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思想论文,地位论文,体系论文,科学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这一课程,也就是要开始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怎样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的基本经验。通过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所集中体现的,我们党的创造性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也大有好处。为了学好这门课程,这里围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这个题目,概括地讲四个问题:
一、什么叫毛泽东思想?
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注:怎么理解这个“结合”和“飞跃”?展开地讲,它是通过三个层次的“结合”实现的:
首先是,近百年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潮流同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进步潮流的结合。两个潮流结合和交汇的标志,就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接着是,在青年知识分子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中,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个结合的标志,就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最后,在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实践中,实现了马列主义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结合。这个结合的标志,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科学体系,是经过实践考验的客观真理,具有真理的长久指导性。
什么叫毛泽东思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有一个定义性的论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发表以后,党的几次代表大会对这个定义的涵义又有一些新的补充,比如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上述论断的第二句,改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加上了“和建设”三个字;1987年党的十三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和1997年党的十五大突出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这些论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毛泽东思想加以定义的。(注:对于一种学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下定义。比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给马克思主义即共产主义学说下了一个定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这是从政治学角度下的定义,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本质特征。又比如,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文中,对列宁主义的定义是:“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地说,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这是从列宁主义的历史根源、国际性及其同马克思学说的有机联系,来给列宁主义下定义。这也是一个政治学的定义。之所以这样下定义,同列宁去世后联共(布)党内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有关。比如托洛茨基把列宁描绘成一个农夫的形象,将农民的素质和民族自发力看作是列宁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他在《论列宁》一书中说:“在这里,农民的素质通过无产阶级,通过我们的、而且也不止是我们的历史动力本身折射出来,——而列宁对这种折射曾作了完整的表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列宁是民族的自发力的先头体现。”季诺维也夫对托洛茨基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战争时代和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直接开始的世界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斯大林认为,托洛茨基是对列宁的歪曲,季诺维也夫把俄国的落后性、农民性放到列宁主义的定义中去,是“带有民族局限性的列宁主义定义”,也是不正确的。斯大林的定义如何评价,我们不在这里探讨,但这个定义的针对性是很明确的,在相当长时期里是苏共和世界各国共产党都采用的定义。)我们之所以从认识论角度给毛泽东思想下定义,不仅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和特点有关,而且同党史上在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发生的争论和斗争有关。民主革命时期,在“左”倾教条主义者眼中,毛泽东只是一个狭隘的经验论者,没有什么理论,更谈不上有马列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又被鼓吹到了狂热的程度。因此,党中央强调,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理论、理性认识,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有关,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一伟大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而且是在中国共产党人集体奋斗中形成的科学理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并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客观真理。因而学习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学习真理、坚持和发展真理。
二、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要坚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我们知道,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之前,1977年4月10日在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5月3日,中央转发了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后来,邓小平对中央办公厅两位负责同志说,他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反复考虑的”。他强调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这以后,全党就逐步形成了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观念。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邓小平在1975年同“四人帮”斗争时提出的:这是一个“怎样全面学习、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那么,邓小平为什么在“经过反复考虑”之后,要提出这个问题呢?
