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恶化与需求增长使人们认识到了在建筑行业实施节能的必要性,目前在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理念应用依然停留于部分应用阶段,比如,在材料方面的节能、应用设备方面的节能等;然而根据当前的污染情况与建筑业态具体观察,应该理性的对待,并借助产业链思维中的“系统化设置与实践”令节能理念得到全面贯彻与普遍应用。鉴于此,本文对城市建设中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城市建设
一、生态建筑理论的特点
生态建筑理论是当今全球最为先进的建筑学理论,它的优势在于能将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其原理就是在日常建筑过程中,对不可再生能源进行不造成生产消耗或者减少消耗的建筑方式。使用生态建筑理论建造的建筑物采用了生物学与物理学相结合的原理,有利于改善住宅内部环境,增加空气流动量,增强保暖和采光能力。
二、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
首先是在选址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建设,如果选址不经过慎重思考,就有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这样就失去了绿色、生态的意义。如果在建筑开发过程中,建筑方疏于管理,甚至是忽略当地的自然环境,就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和谐,最终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损失。
2、体现经济适度、高效健康原则
现代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除了充分实现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原则,保证绿色建筑的生态化、绿色化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还应该坚持绿色建筑的经济适用性、高效健康性的原则。在建筑实施过程中,考虑人们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以及性能上的实际需求,以此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意识和审美观意识的转变。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建筑的生态节能性,还要重视人们对建筑外观设计和审美的实际需求,实现绿色建筑的经济适度原则和高效健康原则,不断优化建筑设计过程,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更好地促进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工作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
三、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的应用
1、建筑墙体节能设计
在建筑墙体的设计上,可以在坚持生态节能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出保温性能良好的墙体,因为墙体的保温效果好,必定会带来能源的有效节约。主要实现的途径,就是采用一些保温性和隔热效果良好的材料来填充墙体,并进行墙体的设计和改造,进而实现墙体的外保温设计。因此,在建筑墙体节能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增强墙体的隔热保温效果。
2、重视室内采光与节能
第一,在建筑室内可以选用浅色系油漆或是设置反射光板,用以增加室内的二次反射光线,从而提高室内环境的照明与通风,减少照明灯具的使用,从而实现电能的节约。第二,在对建筑内部进行设计时,应当要对布局进行合理设置,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自然采光,减少灯光的使用。第三,在设计整体建筑布局时,应当尽可能设计建筑朝向在和夏季风向垂直的方向,从而达到提高建筑通风的作用,使得建筑在夏季能够有效降低温度,减少空调、风扇等电器的使用,从而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3、门窗幕墙的生态化设计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设计师都会对当地的环境信息进行充分的调研工作,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和建筑物等相关的信息具有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正确选择建筑的门窗幕墙系统配置以及施工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还要参考建筑物的朝向、周边环境、周围建筑物以及海拔高度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出可以利用的环境,并制定出最合适的方案。
4、水源和供暖方面的节能设计
要想实现低碳节能方面的建设就需要解决供水以及人们取暖的相关问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安装一些节水的措施,例如雨水收集装置,还可以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于水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及污水的有效处理是非常关键。另外,还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循环性的使用,减少浪费现象。使用绿色环保类型的材料以及施工工艺,在当今科学技术水平的支撑下采用多种措施做好低碳环保工作,以此让建筑行业的资源更为节约。在供暖方面可以建立好墙体之间的连接,以此减少冷桥和热桥,让建筑墙体更具有保暖性,减少热能的损耗。
5、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的处理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到设计垃圾处理回收系统,用于收集垃圾和分类垃圾。有机固体垃圾,可以采用微生物菌种处理,无机固体垃圾可以进行混凝土回收利用。对于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可以进行分质处理与回用技术,常用的有中水回收技术。只有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去处安排好了,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自然的减负,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施工阶段节能
施工阶段的节能需要贯穿到每个环节,如临水的节约,就可以采取节能水龙头、生活区域水资源清洁后再利用到施工之中;再如在临电方面就可以选取一些隔层安装方法减少电能的重复性浪费;尤其需要注重电能的量化应用,具体如按照时间管理方法实施电能节约等。施工中各种设备的利用也需要以节能设备为主,减少无谓的能源浪费。最重要的是在施工中对于各种原材的加工、使用需要按照工艺要求、施工流程实践,减少浪费型的资源浪费、能源损耗;还需要对于“窝工”现象中的人力能量损耗进行规划,确保每个工时的生产量。
7、增强住宅周围的生态平衡
在进行生态建筑理论应用时,应该增加住宅附近环境的绿化面积,让住宅周围的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并且要达到住宅与周围的绿化融为一体,看上去美观。同时,也可以改变住宅内部的设计,将绿化引进室内,从而达到室内的氧气可以一直处于清洁状态,同时也可以对室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净化。把绿化与水景设计相结合,对住宅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在生态建筑理论应用中,建筑师们经常通过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相结合的方式来设计,主要是通过住宅外部墙壁的绿化与内部环境相结合,使住宅在外观上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外部环境的生态化,还可以将屋顶改为花园,对屋顶的防水措施具有保护功能。生态建筑理论就是为了保护住宅附近的生态环境,并且进一步提高人类的居住质量。
8、将自然资源与建筑相结合
将绿色植被应用于人们的居住环境中不仅能够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同时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者应该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降温作用等合理地将绿色植物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将自然条件与建筑相结合,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和绿色化,满足人们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给人们创造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的人性化建设,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结束语
现阶段,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是我国建筑行业一个新的突破和创新,不断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将现代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理念应用到实际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考虑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节能效果以及优化配置水资源等措施,真正实现现代绿色建筑的生态化、绿色化、健康化、经济化。
参考文献
[1]曹通,邢晗.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的应用[J].门窗,2014,06:229.
[2]戴德艺.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3]臧鑫宇.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4]刘兴民.绿色生态城区运营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4.
论文作者:王建勋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建筑论文; 节能论文; 生态论文; 墙体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住宅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