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之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59-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坏死,患者通常容易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这一疾病在急诊科室比较常见的[1]。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恢复患者心肌的血流灌注,开通梗死的血管,是患者心肌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随着心肌梗死发病率的逐渐提升,这一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威胁,而科学、全面的急诊护理则成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缓解病情进展的关键。本文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之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行常规护理与急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之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化验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2±2.38)岁,梗死位置:前间壁9例,广泛前壁8例,下后壁7例,高侧壁6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7~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4±2.56)岁,梗死位置:前间壁10例,广泛前壁6例,下后壁6例,高侧壁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抢救护理,主要有接诊、转运、院前抢救等程序,入院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的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对患者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进行入院住院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用药,对患者进行吸氧、心电监护、抽血化验、检查血压、建立静脉通道等护理[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干预,在医院科室接到急救电话之后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好出诊准备,确保所需药物及医疗仪器的齐全,并在5分钟之内出诊,在出诊途中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3]。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抢救方案,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情绪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患者活动[4]。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对患者实行面罩吸氧、输液、解除心肌疼痛等处理,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状态进行了解,并获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比如心律、心力衰竭等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还需要依照患者的临床表现使用相关药物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转运途中,应该确保运输的平稳及迅速,患者呈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同时接通氧气与心电监护,避免出现输液管扭曲或者脱落等的情况,在回程途中实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患者误吸产生损伤,如果出现了病情恶化的情况则需要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28例,抢救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23例,抢救成功率为76.7%。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之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值为(10.1±1.9)天,护理非常满意21例,一般满意7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值为(15.3±2.1)天,护理非常满意18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抢救时间是非常关键的,而通过应用急诊护理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抢救治疗效果。本文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各项护理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0.1±1.9)天及护理满意度(93.3%)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5.3±2.1)天及护理满意度(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能够实现救治效果的优化,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党丽.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289-290
[2]蒲英格.个性化护理对缓解肾结石急诊患者疼痛的效果评价[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2):623
[3]彭庆荣.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2):623-624.
[4]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3637-3638.
论文作者:侯亚楠,赵英侠,张莉(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成功率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