从《邓小平文选》来看,粉碎“四人帮”以后,他提出和论述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1977年5月到1980年10月这一段时间,针对的是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针对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的“两个凡是”的观点。1977年5月24日,他在对中央两位同志的谈话即《“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已经说明这一点。1979年7月29日,他在接见中共海军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更加明确地指出:“我是不赞成‘两个凡是’的。‘两个凡是’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因此,我提出要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以后又解释什么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提出这一重大问题的直接动因,是用“科学体系”论来反对“两个凡是”论。
二是针对长期来林彪、“四人帮”对毛泽东思想庸俗化和歪曲造成的恶劣影响。邓小平在提出这一问题时,多次谈到60年代罗荣桓同林彪在这个问题上的斗争,谈到“四人帮”对毛泽东思想的割裂、歪曲和纂改,特别是谈到要注意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在邓小平看来,出现“两个凡是”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这种“流毒和影响”的表现。
三是针对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的影响。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论述为什么要用“科学体系”论来反对“两个凡是”论的时候,已经指出对毛泽东的论述有两种情况是要注意的:一是要注意不能离开他所论述的问题、地点、时间和条件,随意套用;二是要注意“毛泽东同志自己多次说过,他有些话讲错了”。同年9月19日在讨论如何对待毛泽东圈阅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及其提出的“两个估计”这一问题时,明确地指出“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同时再次强调“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
以上三方面针对性,实际上针对的是一个问题,即“两个凡是”的问题。讲林彪、“四人帮”的影响,讲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影响,讲的就是“两个凡是”观点的来源及其实质。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个问题。
四是针对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了一股怀疑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其表现之一,就是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党内也有人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针对这种新情况,邓小平在1979年3月30日发表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要讲话中,再一次强调:“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末,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从邓小平的论述及其四个方面的针对性来看,他提出这个问题是要解决一个十分重大而又棘手的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这就是,既要坚决纠正长期来盛行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以及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时又要坚定地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如党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的:“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所以,邓小平在提出这个重大问题之初,就以鲜明的语言说过:“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谁能够正确回答好这道难题,谁就有资格成为党和国家的领袖。坚持“两个凡是”观点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的政治家,不能正确回答这道难题,只能为中国人民所摒弃。唯有以邓小平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体系”论破解了这道难题,才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和拥护。
邓小平提出和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完成党和人民肩负的历史重任。正如邓小平1977年7月21日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所申明的:“我说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
三、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
从邓小平关于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论断包含了四层意思:
1、在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讲体系,首先要讲同马列主义的关系,因为它关系到对一种学说、理论的属性的评价。邓小平在十届三中全会上论述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时,有两点讲得十分明确:一点是,林彪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割裂开来,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严重歪曲;另一点是,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列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在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不仅不包括林彪、“四人帮”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化、庸俗化的所作所为,而且,也不包括毛泽东晚年在理论和实践中所犯的错误。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自从邓小平提出这一问题以来,许多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政治需要,而不是科学区分,也有人长期对此感到困惑不解,至今仍对这种区分表示怀疑。我们认为,邓小平提出这个问题是正确的。首先是因为,从科学上讲,一个学说、理论之所以构成为体系,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是一以贯之的,各个论点必须围绕研究的基本问题展开,并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而且在把握时,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区分各个论点的正确与错误;并且要从它的基本方面入手加以考察,以区分其与整体不相协调的某些个别观点。(注:在自然科学史上,就是这样来区分一个科学家创立的科学体系与他的某些错误观点之间的关系的。比如,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对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都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由于他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者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因此,人们常把经典力学称为“牛顿力学”。
这一力学的基本定律即三大运动定律:第一运动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第二运动定律(又称为加速度定律)指出,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其所受的外力成正比;第三运动定律(又称为反作用力定律)指出,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些定律都是经过实验证明的科学定律,构成了牛顿经典力学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但是,牛顿无法讲清楚宇宙行星最初是怎样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于是提出了“第一推动力”假说。这个假说无法得到证明,就不能成为科学的定律。而且,牛顿为之到晚年致力于编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研究上帝的存在问题,以至由科学走向神学。
因此,我们研究牛顿的一生及其全部思想,要讲他的经典力学等科学贡献,也要讲他的“第一推动力”假说,讲他晚年对神学的研究。但是讲他在力学研究中形成的科学体系,就只能讲他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构成的经典力学体系。)其次是因为,从政治上讲,毛泽东思想不是一般的学术理论,而是党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显然不能包括错误观点在内。这样,就能够既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因此,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写着的“毛泽东思想”,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全部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独创性经验的理论概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
3、在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在实践中形成的各个领域的正确观点的关系问题上,对构成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原理、观点及其关系,要加以全面理解和掌握。讲体系,不仅要区分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观点,对于正确的思想也要全面把握。这是邓小平的看法。什么叫“全面”?邓小平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一是不能以偏概全。他多次提到林彪用“老三篇”代表毛泽东思想是割裂和歪曲毛泽东思想,他并不是说毛泽东的“老三篇”不好,不应学,而是说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是“老三篇”。所以他强调“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多的功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二是不能离开具体的时间和条件。他提出:“毛泽东同志在这一个时间,这一个条件,对某一个问题所讲的话是正确的,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一个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也是正确的;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有时分寸不同,着重点不同,甚至一些提法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应该讲,邓小平提出这一点是十分科学、正确的,我们要很好地领会和掌握。(注:我在“文化大革命”中,就见到过这样一个场面:两派群众组织在大辩论时,一派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另一派群众组织反击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这两个论断都是正确的,一个是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讲的,另一个是在进城前夕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讲的,各有针对性,要全面领会,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三是不能主次不分。讲全面,不是没有重点。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全面,是有主次有层次的全面。邓小平在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引人注目地提出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一重要观点。这就是说,在构成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各方面正确观点中,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东西,是整个科学体系的精髓。在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时,懂得这一点是最为要紧的。
