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规则意识 小学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责任意识,公民规则意识。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不单单停留在知识理论层面,重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及时更新时事热点,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并且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懂得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懂得恰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为可不为,在心理上注明界限。弘扬法治正能量,传播道德新风尚,进而提高小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来塑造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和优秀品质。
1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意义
遵守“社会行为规则”是遵守法律的基础,然而“社会行为规则”的外延比法律法规更加广泛,社会行为规则,既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又包括各种行为规范、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文明礼仪等。总而言之,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各种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只有人人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形成井然有序、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懂礼貌,守秩序,高凤尚,行为文明,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小学阶段更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小学生各种规则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小学阶段重点抓起。只有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对各种行为规则有清晰的认同,并落实在行为习惯上,才能在将来走上社会后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2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实践策略
2.1在道德教育中渗透规则意识
道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通过在道德教育中渗透规则意识,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爱玩、爱游戏、爱活动是每一个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把活动与道德教育与规则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寓教于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开展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活动要因时因人而异,如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组织观看有诚信教育内容的影片,在文体活动中穿插有诚信教育的节目(如讲故事,说相声,演小品等),开展评选“最有诚信品质的学生”等活动。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开设有关责任、博爱教育的主题讲座,如征文活动、辩论赛、成立道德法庭、组织对现实生活中公德状况的调查活动等。道德教育活动的时机无处不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好时机,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并融入相关的规则意识培养,收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联系生活实际渗透规则意识
小学的规则意识培养,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加深的过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学校,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条件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素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清除小广告”的社区服务活动,带领学生清除社区中电线杆、墙上的小广告。在清除过程中,不但使学生认识到小广告的危害,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的行动为社区清除了“毒瘤”,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懂得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法治教育,培养和塑造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法制教育视频,引导学生知法、懂法与守法。在社会生活当中,规则无处不在,人人应当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教师要懂得在教学中,巧妙联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抓住时机随时进行相关的道德法制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塑造规则意识。
2.3 争当模范,遵守规则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模范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主动成为模范,为学生寻找模范,鼓励学生争当模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引导者,教师要希望学生按照“规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首先要做好良好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能在老师身上感受到“规则”的力量,增强规则意识。同时,在具体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当中遵守规则的行为模范,发现他们身上值得学生去学习的品质。最后,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去争取做模范。可以以班级或者学校为单位,进行“争当好公民”等活动进行评选,让学生踊跃参与和投票。教师要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规则教育的内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未来的一代树立好的榜样。发挥好道德模范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小树立起规则意识,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发展,我们年轻的一代才会更健康成长。规则意识教育需要教师贯穿始终,从规则的制定到落实,都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更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树立榜样。
结束语
要养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在今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程中的道德情感渗透,还要坚持法治教育的宗旨,并且在道德和法治两者的融合过程中不断探索,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发和构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和道德情操,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屈丽霞.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1).
[2] 韩笑.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J]. 才智, 2018(13):125.
[3] 庄丽敏[1]. 规则意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思考[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7:33.
论文作者:张宝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规则论文; 意识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