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技术的有效性:美国教育的基本评价_美国教育论文

计算机教学技术的有效性:美国教育的基本评价_美国教育论文

计算机教学技术之效能^——美国教育界的基本估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界论文,美国论文,效能论文,计算机教学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技术革命对当代教育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计算机技术直接应用于学校教学,以及由此引起的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标志着当代技术领域最新成就的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中,给学校改革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并使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计算机教学技术正在成为有望取代传统教学技术的新生事物,这也使许多人对学校教学的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它的应用使得人类“解决现代教育的教学问题和知识问题的能力正日益加强”[1]。

根据教育技术学家的定义,所谓计算机教学技术,是指“开发计算机的应用,以帮助教育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系统”。其应用范围包括:(1)利用计算机传授主要课程;(2)利用计算机传授补充课程,如作业练习或行为训练;(3)利用计算机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工具以增强个人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在学校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主要目的,如加涅等教育技术家所说,是“辅助教师传递实现教育过程所需的教学和知识,以达到教学目的”。计算机教学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使学校有可能“以同样或更低的费用,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学和多种类型的教学”。这种应用以向教师和学生提供硬件和软件来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完全用计算机取代教师。

计算机本身的功能及公众对计算机教学技术的期望和乐观主义态度,使得各国政府都视之为解决现实及未来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各国的教育改革计划中都给其以重要地位。八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计划中,如《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美国,1984年)、《富有成果的时代》(美国,1986年)、《把学校改革提高到现代的水平》(苏联,1987年)、《关于新的实验教学计划》(苏联,1987年),以及日本“教育临时审议会”的三次报告,都强调了新的技术成果,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学校教学的重要性。美国前教育部长贝尔(T.BEMMll)在一次有关教育的电话会议上甚至建议:“应该把计算机技术当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途径”[2]。许多人也想当然地认为,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高效率肯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一些教育研究者虽然对计算机教学技术的应用价值予以肯定,但对能否广泛应用并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则持谨慎态度,某些人甚至对计算机教学技术的作用和效果表示怀疑。当然,除教育技术家之外,许多教育研究者同一般公众一样,并不十分清楚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学校教学的具体方式,“他们既不清楚计算机技术在学校中的作用,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评价它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3],而只是笼统地设想这一效率极高的新技术可能对教学所起的积极作用。

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心,美国教育界近年来就计算机教学技术的作用、效果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并进行了若干实证研究。

二次大战结束以来,单从计算机的数量看,新技术革命在美国学校中的效果是令人瞩目的。1988年,美国政府的一家评估机构计算出:大约95%的公立学校拥有计算机,所有学校的计算机共计约120万至170万台。但是若从发挥的作用或效能看,却并不令人十分满意,有些研究报告显示的数据也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怎样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美国教育界的难题之一。美国苹果计算机公司高科技部的杜耶(DWYER)在回顾某些未来学家当初预言的新技术革命赠予教育的“特别礼物”时,就计算机技术在美国学校的成就作了一番评价,认为失利的方面多于成功的方面;同时,杜耶也分析了失利的原因:①许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靠计算机技术就能确定教育的方向,解决教育问题,而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手段或工具;②人们过于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却忽视了对教师的培训。一篇题为《加油!》的文章也赞同杜耶的观点,并根据一些调查报告证实了杜耶的看法:“现在大多数的教师,几乎没有受过如何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训练;只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教师受过为数仅为10小时的计算机培训”[4]。

职前及在职培训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非常重要,计算机教学也不例外。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在调查了608名受过计算机培训的教师后发现,要想使教师真正学会如何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即使采用特殊的训练方法,一般也需5-6年时间[5]。柏克尔(BECKER)在某一项包括31所学校的研究中也发现:即使给教师提供了复杂的计算机设备和充足的教学材料,他们完成一个教学方案的效果与无此条件的教师相比几乎相差无几;利用计算机上数学课的学生,与用常规方法上课的学生相比,在学业成绩上并无多大差别[6]。

也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计算机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效果非常显著。但是,克拉克(CLARK)早在1983年就对此表示怀疑,认为:“任何类型的传播媒体(包括计算机)都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说法值得推敲。他指出:传播媒体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工具,它们不会影响学习结果,如同用卡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运送食物一样,工具并不会对食物的营养成分产生影响。至于计算机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种种研究报告,可能是研究者忽略了其它一些重要因素所致。克拉克多次提请人们注意:很可能是教学软件的设计,而非计算机本身,导致了在一些研究中出现的学习成绩提高的现象。他据此断言:如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使用与设计计算机教学软件同样的方法,那么,教学结果也必然相同。其次,对于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可以节省时间的说法,克拉克认为可能是由于在设计教材时花费了更多时间所致——教材被精心地编入教学软件中,因而在教学时节省了时间。如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也花费同样多的时间设计教材,也能节省教学时间。关于计算机能否促进教学效果的问题,克拉克指出:学生刚开始使用计算机时的新奇感,可能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不能持久。因为在很多实验时间较长的研究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那些短期研究结果所显示的反而要低。如果计算机果真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那么应该是时间周期越长效果越明显,而许多研究结果恰恰与此相反。最后克拉克还根据自己的调查指出:由于许多出版物倾向于发表那些认为计算机教学效果显著的文章,故它们呈现给读者的也多为偏颇之词;相反的或否定性的观点或证据则大多出现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这种部分编辑人员的偏好,说明一些刊物上的研究报告值得推敲,同时也表明了这样一种倾向: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希望计算机技术是治愈教育顽症的“灵丹妙药”[7]。

