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龙 陕西省蒲城县桥山中学 715500
【摘要】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课程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对象研究与教材教法钻研等方面投入精力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要使道德与法治教学适应新课改的理念,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形成新的评价标准。而且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52-01
在学生成长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学生的启蒙的指导,对于他们的道德与法治修养等方面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教师处于课堂主体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了课堂氛围的沉闷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不能及时接收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不能因时、因人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单板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地传输过程,特别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其需要情感的融入。学生只有将具体知识点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起来,才能内化知识,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点与考点,而忽视了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的联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知识的迁移,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的脱节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计划,经常精简一些与考试关系不紧密的环节,一些实践活动也会因此被取消,这会导致学生思想与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经验的脱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根源
(一)教学理念的制约
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指导着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理念的落后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成效的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过程;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教学对学生的启发;重视教师的指导地位,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教学实效,忽视学生思考过程;重视知识的讲解,忽视情感的牵引;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忽视因材施教;重视课堂权威,忽视师生互动;重视课堂纪律,忽视学生创造性发挥;重视单一学科,忽视学科联系和知识点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制约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或多或少做出了一定改变,但教学成效和教学方法未能实现突破性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范围制定教学内容,循规蹈矩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引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脱离了实际生活,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知识的迁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师专业知识的制约
随着教学的发展,其对教师的要求更加苛刻。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能够保证基础的教学过程,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能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观点分析问题。但是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整体素质达不到这些要求,明显的缺陷是:教师不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与法治的坚定信仰者,道德与法治意识不足;教学能力普通,创新、改革实力不足;没有敏锐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和意识,道德与法治观念随波逐流,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对时事政治不能做出公正的分析和判断。
三、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勇于创新,敢于改革,并建立起与现实相符的教学理念体系。其次,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师要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创新改革的决心。再次,教师要明白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合作作用,而不应过分强调教师权威和主导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单一,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此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建立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生动有趣的活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将知识点与个人生活经验相结合,以提高知识技能,完善知识体系,增加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的传递者,是教学情景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所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师对教学知识的把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坚定政治立场,要提高个人的政治意识;要扩宽个人思想结构,博闻强识,了解国家大事和政局时事,并不断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以提高知识延展性;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教师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能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端正教育价值取向,形成科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改变了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要求在学习生活评价中主要运用质地性、诊断性和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别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促进者,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个整体过程,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都较高,其要求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实力,要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要转换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李应东.《新课程(中学)》, 2017年.
[2]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和对策.秦凤.《魅力中国》,2017年.
论文作者:常江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初中论文; 知识论文; 重视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