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苏山中学 332624
摘要:“听说读写”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感受精彩的学习历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是一个值得数学老师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能力听说读写培养课堂数学素养
谈起听、说、读、写、大家一般都会认为:“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外语等文科的专利,是语言学习的四大基本要素。数学教育与“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听说读写”能力在数学教育中不仅有必要,还应该是我们数学教育中的高级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被看成“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的收获是20%,写一遍的收获是50%,说一遍的收获是70%。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感受精彩的学习历程。所以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数学学习中的“听”
听是思维训练的前提。学生通过听接收信息,然后进行思维加工、理解、储存。
听,首先要“去听”,这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和积极思考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预习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还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听同学的发言时:一要注意听同学的做题过程并判断出正误,二要听出同学们的想法,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自己能否学习借鉴。三要若听出有错误,要听出错误的原因,并能和同学们及时交流自己的正确想法。这既从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听,其次还要“会听”,要积极地捕捉数学信息,要能听出题中内隐的条件,边听边思,听思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数学学习中的“说”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表述、交流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操作活动和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良好发展。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
首先指让学生说教材。学生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上课、听发言后,再让学生说“读”、“听”的体会,可以加深对“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说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中“读一读”内容的体会,讲报刊杂志中的数学,讲课外读物上的内容概要,说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说自己存在的疑问等。
其次是让学生说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以学生的作业作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惟一通道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通过学生大胆地说,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三数学学习中的“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说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会学”的基础当是会“读”。因此数学课上的阅读教学是不可轻视的,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数学理解能力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首先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可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除读教材外,学生还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上面,还要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展知识来源,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的敏感性,从而学以致用,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如“中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中小学生数学报刊杂志等。比方说读报,它不仅能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还能使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然而,与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习题集相比,渗透现代科技的高质量的数学课外读物实在太少了。
数学学习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还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四数学学习中的“写”
数学学习中的“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通过上述“听、说、读”,应进一步要求“写”,它是对“听”、“读”的检验,对“说”的深化。数学学习中的“写”不仅仅是书面写(做)作业外,教学生写数学学习总结、写数学日记。
写数学学习总结。每学完一单元,我就让学生写一篇学习总结,总结自己一单元学习中的得与失,总结小组中各成员的表现,总结全班同学的整体学习情况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回顾,哪里学得不好,没有彻底掌握,要“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及时补上。二是让老师对全班的学习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以便日后工作的改进、提高。
撰写数学日记。写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学生可以在日记上尽情表达自己当天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懂的可记在上面,还可发表对同学、老师的课堂表现看法,这样,老师就很容易地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评价,从而更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注意的一点是写数学日记贵不在字数多少,而在于对师生的教与学有利,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这需要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资料,深入探究,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点拨,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不断的提高,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上课精力集中了,听讲比以前认真了,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同学越来越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数学综合素质在不断提升。总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师生之间的和谐配合,才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论文作者: 徐全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材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养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