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实证比较研究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企业竞争力论文,西部论文,东中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JEL Classification:L000,R110,P520

量化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差异状况,揭示其内在原因,对制订中小企业振兴政策、缩小区域差距、尤其对提升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江苏、浙江、广东、湖北、辽宁、云南等六省市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库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以揭示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差异的深层机理,并提出提升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样本数据

1.样本数据源

本文研究的中小企业样本数据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协作办、统计局、大专院校等部门人员帮助发放与回收的企业问卷调查数据信息,本文作者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参与数据处理和合作研究,并形成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发放8000多家中小企业问卷,问卷回收率19%,获得1512份有效问卷,区域分布包括江苏、浙江、广东、湖北、辽宁、云南等六省市。样本的所有制类型、隶属关系、行业分布、规模分布等特征与中小企业总体分布接近,能充分代表总体,用于实证比较研究。

2.针对样本数据特点对东中西部区域的划分

我们选择江苏、浙江、广东作为东部地区的代表,共有有效样本520家;湖北、辽宁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共有有效样本494家;云南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共有有效样本498家。

3.样本数据信息内容的特点

调查问卷内容共涉及十六大类,300多项数据信息,涵盖了中小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连续四年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研发费用、贷款、利率、拖欠、应收款、税金、盈亏、职工结构、学历构成、工资福利等详细的财务和人力资源数据,以及目前的竞争环境、技术能力、产品销售、培训、企业战略、经营问题等信息,足以实现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

二、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1.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目标在于根据影响中小企业内外部或长短期竞争力的要素,评价特定时间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以及变动趋势,从总体和具体的影响要素,多层次地揭示不同区域中小企业竞争力水平差异的内在原因和各要素的作用程度,为我国有针对性地制订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政策提供依据。根据中小企业的规模、多样性、大群体性、资产专用性、个体与群体的融合性、创新等方面的特征,借鉴国际比较学派、产业竞争力理论、资源学派以及核心能力学派的观点,我们在充分结合样本数据信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包含73项要素的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注:具体评价指标于后文评价各表中罗列。)

2.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梯阶层次模型

依据指标体系,围绕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总目标,构造能反映中小企业竞争力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梯阶层次模型(见图1),共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总目标区分为外生的外部环境竞争力和内生的企业内在竞争力两个方面,企业内在竞争力又根据指标要素作用的时间特征进一步划分为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等分层目标;第二层次为20个评价于目标用于对

图1 评价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梯阶层次模型及影响权重(注:括号中的数据为用专家法产生的指标权重;具体权重计算过程见下文。)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四个分层目标进行评价;第三层次为 73项评价指标直接评价20个子目标。评价指标通过对20个子目标的直接评价乃至对四个分层目标的评价,实现对中小企业竞争力总目标的最终评价。

图1 评价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梯阶层次模型及影响权重(注:括号中的数据为用专家法产生的指标权重,具体权重计算过程见下文。)

3.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次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影响权重

根据指标体系属于多指标系统评价的特点和评价目标要求,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作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通过专家法构造1至9标度的两两比较矩阵;第二步计算两两比较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归一化后的权向量作为指标影响权重;第三步计算各个层次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第四步对指标权重进行单层和多层组合一致性检验(见图2)。

图2 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三、按照定量评价的要求对中小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1.把各种样本数据转化为可用于定量评价的指标值

本研究涉及的73项评价指标中,多数可以直接以指标的绩效值作为测度值,但定性指标需采取某种方法进行量化,还有一些评价要素由多个定性或定量指标按照一定计算模型进行组合计算才能得出量化测度值。除了直接以指标绩效值作为测度值外;还采用的测度方法包括:

方法一:根据企业感受的好差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企业感受“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分别用“5、4、3、2、1”来标度,样本企业平均得分即为该项指标测度值。

方法二:根据企业感受的竞争压力程度分别给予分值进行量化,企业感受“很强、强、不强、没有”分别用“4、3、2、1”标度,样本企业平均得分即为该项指标测度值。

方法三:根据企业“是、否”获得(或拥有)某项资源,分别赋予“1、0”值进行量化,样本企业分值之和除以样本总数为该项指标测度值。

方法四:按照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根据“是、否”的判断分别赋予“1、0”值进行量化,中小企业样本分值之和除以样本总数为该项指标测度值。