克拉克的观点和假设似乎有点偏激,但其研究和对计算机教学技术的怀疑态度,则给各国的教育决策者及教育改革者提供了这样一个启示,那就是:不要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改革中,不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计算机硬件上,而应集中在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教学软件的开发利用、教学结构与方式的革新等更为重要的方面。瑞尼.凯姆鲍尔(RENEE.CAMPOY)在分析了克拉克的观点后也客观地指出:对计算机技术寄予过高期望,认为它能导致学校教学的根本性变化并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一种天真的想法。这种天真想法会影响教育研究者对计算机教学效能的评价能力(同第51页注③)

西方教育界的“唯技术论者”常常援引工商界的情况来证明,计算机的应用能够引起教育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并且强烈要求扩充学校计算机的数量。“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之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引入校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众普遍认为计算机非常重要,它已经是成人世界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显然,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是一个强有力、高效率的工具,各行各业都在使用它,故人们自然认为学校也不应例外。作为对这种社会需要的反应,学校管理者便尽力使课程和教学含有计算机并以此来标榜、提高本校的声誉,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局限性则被掩盖了起来。

针对这种倾向,美国一些教育研究者指出:毋庸置疑,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各种工作变得高度自动化和常规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计算机应用于学校教学能否取得同样效果则令人怀疑。工商业经营者只是精通如何赚钱,但不可能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教育并认识教学过程的极其复杂性,也不可能了解工商业活动与教育活动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不能把计算机在工商业中的使用模式照搬到教育活动中来”(同第51页注③)。

瑞尼.凯姆鲍尔还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的区别。他指出:从哲学的角度看,教育和工商业的意图及目标截然不同,工商业的本质在于获利,而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极为复杂的教育过程,涉及人的多种高级心理活动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非单一的人—机对话。有人虽然承认这一差别,但还是主张从经营管理的角度估价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即学校也应该讲求效率,而效率的提高只能借助于学习任务的程序化和教学过程的自动化。以此为目的,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制造者们把学习任务(如数学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分解为一系列单独的过程,然后再把这些过程组合为相互孤立的学习单元,让学生来学习和掌握。但是,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复杂的学习类型,如问题解决、学习决策及价值判断等,很难应用这种分解法。换言之,若教学软件设计者如此理解学校学习并据此设计教学软件,那么,学生只能学到简单的、机械的、低层次的能力,学校将不得不把高水平的学习排除在教学之外。

也有人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性论证了计算机教学技术在学校中使用的局限性。由于学生在智力、经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是逐渐扩大而不是缩小,故学校中的教学模式也正在日益多样化。艾里斯(EMMllIS)、乔伊斯(JOYCE)和韦尔(WEIL)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已表明了这一点。乔伊斯和韦尔还指出:“教师在教学时,一般很少注意和使用标准化的教学过程。从现行的教学过程的结构来看,教学是很难预定结果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如工厂里的工人的工作任务那样,按照事先预定的原则、方法,由一系列客观联系的行动组合而成,并且对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8]这意味着,当基本素质各不相同的学生进入学校并经过不同的教学过程后,学习结果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而教学过程,由于其对象或参与者的千差万别,也很难标准化、自动化和规范化,故教学设计和实施显然很难满足计算机教学所要求的那种自动化和规范化。

虽然自动化和规范化确实大大提高了工商业活动的效率,但在教育活动中却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美国的一些教育研究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提醒人们注意:必须对计算机教学技术在学校中的效能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它进行正确的估价,而不能盲目乐观。

注释:

[1] R.M.加涅主编:《教育技术学基础》,张杰夫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47页、347-348页和第349页。

[2] Bell,T.:Live Teleconference From The Business Roundtable,University Of Alabama,Montgomery,1991.

[3]"Educational Technology" August 1992." The Role Of Techology In The School Reform Movement" Byrenee Campoy.

[4]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Power On!New Tools for Teaching.and Learning.Washington,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8.

[5] Sheigold,K.Restructuring for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The Rotenttal for Synergy.PHL Delta Dkppan,1991,73(1),17-27.

[6] Becker,H.J.When Powerful Tools meet Conventional Beliefs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The Computing Teacher,1991.18(8),6-9.

[7] Clark,R.E.When Researchers Swim Upstream:Reflections on an Unpopular Argument about Learning from Media.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1,31(2),34-40.

[8] Joyce,B.and Well,M.Models of Teaching,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86.

标签:;  ;  ;  

计算机教学技术的有效性:美国教育的基本评价_美国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