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校论文,信息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党校信息化建设搞什么?怎么搞?它的内涵是什么?我们不必拘泥于定义,可以从党校信息化 建设的任务、要素、工程三个方面去理解,去实践。
1.1 党校信息化建设的三大任务
1.1.1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现有图书馆的数字化,而是人类所有信息知识文献数字化的、并在互 联网平台上可以被方便利用的知识仓库。因此,从技术上讲首先它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并且 还应当与因特网互连;第二它具有图书馆的所有功能,尤其是强大的智能检索和多媒体阅览 功能;第三它拥有(储存)海量的经过规范加 工的文献、知识、信息,尤其是具有党校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所以党校数字图书馆的建 设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2)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建设; (3) 有党校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
1.1.2 远程教学网
远程教学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课件生成技术等集合的计算机应用的一个 范畴。远程教学与多媒体教室分不开,通过远程教学,人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获取最佳的 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得到良好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远程教育将创造一个全新的学 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它的本质是一种刚刚诞生的新文化,必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 影响。因此,远程教学既有许多技术需要我们去掌握,也必将成为党校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 。
1.1.3 校园信息网
校园信息网即校内计算机局域网,是实现党校信息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前面两项任务 ,也要依托校园网来实现,或者说是校园网的组成部分。此外,党校的教学、科研、行政、 函授、管理等等,都可以在校园网这个基础平台上实现信息化,从而带动和实现整个党校事 业 的现代化。
1.2 党校信息化建设的三大要素
1.2.1 信息意识的培养
简单地说,就是要有一个做合格的信息时代人的自觉意识。意识不会与生俱来,而是实践 的收获、培养的结果。同样,信息意识也需要加强培养。要培养信息意识,在党校这个“文 人”聚集的地方,要摒弃那种鄙视技术、不屑与“动手者”为伍的陈旧意识,克服眼高手低 的陋习。信息意识的培养已经非常紧迫,不能因为意识的滞后而影响党校信息化的实现。
1.2.2 信息技能的培训
培训可以是技术的或者技能的。计算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智能工具,只要会使 用、“知其然”就可以了,培训是计算机技能获得的最好途径。对于专业人员,要加强计算 机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造就一支党校信息化队伍。培训一要精心组织、有的放矢;二要深 入浅出、循序渐进;三要急用先学、厚积薄发。要把信息技能作为党校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 ,列入晋升的必要条件。
1.2.3 信息环境的培育
信息化建设需要众人的戮力栽培和良好的信息化氛围。从事这项事业的领导、部门、工作 人员理所当然地要全身心投入,这是他们的责任。但是,这不等于包办一切。信息化建设与 党校每个人都有关系,需要大家关心呵护、共同参与。要造成咄咄逼人的态势,促使大家自 觉学习。每一个党校人都应关心党校的信息化建设,都来培育党校的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 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1.3 党校信息化建设的三大工程
1.3.1 信息工程
前面讲了党校信息化建设有数字图书馆、远程教学网、校园信息网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 又派生出一系列信息工程。我们在进行党校信息化建设时,实际面对的是这些一项一项的具 体工程。这些工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党校信息化建设系统方案的一个具体项目。因 此要注意,第一,在进行某一项工程时要瞻前顾后、统筹考虑;第二,整个党校信息化建设 是 一个长期过程,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永远不可能一步 到位,搞一步到位是极不明智的。
1.3.2 制约工程
我们所进行的党校信息化建设,要搞的东西都是“人——机系统”,机器靠技术制约,人 靠制度、机制制约。有了制约机制,信息化才能有条不紊。要想把党校的信息化建设好,既 要重视技术建设,也要重视相关制度的建设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具体应搞好以下制度建设:有关项目清单、技术文书的存档制度;有关网络系统管理人员 责任规划制度;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勤值班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奖惩 制度;保密制度,等等。
探索以下机制创新:全校共建、共享的统筹机制;网络中心内部工作的协同机制;系统、 数 据、网络的安全机制;奖勤、罚懒、制散的激励机制;特殊岗位津贴的分配机制;规范办事 行为的勤政机制;抵制违纪违法的廉政机制;创新、研究、学习的人才机制,等等。
1.3.3 人才工程
人才始终是影响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最大困难,我们要积极引进具有专业学识和信息技术能 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特别要在现有队伍中,在党校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锻炼培养人才, 这也是被事实证明了的一条正确的可行之路。这支队伍的成员在参加学术活动、评定专业技 术职务等方面应采取得力措施,要建立奖惩机制和合理的分配机制,稳定图书馆和全校信息 化建设的专业队伍。
2 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江苏省委党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自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累计投 资约110万元,已初步实现现代化、多功能,正朝着数字图书馆方向前进。
我们的工作成果和前瞻性的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思想,得到众多同行的赞许和兄弟党校图书 馆的肯定。为使本馆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稳健发展,我们制订、并得到学校批准、投资40万 元的2000年度本馆局域网性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启动,将以如下5个方面作为本馆近期 的努力方向。