方法五:对于涉及组织或战略能力等方面的指标,根据管理者对某项策略或观点的“选择、不选择”分别赋予“1、0”值进行量化,中小企业样本分值之和除以样本总数为该项指标测度值。

方法六:还有一些能力或潜力指标,针对企业对某类事项的选择或判断情况,通过与短期获利能力的回归,算出各个选择项的权重,计算样本企业的平均选择权重为测度值。

方法七:对于一些指标分解出多个评价子要素,根据具体指标特点对多个定性或定量评价子要素按照一定的计算模型组合计算得到量化测度值。

2.指标测度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各项评价指标测度值分别表达不同的涵义,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指标测度值大小与竞争力强弱的方向是否一致把指标划分为正向和反向两类。把正向指标量化为效益型,指标测度值越大越好,取指标的最优值β[,k]=max{β[,i]|1≤i≤m},最劣值β[,L]={β[,i]|1≤i≤m,其中m为样本分类数。把反向指标量化为成本型,指标测度值越小越好,取指标的最优值β[,k]=min{β[,i]|1≤i≤ m},最劣值β[,L]={β[,i]|1≤i≤m}。

按1至9标度方法:判断β[,k]与β[,L]相比较的标度值为d[m](>1)。构造判断矩阵A=(A[ij])[,mxm],

令:R[,ij]=(β[,i]-β[,j])|(β[,k]-β[,L])×d[,m]

四、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

1.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

外部环境竞争力主要体现于中小企业面对的贸易、法制、资金、竞争、市场、信用、社会环境以及政府服务等方面。其中贸易环境从区域对外开放状况、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贸易关系以及产品和原料的贸易方式等方面来评价;政府服务主要以中小企业获得政府信息、中介、咨询、经营指导服务的情况来评价;法制、资金、竞争、市场、信用环境分别以中小企业自我感受来评价。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测度值(见表1)。

表1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测度值

指标名称

测度指标东部中部西部

A[,1]贸易环境 A[,1]1对外开放程度 方法二

正向

12.25% 2.92% 3.53%

A[,1]2对大企业依赖 方法三

正向

13.54% 12.59% 10.16%

A[,1]3市场开拓独立性

方法三

正向

86.46% 87.41% 89.84%

A[,2]法制环境 方法一

正向

3.461

3.238

3.021

A[,3]资金环境 方法一

正向

3.098

2.397

2.487

A[,4]竞争环境 方法七

反向

2.085

2.183

2.233

A[,5]市场环境 方法一

正向

2.9873.173.00

A[,6]信用环境 方法一

正向

2.908

2.823

2.581

A[,7]社会环境 方法一

正向

3.022

3.107

2.885

A[,8]政府服务 A[,81]信息服务 方法三

正向59.6% 59.57%66%

A[,82]中介服务 方法三

正向

33.42% 36.93% 34.46%

A[,83]咨询服务 方法三

正向

52.49% 47.07% 52.07%

A[,84]经营指导服务 方法三

正向

33.52% 59.24% 48.03%

对指标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东部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数为91.96,显著高于中部的63.11和西部的48.89(见表2),差异主要来源于:(1)资金环境对外部环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为34.33%,东部中小企业的资金环境显著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是形成外部环境竞争力差距的主要原因;(2)竞争环境对外部环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为20.33%,东部地区中小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大于中部和西部;(3)信用环境对外部环境竞争力的影响度为13.49%,东部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优于中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信用环境显著优于西部地区,同时西部中小企业面临的法制环境最差,中部的法制环境略好于西部,东部的法制环境较优;(4)贸易环境对外部环境竞争力的影响度为7.57%,东部中小企业的贸易环境优于中西部地区。

表2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

东都

中部

西部

外部环境竞争力 91.96 63.11 48.89

其中:资金环境 91 31.75 33.24

法制环境 92 54.97 33.75

竞争环境 63.49 41.79 36.42

信用环境 93 84.12 51.41

贸易环境 87.66 57.89 52.99

注:竞争力评价指数100,表示全部指标的最优值决定的竞争力水平,下文不再赘述。

由此可以认为:(1)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资金环境改善,对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最有作用;(2)中部和西部的贸易环境对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也很重要; (3)西部地区还需着重改善信用和法制环境。

