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法学专业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对法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法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分析;研究
引言
法学、哲学、医学是成为现代大学立足的标志。法律专业人士是备受尊敬的对象。从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法学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法学思维、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系统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纲精神、了解外国的法律和法学动态、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律师实务、司法鉴定、法医等技术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展至今,我国有近700所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然而,法学专业就业率并不理想,而且,相比于十几亿的人口大国,我国法律人才特别是应用型法律人才需求缺口十分巨大。为此,文章结合实际就和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
1法学专业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落后
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落后,主要是当前法学专业教育存在思想理念发展落后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度迷恋以往的经验,没有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法律职业的发展变化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得培养出的法学专业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1.2课堂教学内容陈旧
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法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非常陈旧的,当前,法学专业课程暴露出来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特点,特别是法学教育教学内容滞后于新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法学专业的教科书没有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进行革新,导致法学专业教学内容无法和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
1.3考核方式背离考核目的
法学是“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法学专业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有效的评估形式,而且期末考试占很大一部分比重,通常占到总成绩的70%—90%,前抱佛脚也能通过考试的侥幸心理使得学生更容易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懈怠。法学考核的真正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做到所学为所用。显然,现有的考核方式难以实现考核目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得到锻炼与提升,实践能力也无法通过一张试卷得以检验。综上所述,当前法学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仍然未被打破,课程教学零碎而不成体系,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而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压力巨大,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知识的真正内化,难以满足当前对高素质法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2法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2.1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库以及网络教学平台
法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路径要适应时代的潮流,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在互联网的大潮流下,交互性共享型的网络教学平台发展迅猛,但真正属于法学的教学交流平台少之又少。想要改革“互联网+”背景下的法学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用以支撑教学活动。大致来说,网络教学空间设计可以分为三个模块:课堂教学模块、个人学习模块、资源共享模块。课堂教学模块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托,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模块中上传每一节课的教学课件,同时,可以用视频资料、文献资料等丰富完善课件,并向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可以在这个模块中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学习困惑,寻求教师的帮助,也可以向教师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内容。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模块布置试题,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考核。个人学习模块相当于学生的个性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将任何学习资料保存在个人学习模块中。此外,个人学习模块还将可以查询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表等学习信息,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列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个性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同时,对达成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资源共享模块类似于时下非常流行的“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在共享模块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学习心得,教师与教师间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各个高校可以在共享模块中发布各种公开课以供所有用户观看。
2.2案例教学
法学专业是最要求实践性的一门学科,案例教学是当前法学院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法学案例教学一般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第一,说明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在教师介绍完法律援助、法律法规之后,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等来在课堂上为学生列举出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掌握的理论来分析这些案例。第二,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由教师在事先安排学生预习和教材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相学生生硬的讲解理论知识,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综合性、使用性广的真实法律案件来作为例子,同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参考文献,学生通过仔细分析来得出自己的结论,收获知识。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考验了学生灵活运用法学知识分析研究案例和如何驾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授课教师多元化,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多元化的的授课方式适应现在法学教育的新形势,法学专业的职业属性比较强,授课教师不能仅局限于研究型高学历人才,而要囊括一些法律实务人员,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法务人员等。法律实务人员有着丰富的法律执业经验,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让学生学习一些从事法律实务的经验。授课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路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依托手机微信平台,建立讨论群,对当前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路径进行即时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背景之下,提升学生对法律职业的认知。法科学生从事法律职业不仅需要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得来的,是法律思维和法治理念在个人内心中的升华。
2.4依靠翻转课堂,进行法学教学
翻转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节约时间与精力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法学专业的各科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录制成精品视频,上传至翻转学习平台,学生持学号登录便能在线免费观看精品视频,将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在视频下方留言板上记录下来,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解答,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知识获取能力与应用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法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对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也开始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法学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来进行优化,针对传统法学课程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学习被动的问题,需要教育人员在转变法学专业教学理念,实现“内涵式发展”和优化法学课程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完善法学专业课程教材的设计和优化课程教学模式角度出发,积极思考怎样实现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旨在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法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春生.对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 (13):324-325.
[2]王作全,王佐龙,淡乐蓉,等.民族院校法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1):111-116.
论文作者:李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法学论文; 法学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法律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模块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