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论文_谢广林

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论文_谢广林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实施装备维修保障,不仅要有充足的人力、设备、技术资源作基础,还取决于保障模式及运行机制。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运行决定效能,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模式及运行机制,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以小投入换取大效益,形成可靠的保障能力,为部队遂行任务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我们针对如何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力求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进现有机制不足、进一步拓宽装备维修保障渠道等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借鉴。

关键词:军民融合 维修保障 制度创新

引言: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装备的列装,军队内部自成体系的维修保障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维修保障任务的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军民融合”这一领域。军队应顺势而为,借力军民融合,充分利用地方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研究探索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建起统一领导、协调军地、资源共享的机制体制,不断提升军队装备维修保障效率。

一、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的主要内容

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是以追求维修保障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军队系统和地方单位协调配合、相得益彰,为保证装备维修保障有效运行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规定。包括四个方面:

(一)完善竞争机制

改闭门造车为推向市场,扩大竞争范围,鼓励非军工企业参与军队系统的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和任务,制定一个公平、公正且适度公开的准入制度,遵循市场的经济规律,调整理顺军地相关部门的关系,使得地方企业成为竞争主体,进一步激活维修保障市场,提高装备维修保障效益。

(二)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在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运行中,作用无可替代。应搞好顶层设计,避开参与装备维修保障的主体单位,建立独立稳定的评价机构,扩大评价专家组成员的遴选范围,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发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力求使装备维修保障各项工作能够达到最高标准。

(三)完善监督机制

在实施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过程中,建立机制实施监督是确保维修保障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是依法监督,不断完善法律监督机制。二是强化内部监督,即参与维修保障服务主体间的相互监督。三是引进外部监督,即第三方机构的介入监督。

(四)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可以使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更具活力。激励应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参与装备维修保障的主体单位以精神激励为主,参与装备维修保障的员工以物质激励为主。一方面要激发主体单位争先创优的意识,不断创新保障模式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二、现阶段装备维修保障机制存在不足

(一)自成体系,条块分割严重

长期以来,因隶属关系和层级管理的条块分割,造成军地大部分装备维修保障机构均独立运行、自成系统。以装备维修工厂为例,目前很多中等以上规模的装备维修企业,不同行业、不同隶属关系的装备维修企业均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甚至同一行业中的各维修企业也各搞一套。这样一来,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甚至行业内部都有自成体系的一套制度规定和运行机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不可避免地重复配置资源,重复建设,给维修保障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管理复杂,指挥协调难

我国现行的装备维修保障机制都存在比较强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随着军工企业转向转型,尤其是近年来我军在推进新军事变革中转型重塑,在装备维修保障运行中出现了新情况,提出新要求,传统机制难以有效管理、有效解决。现行机制不仅阻碍了整个装备维修管理层的内部运行,还加大了外部各企业机构间指挥协调的难度,进而影响了装备维修保障的效益[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自我封闭,忽视民间力量

对于民间的维修能力,因为考虑到战时调协指挥、通信联络和力量使用等诸多问题,我军利用的还比较少。纵观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美军作战时的物资供应、技术维修等服务保障,百分之九十都来自于私人承包商。这种花钱买服务的保障方式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成本,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不能及时有效地利用民间维修力量,战时将浪费大量可供利用的地方维修潜力。

三、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的对策措施

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需与时俱进,破立并举,重新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新机制新体制有效运行。

(一)应该确保制度有效供给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各国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规划,装备维修保障机制建设的设计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依据科学的程序,经过多层面、多学科、多角度反复推敲,制定和修改好相关的制度,确保具体的制度有效供给。同时,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要有政府人员、军队及地方的代表人员参与,以确保制度的公平、公正,确保制度是建立在供求双方都能够认同和认知的基础上[2]。

(二)注重研究理论,降低创新成本

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理论研究与其制度创新成本是直接相关的。有一位美国的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一个社会中要确立和改革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都和那个时代占据社会地位思想有关系,应该说是思想诱发和塑造了制度,所以加强理论研究,可以控制和降低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的成本,具体来说,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应该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军事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又得考虑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军情及文化结构。

(三)及时反馈调整,扩大制度效益范围

制度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四个功能,如果对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进行完善,会产生利益分配不均匀,损失个别企业或集团的利益,利益损失方便会公开或暗中反对创新制度,使得制度的完善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过程中,军地职能部门就应该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对制度机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新的制度能够真正的起到推动和发展的作用[3]。

四、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组织实施的策略分析

在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和控制,确保维修保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一)注重顶层设计

对于如何组织实施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加强顶层设计是必要的。一是顶层设计必须体现前瞻性。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各国军队装备维修保障已趋于军民融合模式,只有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才能把握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的方向,建起科学的运行方式。二是顶层设计必须体现实践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看到未来的发展,设计应该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相吻合,在质量、任务区分和装备维修保障现状等方面着眼未来发展,以此把握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建设的思路[4]。三是顶层设计必须体现层次性。装备维修保障实现军民融合,是我国军事装备保障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有些渐进式的发展理念,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阶段性目标,做到远近结合层次分明,为我国的军队遂行任务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

(二)实施过程中必须加以控制

实施必要的过程控制,可以起到纠偏正向、降低风险的作用。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建设发展和组织实施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有风险挑战、利益冲突,组织者要有大局观,要有协调军地、统筹整合的能力;要有评估检察、把握要害的能力;要有运用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矛盾的能力。确保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体制机制能够不断完善并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在当前的情况下,仅仅依靠部队的力量完成装备维修保障任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在建立军民融合体系思想的导引下,大力推进军地合作,联供联保,为创新装备保障思路,拓展装备维修渠道提供了可行路径。

论文作者:谢广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维修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论文_谢广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