2.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评价

短期生存实力主要体现于短期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变动指数以及现有产品竞争力等方面。获利能力通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企业亏损宰、人均收入额、收入税金率等指标来评价;获利能力变动指数用获利能力各项指标近几年的增减速度来评价,反映短期生存实力的变动趋势;产品竞争力用现有产品的产销率、设备利用率、产品集中度、销售能力等指标来评价。不同区域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评价指标测度值(见表3)。

表3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评价指标及指标测度值

指标名称 测度方法 指标方向

东部中部 西部

C[,1]获利能力 C[,11]总资产利润率 样本企业平均资产利润率正向4.33% -2.02%

-0.9%

C[,12]净资产利润率 样本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 正向 9.5% -11.36% -3.61%

C[,13]总资产周转率 样本企业平均总资产周转率 正向

59.52% 58.12% 50.66%

C[,14]亏损率样本企业亏损率反向

14.67% 52.08% 43.93%

C[,15]人均收入额样本企业人均收入额正向81.741.8458.34

C[,16]收入税金率样本企业平均收入税金率反向6.99%

7.19%

8.28%

C[,21]总资产利润事变动指数 近三年总资产利润率年均增减速度正向1.15% -2.64% -8.23%

C[,2]获利能力变动指数 C[,22]净资产利润率变动指数 近三年净资产利润率年均增减速度正向

-6.26%

-9.3% -32.8%

C[,23]总资产周转率变动指数 近三年总资产周转率年均增减速度正向1.46% -0.96% -9.23%

C[,24]人均收入变动指效 近三年人均收入年均增减比率正向9.49%

6.65% -3.92%

C[,25]收入税金事变动指数近三年收入税金率年均增减速度 反向

-5.83%

1.57% 11.78%

C[,3]产品竞争力

C[,31]产品产销率样本企业平均产品产销率正向

91.27% 90.82% 88.69%

C[,32]设备利用率样本企业平均设备利用率正向

73.98% 68.59% 64.78%

C[,33]产品集中度样本企业最主要两种产品占销售总额比重 正向

84.69% 82.59% 84.34%

C[,34]销售竞争力1、方法四:产品销售问题

反向

50.83% 52.08% 75.25%

2、方法六:内销方式反映的能力 正向

0.943% 0.372%

0.57%

对短期生存实力评价指标的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东部中小企业的短期生存实力最强,评价指数为84.98,中部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显著弱为31.98,中部略高于西部的22.59(见表4)。短期生存实力差异,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

表4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

东都

中部

西部

C短期生存实力 84.98 31.98 22.59

其中:获利能力82.77 24.11 20.89

获利能力变动指数 88.05 34.29

5.48

产品竞争力88.11 51.15 40.64

(1)获利能力对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影响权重最高,为58.42%,东部中小企业的获利能力最强,评价指数为82.77,中部和西部中小企业显著弱,仅为24.11和20.89。从评价指标的测度值也能看出,东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接近10%,亏损率小于15%,而中部和西部中小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都为负值。从利润率看,中部中小企业最差,亏损率最高。从总资产

周转率和企业创造收入的能力看,东部和中部中小企业优于西部。(2)获利能力变动指数对短期生存实力的影响权重为18.4%,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分别处于显著差异的三级,东部最强,评价指数为 88.05,中部地区介于中间较弱,为 34.29,西部地区最弱只有5.48,主要原因在于西部中小企业的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等逐年下降,而收入税金率迅速增加,导致获利能力降低。(3)产品竞争力对短期生存实力的影响度为23.18%,东部地区的评价指数为88.11,显著高于中部的51.15和西部的40.64。中西部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主要因为企业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较低所致。

对中小企业短期生存实力的评价可以发现:(1)中部和西部的中小企业获利能力都很低,而且存在恶化的趋势,主要由于赢利能力不足、企业亏损率高等原因;(2)虽然西部中小企业的利润率略优于中部,但其获利能力迅速下降,产品销售问题迅速增加,导致创造收入的能力迅速下降;(3)西部中小企业获利能力降低与税负增加有很大的关系,其收入税金率比东部高18.5%,同时逐年增长,东部中小企业税负较低,且逐年降低,中部中小企业的税负稳定,逐年略有增长。

