. 湖南农业大学. 2016
[9]. 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 郑燕. 江西师范大学. 2008
[10].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廖茂俍. 南昌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