2.1 巩固和提升已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我馆的业务管理信息化是按以下模式构建的:物理平台——五类双绞线为介质,集线器连 接 、星型拓扑结构的以太局域网;操作平台——WindowsNT4.0;应用平台——DT-1000(丹诚) 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数据平台——文献采购/编目、馆藏书目/期刊、读者/流通、系统辅 助等数据库。这些构成功能完善、效率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L -MIS)。通过这个系统,实现了本馆传统采集、编目、流通、读者、查询等所有业务管理的 信息化,从而完成了图书馆管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轨。
这个系统已经在我馆全面展开应用。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个集成系统,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提升服务质量。
2.2 着力建设具有本馆特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建立在因特网之上最现代化的“图书馆”,已经在我国正式投入建设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其核心与基础,通常表现为国家的、文化的、巨型数字化文献信息数据 库系统。在因特网上每个数字化图书馆都可能成为信息资源中心,而这个中心必须建立具备 各自信息资源个性特征的对象数据库,这样才能体现因特网共享价值,才能取得网上地位。 党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党校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具有其他图书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按规范建立具有党校特征的专题文献数字化资源中心。应当抓住 机遇,这是我们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进程中,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必须做好的工作。
我们不可能将本馆所有馆藏文献全部数字化,因此选题十分重要,它将决定本馆成为具有 什么特色和内容价值的数字化图书馆,并以此占领因特网这个新兴意识形态阵地。为此我们 初步拟定如下选题,尝试并长期制作、积累,为把本馆推向因特网做好资源准备:(1)江苏 省情报研究全文数据库,研究江苏的数字化学术论文库;(2)本校科研成果全文数据库,本 校 的数字化学术论著库;(3)本馆科研成果全文数据库,本馆的数字化学术论著库;(4)《唯实 》电子版,江苏省委党校校刊全文数据库;(5)院刊电子版,江苏省行政学院院刊全文数据 库;(6)《省情与文荟》电子版,江苏省委党校图书馆馆刊全文数据库。
2.3 开展新文献、新技术手段的读者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党校这种为教学科研、领导决策服务 的研究型图书馆,更是其重要职责。优质的参考咨询意味着为读者、用户节约时间,快出成 果、出好成果。但是传统图书馆受印刷型馆藏图书、期刊等文献的限制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落后的查询手段更制约了参考咨询服务的开展,因此,原本受读者欢迎的参考咨询工作, 在传统图书馆时代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馆藏文献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电子出版物逐渐列入 图书馆文献采集范围。其中大型专题全文文献光盘数据库、题录索引文献光盘数据库、多媒 体光 盘文献等,其信息量大、收藏方便的优越性是传统文献无法匹敌的,这些新型文献检索查询 之便捷更是传统文献难以比拟的。因特网的普及使用,更为图书馆提供了广阔的、超时空的 文献信息源。因此,利用数字化文献和因特网文献资源以及计算机查询技术,开展参考咨询 服务必将受到读者的欢迎,图书馆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我们将参考咨询作为本馆的重点工作,用新文献、新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接受用户的专题咨询,为党校的教学科研、领导决策卓有成效地做好基础文献信息服务工作 。初期为读者提供一、二次文献,进而发展为提供经加工后的三次文献。使图书馆真正成为 本校、乃至全省干部教育的文献信息中心,充分发挥其党校建设“基础之基础”的作用。
本馆做好此项工作的文献资源、技术手段等基本条件已初步具备,准备在馆内正式成立参 考咨询部。该部的主要职能是:(1)接受读者、用户提出的咨询课题,利用馆藏传统文献、 特别是数字化文献以及因特网文献信息资源,组织调度全馆力量参与答询。以数字化文本为 主,辅之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为读者提供相关的一、二次文献。根据读者的需要,逐步实现 提供一定程度加工后的三次文献。(2)有目的、定专题地进行因特网信息浏览、剥离工作, 及时加工、整理后,主动地为教学科研、为领导决策提供最新文献、信息。
2.4
提高本馆为读者提供信息的能力
当前,评价图书馆已从传统的馆藏标准,转变为“以读者为本”,提高读者获取信息、文 献的能力标准。数字化图书馆之所以成为图书馆演进的方向,是因为:第一,信息、知识、 文献的存在方式发生数字化的变化;第二,图书馆功能与管理发生信息化的变化。结果是, 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这些变化都是革命性的。我们在规划设计本馆 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时,非常明确地遵循这个理念。
在具体实施时,我们作了如下安排。作为今后长期的任务,为使本馆信息化续建工程更具 实用性,更能体现“以读者为本”、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信息的能力,除了做好资源建设、 参考咨询、因特网信息剥离之外,我们还将进行与校园网、因特网的接驳,建立网站将图书 馆局域网上的所有资源推向校园网、因特网。为达到此目标,需要在硬件方面加大图书馆局 域网带宽、提升传输速率,加快主机的运行效率和扩大存储容量,拓宽因特网进出口通道。 出于图书馆局域网的安全考虑,还将增加因特网服务器。该服务器独立于图书馆局域网,作 为图书馆局域网上所有信息资源的Web镜像服务器,接驳校园网并与因特网连通。其作用是 ,将本馆所有书目资源、读者服务、数字化文献、自主版权全文数据库、本校电子期刊、党 校情况报道等信息存贮于该服务器,通过这个本馆网站的物理存在,以网页方式向校园网、 因特网发布信息,以便读者上网访问、查询本馆站点。
最近,我们已将本馆的网页功能作了扩展,增加了网络交互功能。即通过浏览器可以让网 络受众,管理因特网上自己所拥有的一片“园地”,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言论,发布消息 、 通告;也可以在网上寻呼在线用户,交互短信息;还可以在网上建立邮箱,收发电子信函。 这样,一个虚拟社区的基本功能在我们的网页上就实现了,这是符合信息社会网络功能要求 的高层次开发,也为图书馆在校园网、因特网上发挥信息功能积累了经验,为将此功能迁移 到校园网作了技术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