3.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中期成长能力评价

中期成长能力主要基于企业资源和核心能力论的观点,从企业资本实力、对资本的运作能力、获取资金的融资能力、企业的组织能力以及人力资源能力等方面来评价。(1)资本实力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能力、流动资金实力、人均资产以及人均资产的变动趋势等方面来评价。(2)资本运作能力可以从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占资产的结构及变动趋势、负债中拖欠款的结构及变动情况、资产负债比率及变动情况、流动资产比率及变动情况等方面来评价。(3)融资能力以企业偿债能力评价为主,用资产负债比率、流动资产比率、资产和收入额、现有贷款占负债比重等指标来评价。(4)企业组织能力可以从战略管理能力、处理经营问题能力、竞争策略规划能力等方面来评价,评价这类能力需要根据企业对多项指标的定性判断结果与企业短期获利能力的线性回归之后,计算指标的综合测度值。(注:企业组织能力中有关指标的回归计算过程涉及较多的篇幅,本文哲不展开论述。) (5)人力资源能力从员工学历结构、工资水平、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企业的培训组织能力等方面来评价。不同区域中小企业中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测度值(见表5)。

表5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中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及指标测度值

指标名称

测度方法

方向东部 中都 西部

D[,1]资本实力(注:由于中小 D[,111]固定资产投资能力 方法七正向

49.79% 29.29%

31.34%

企业个体与群体的融合性,不是 D[,112]流动资金实力 方法七正向

61.87% 45.57%

42.29%

单个企业而是在群落中更能体现 D[,12]人均资产额样本企业人均资产额正向 137.2871.99115.16

规模经济效应,所以用人均资产 D[,13]人均资产变动指数 近三年人均资产年均增减比率正向7.91%

7.68%5.85%

和人均净资产等人均指标才能准 D[,14]人均净资产额 样本企业人均净资产额 正向

60.9112.82 28.65

确评价企业的资本实力。) D[,15]人均净资产变动指数近三年人均净资产年均增减比率 正向

16.45%

1.51% -10.91%

D[,2]资本运作能力D[,21]应收账款周转率样本企业收入额除以应收款 正向4.91 4.29 3.51

D[,22]应收账款变动指数 近三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年均增减速度 正向9.18%2.8% -14.38%

