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孤残儿童家庭寄养评估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孤残论文,评估体系论文,儿童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是以收养弃婴为主的综合型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现有孤残儿童371人,从2004年开始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家庭寄养累计总人数165名,现有寄养儿童62名,其中男孩24名,女孩38名,男女比例约为0.63:1,正常儿8名,大部分为不同程度的残疾儿,最大年龄为15岁,最小年龄不到1岁,平均年龄3岁零6个月,共34户寄养家庭,主要分布在观澜牛湖、黄田翠湖、宝安创业二村3个社区,家庭寄养初具规模。
随着寄养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寄养工作更多地关注孤残儿童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生理身体发展,还重点关注孤残儿童学校教育、社会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评估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寄养工作的成败,是检验寄养工作是否有成效的重要工作环节,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儿童发展情况的重要工作。科学、合理、专业、全面的评估,将有助于为孤残儿童尽量寻找到一个有利于健康的发展环境。
寄养前对孤残儿童的综合评估
身体健康评估。身体健康评估包括体格发育评估、健康评估、康复评估等内容。其中,体格发育评估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足长、牙齿数等,同普通家庭儿童身体发育的一般性指标进对照,评估出孩子偏离的程度。健康评估包括智力评估、疾病评估、残疾评估等,以便于寄养家长熟悉儿童病史,根据儿童实际情况进行照顾照料。康复评估是指孤残儿童近期有无开展康复治疗以及康复情况如何,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合寄养,或者在康复方面需要寄养家长如何协助康复。
心理发展评估。心理发展评估包括学习能力评估、生活能力评估等内容。其中教育评估是指对儿童学习能力、学习情况、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内容进行评估。生活能力的评估主要是指自理能力的评估,此项评估由护理工作员填写,比如是否能独立行走、穿鞋袜、穿衣、上卫生间等,有哪些生活习惯,在其生活中有哪些需特别注意的地方。评估这些情况,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寄养家长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便于日后社工对寄养儿童在家庭中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前后对比,以检验寄养工作的成效。
寄养前对寄养家庭的全面评估
寄养家庭的初步筛选。社工询问电话报名申请或者来福利机构申请寄养的家庭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估,初步筛选出可进入家庭调访的家庭。选出的家庭应符合国家民政部出台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的条件,如住房面积、收入水平、年龄、户籍等。另外,在询问的过程中,社工听取家长对寄养孤残儿童的看法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对此事的反映,较有爱心、愿意接纳孤残儿童的家庭是一个标准。如果发觉夫妻双方有一方不同意或者勉强接受寄养孤残儿童的,将不会进入家庭调访环节。
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评估。当申请寄养的家庭通过初步筛选后,社工将尽快安排家庭调访,对家庭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对家庭环境的评估主要是核实申请寄养的家庭的住房面积、家庭生活是否有规律等。另外,通过观察家庭环境,对家庭经济条件作一个客观的评定。并且通过与夫妻双方交谈,核对初步筛选时所进的申请寄养的动机。社工还要对其家庭周边环境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社区公共资源情况、社区文化、是否有相应的医疗健康中心、是否有托幼机构等。其中,社区文化主要是指社区居民的互助、包容、友爱等精神。互助、包容、友爱的社区文化更有利于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
对主要照料人的评估。通过与主要照料人的交流,观察其精神面貌,了解其儿童教育的理念,对生活的看法,因为照料人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儿童今后的发展。从交谈中,社工有意识地引入一些问题,以帮助判断家长看待问题的视角是否有利于孤残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询问家长是否有照料孩子的经历,且通过其他一些方法,了解、评估主要照料人照料能力如何;询问其日常的生活安排,了解家庭的生活习惯,如果家庭本身生活安排得有条理、有秩序,也会表现在家庭一些物品的摆放上以及日常作息的安排上。社工通过了解这些详细、具体的信息,评估主要照料人是否符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
对其家庭成员的评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如何看待寄养孤残儿童,是否对孤残儿童有爱心,是否愿意接纳孤残儿童,是影响孤残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寄养中,虽然照料儿童是主要照料人的义务和责任,但其他的家庭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主要照料人不可能时时刻刻照顾寄养儿童,其他家庭成员也会起着协助的作用。
寄养过程中的各项评估
孤残儿童试寄养评估。试寄养期为三个月,在试养期间,社工不定期家访或电话访问,了解寄养儿童在新环境的适应情况,并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试养期满后,社工对全部情况作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试寄养评估,主要包括儿童适应性评估、照料方式的评估、心理发展评估等内容,其中较为基础的内容是儿童适应性评估,主要从儿童情绪表现、进食特点、疾病情况、生活习惯、依恋关系、个性特点等角度对儿童适应情况作一次评估。如果儿童未能适应该家庭生活,产生各种无法调适的问题,有权收回该儿童,以确保儿童获得有利于成长的良好环境。
对主要照料人的过程评估。一是通过家访,这一评估主要是通过日常的家访进行,实行严格的家访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对所有寄养家庭要进行一次家访,及时了解儿童成长情况,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二是半年一次的寄养家长照料能力评估,主要评估寄养家庭对儿童的生活照料情况、寄养家庭对儿童的学习教育情况、寄养家庭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引导情况、寄养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情况、对儿童社会化的培养情况、寄养家庭处理儿童紧急事件的能力以及目前寄养儿童的那些需求与困难。
对寄养儿童成长的综合评估。对寄养儿童成长的综合评估每半年开展一次,由社工入户,发放儿童发展进度表,并指导寄养家长填写,包括八个方面的评估,生长发育状况、生活自理状况、人际关系、性格与情感发展状况、认知能力发展状况、学习态度状况、家居生活技巧,最后由社工作出总体性评语。儿童发展进度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指出寄养儿童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发展是什么,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因此得以与共同订立更合适的发展计划,以促进健康成长。
终止寄养关系的终结评估
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估体系的一部分,终止寄养关系时的终结评估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为了对主要照料人的照料能力作一个终结的评估;二是对儿童寄养阶段的成长作一个全面的评估,以了解寄养的成效;三是为了该儿童能更好的适应接下来的生活。
身体健康评估。寄养家长送儿童回到福利中心的身体健康评估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疾病评估,社工把儿童送至医务室,由医务人员做一个身体的检查,检查是否有伤疤或者患病,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例如有儿童返回福利中心时,患感冒或发热,这就需要暂时安置在观察区,待身体康复后再安排与院内儿童一起生活。另一方面,体格发育的终结评估,测量其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足长、牙齿数等,与寄养前的体格发育评估作对比。
儿童成长评估。社工在接到儿童即将返回中心的通知时,会将以往的家访记录、寄养前评估结果、寄养过程的定期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照儿童发展的各项指标,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寄养评估报告。这是对孤残儿童寄养全过程的终结评估,对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发展、各种能力发展作一次综合对比评估,以检验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成效。
家长情绪评估。此项评估主要是针对一些因寄养儿童返回福利中心而产生较大情绪波动的寄养家长。由于各种原因,需要终止寄养关系的,社工提前一周的时间,通知寄养家庭有关事项,让其有一个对自己情绪进行处理的时间。寄养家长与寄养儿童在寄养的过程中,一般都能形成较好的依恋关系,突然间要让寄养儿童返回中心,这对家长的情绪会有所影响。如果情绪方面有必要进行跟踪,社工将进行个案介入,以协助寄养家庭处理这种别离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