D[,231]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

样本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 反向

12.11% 13.55%

14.44%

D[,232]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平均比重反向

25.86% 28.85%

32.12%

D[,24]拖欠款占负债比样本企业拖欠款占负债比反向

16.24% 22.95%

17.06%

D[,25]拖欠款变动指数近三年拖欠款占负债比年均增减速度 反向4.42%

2.28%5.04%

D[24][,1]资产负债比率

样本企业平均资产负债比率 反向

55.63% 81.19%

75.12%

D[24][,2]资产负债比率变动指数

近三年资产负债比率年均增减速度反向

-4.91%

1.44%8.83%

D[24][,3]流动资产比率

样本企业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正向

46.84% 46.96%

44.95%

D[24][,4]流动资产比率变动指数

近三年流动资产比率年均增减速度正向

-8.33% -0.76%

-5.28%

D[,3]企业组织能力D[,31]战略管理能力 方法六正向 0.9%0.7%0.75%

D[,32]处理经营问题能力 方法六正向3.63%

2.56%3.04%

D[,33]竞争策略规划能力 方法六正向

0.146% 0.131%

0.115%

D[,4]企业融资能力D[24][,1]资产负债比率

样本企业平均资产负债比率 反向

55.63% 82.19%

75.12%

D[24][,2]资产负债比率变动指数

近三年资产负债比率年均增减速度反向

-4.91%

1.44%8.83%

D[24][,3]流动资产比率

样本企业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正向

46.84% 46.96%

44.95%

D[24][,4]流动资产比率变动指数

近三年流动资产比率年均增减速度正向

-8.33% -0.76%

-5.28%

D[,41]金融机构投资比重 方法七正向

24.79% 23.73%

29.34%

D[,42]总收入变动指数近三年企业收入额年均增减速度 正向4.94%

2.98%

-6.89%

D[,43]总收入额 样本企业平均收入额正向

1413818398 34846

D[,44]总资产变动指数近三年企业资产额年均增减速度 正向3.42%

3.97%2.57%

D[,45]总资产额 样本企业平均资产额正向

2375331657 68787

D[,461]贷款占负债比 样本企业平均贷款额占负债比重 反向 26% 45.56%

45.78%

D[,462]贷款占总资产比

样本企业平均贷款额占资产比重 反向

14.47% 37.44%

34.39%

D[,5]人力资源能力D[,51]员工学历结构 大专及大学以上学历人数占比正向7.52%

6.31%5.75%

D[,52]员工学历结构变动指数 上述人数占比年均增减速度 正向

-0.13%3.4%

-1.88%

D[,53]人均工资水平 样本企业人均年度工资额正向

16.7211.34 10.51

D[,54]工资水平变动指数 近三年人均工资年均增减速度正向8.24%

2.84%5.45%

D[,55]对人才重视程度方法七正向

36.41% 35.75%

41.79%

D[,56]培训组织能力与重视程度1、方法五:培训重视程度

正向8.89%

7.07%9.26%

2、方法六:培训组织能力

正向

-1.25% -1.21%

-0.93%

3、方法六:存在的培训障碍 正向

0.015% -0.497% -0.288%

对中期成长能力评价指标测度值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的组合权重,评价得出东部中小企业的中期成长能力评价指数为61.62;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较弱,分别为34.28和 34.97(见表6),差异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1)人力资源能力对中期成长能力影响权重最高,为 42.86%。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都很弱,评价指数分别为52.47、24.62和27.9。从评价指标的测度值也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大专及大学以上学历员工占比6%左右,而人力资源较丰富的北京地区,中小企业中大专及大学以上学历员工占比在15%以上。从人均工资水平看,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而且都在逐年增加,但是中部中小企业人均工资增长较慢,以及对培训的投入不足造成人力资源能力较弱。(2)资本运作能力对中期成长能力影响权重较高,为24.94%。东部中小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最高,评价指数为77.06,中部地区的较低为49.81,西部地区的最低为22.18。从评价指标测度值可以看出,虽然三个区域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差别不大,但是东部中小企业的该项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化趋势;与竞争力反向的拖欠款指标和资产负债比率指标也反映了东部中小企业具有较低的负债和较少的拖欠款,资本的流动性较好,由此也可以进一步验证短期生存实力评价中发现的东部中小企业短期获利能力较高的原因。西部中小企业资本运作能力最低,在于应收帐款的迅速增加,企业间拖欠问题严重,资产负债比率逐年恶化,这与外部环境竞争力评价中发现的西部地区信用和法制环境最差也有因果关联。(3)融资能力对中期成长能力影响程度为14.32%。三个区域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都不高。从资产负债比率及其变动趋势看,中西部中小企业明显劣于东部地区,尤其西部中小企业负债水平迅速增长,但从影响融资能力的总资产和总收入规模看,中西部中小企业优于东部。这主要因为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行业特征差异导致企业的平均规模差异(注:关于不同区域中小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规模分析涉及较多的篇幅,本文暂不展开论述。),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平均规模大于东部。(4)企业组织能力对中期成长能力的影响程度为10.01%。东部中小企业的企业组织能力显著高于中西部,东部地区的最强,评价指数为94.9;中部和西部的很弱为39.74和39.21,主要原因在于中西部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太弱。(5)资本实力对中期成长能力的影响程度为7.87%。东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资本实力评价指数为74.07,显著高于中西部。主要因为东部中小企业的人均净资产规模是中西部的2到4倍,这一差距逐年扩大,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劳动力密集型特点非常明显,而且中西部中小企业新增投资能力薄弱。

表6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中期成长能力

东都中都西都

D中期成长能力

61.6234.28 34.97

其中:资本实力 74.0719.61 20.02

资本运作能力 77.0649.81 23.18

企业组织能力 94.9039.74 39.21

融资能力 59.6340.33 49.68

人力资源能力 52.4724.62 27.90

对中小企业中期成长能力的评价可以发现:(1)东部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但中期成长能力并不很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源能力相对不足;(2)中西部中小企业的中期成长能力很弱,涉及的所有评价子目标都很差,说明人力资源能力、组织能力、资本运作能力体现的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对于提升竞争力最为关键,也最有效果。

4.东中西部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评价

长期发展潜力体现在研发人才状况、研究开发投入、企业生产技术能力、以及对研发的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其中,研发人才和研发投入是体现长期发展潜力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以高学历员工占比;研发人才占比以及人才占比的变动趋势评价企业的研发人才状况,以研发费用额、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以及变动趋势来评价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另外,采用设备技术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来评价生产技术能力,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数量占比和对研发的管理组织水平评价研发组织能力,这两方面对长期发展潜力的影响较小,不同区域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测度值(见表7)。

表7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及指标测度值

指标名称 测度方法

指标方向东部 中部 西部

E[,1]研发人才状况E[,11]高学历员工占比 研究生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占比 正向 0.57%0.04%0.03%

E[,12]研发人才占比从事研发工作的人数占比 正向 2.4%1.19%1.04%

E[,13]人才变动近三年高学历员工占比年均增减速度正向 9.35%5.45% 5.6%

E[,2]研究开发投入E[,21]研发费用额 样本企业平均研发费用额 正向

170.98 48.82 45.12

E[,22]研发费用占收入比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 正向1.209%

0.247%

0.125%

E[,23]研发费用变动指数1、样本企业中有研发企业数占比

正向27.04% 38%

25.32%

2、近三年研发费用占收入比年均增减速度

正向 7.68%

-3.62%6.65%

E[,3]生产技术能力E[,31]设备技术水平方法七:设备技术水平评价指数正向23.09%

-1.02%0.24%

E[,32]生产技术水平方法六:生产技术来源体现的技术能力:正向 0.95%

0.584%

0.379%

E[,4]研发组织能力E[,41]自主开发产品企业数占比 样本企业自主开发产品企业数占比 正向27.04% 38%

25.32%

E[,42]对研发的管理和组织水平 方法六:加强研究开发和采用吸纳新技术的管理组织水平 正向0.124%

0.143%

0.128%

对长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测度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结合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得出我国东部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最大,评价指数为85.61,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很差为29.66和24.6(见表8)。不同地区长期发展潜力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1)研发人才状况对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的影响权重为43.19%。东部中小企业的研发人才状况评价指数为90.81,中西部中小企业很差,只有20.35和20.37。从评价指标可以看出,东部中小企业的高学历人员占比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的中小企业,东部中小企业员工中从事研发的人数占比也是中西部中小企业的两倍以上。(2)研究开发投入对长期发展潜力的影响权重为43.19%,东部中小企业最强,评价指数为83.69,中部和西部都很弱,分别为25.96和27.24。从评价指标看,东部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是中西部中小企业的3倍以上,中西部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显著不足。虽然中部和西部中小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比较接近,但是中部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为西部的2倍左右。(3)生产技术能力和研发组织能力对长期发展潜力的影响程度较小,分别为5.39%和8.24%。西部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能力最差,设备技术水平最低,中部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能力也很低,仅略优于西部。三个区域中小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水平比较接近。

表8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

东部中部 西部

E长期发展潜力85.61

29.66

24.60

其中:研发人才状况

90.81

20.35

20.37

研究开发投入

83.69

25.96

27.24

生产技术能力

72.00

16.35

11.54

研发组织能力

77.35

83.17

79.36

对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潜力的评价可以发现:(1)东部中小企业具有较多的研发投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能有效地重视和组织研究开发,尤其重视对高学历人才的加速引进,所以具有较强的长期发展潜力;(2)中部和西部中小企业虽然对研发具有较高的重视程度,但非常缺乏用于研发的费用投入,也缺乏相关的人才,无法改变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很差的局面,具有很弱的长期发展潜力。

五、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结论

根据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等四个分层目标的评价结果,可以得出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见表9)。

表9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

││

东部

中部

西部

├────────────────────────┼─────┼─────┼─────┤

│总目标: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 │

75.24 │

39.23 │

35.21 │

├────────────────────────┼─────┼─────┼─────┤

│其中:A外部环境竞争力(0.19195)│

91.96 │

63.11 │

48.89 │

├────────────────┬───────┼─────┼─────┼─────┤

│ C短期生存实力 (0.12631)│企业内在 │

84.98 │

31.98 │

22.59 │

├────────────────┤ ├─────┼─────┼─────┤

│ D中期成长能力 (0.52033)│竞争力│

61.62 │

34.28 │

34.97 │

├────────────────┤ ├─────┼─────┼─────┤

│ E长期发展潜力 (0.16141)│ (0.80805) │ │ │ │

││ │

85.61 │

29.66 │

24.60 │

└────────────────┴───────┴─────┴─────┴─────┘

我国东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最强,综合评价指数为75.24,中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很差,为 39.23略优于西部的35.21。

标签:;  ;  

东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实证比较研究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