4、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与构成这一体系的内容的关系问题上,要善于从实践的需要出发概括体系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明白,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但是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是一个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加以论证和说明的问题,而这种科学研究又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和研究者所处的时间、条件以及认识水平的制约,因此我们既可以根据今天的实践和认识水平揭示这一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又不能把我们今天的研究成果看作终极真理。如果联系到毛泽东思想是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更应该把这一科学体系看作开放的体系。对这一点,邓小平是有重要意见的。他在指导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明确地说过:“要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思想,科学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要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今后还要继续贯彻执行的内容,用比较概括的语言写出来。”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主要内容”,特别是与今后实践相关的“内容”。可见,对于如何概括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邓小平是采取十分慎重、十分科学的态度的。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作过两次概括。第一次是1945年党的七大。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从9个方面作了概括。这就是: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和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第二次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先从6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然后又进一步从3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两次概括各有特点,第二次概括的内容显然更为丰富一些,其中最突出的是概括了毛泽东在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时,在中国革命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而且,“活的灵魂”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其中,“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运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运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际、国际关系中的运用。可以说,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展开,因此也必须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去搞革命要坚持实事求是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原则,今天搞建设,搞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实事求是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原则。
同时,如前所说,我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一些重要的思想,过去未被人们认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可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加以发展,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常有的事。我们对于马列主义的认识,就是这样不断深化的。今天重新学习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根据现在的情况,来认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是说,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问题决议以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和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重大决策中都包含了对毛泽东思想的新认识。今天的学习不是过去学习的简单重复,我们要以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来重温毛泽东思想,进一步认识毛泽东领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挖掘这一精神财富过去未被发现的宝藏,进一步理解这一精神财富对我们党的贡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常学常新”。
我们中央党校编写的《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根据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的概括,根据这几年我们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获得的新进展,特别是根据干部教育的需要,除了绪论和结束语分别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外,主要是从9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这9个方面,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从总体上论述了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的基本战略和基本理论。毛泽东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一个大战略,由此而形成了两大基本理论,这就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学习毛泽东思想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这两大基本理论。
第二层次,论述了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三个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为了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在正确分析敌、我、友的基础上,同朋友建立统一战线,对敌人开展武装斗争,同时加强自身建设,领导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因此,这“三大法宝”用毛泽东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三层次,论述了保证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包括在应用“三大法宝”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三个重大问题,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和策略、国际关系和对外方针。这三个问题,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都关系到我们的“生命”。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因而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政策和策略解决的,主要是统一战线和对敌斗争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团结最大多数的人,确保党的路线的贯彻和任务的完成,因而关系到党的生命;国际关系和对外方针主要涉及到国家利益,外事无小事,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问题。因此这都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问题。
第四层次,实际上是管总的、管根本的,论述了贯串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各方面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讲的是我们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然就格外重要。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付出巨大代价,在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方面,获得的重要经验和科学认识。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正确领会,全面把握,用以指导我们今天的世界观改造和工作实践。
四、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我们强调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特别是提出要科学地区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与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是为了正确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更好地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实际上是评价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他的活动与整个党的事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邓小平在指导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候,反复强调“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除了邓小平,还有陈云,他建议在历史问题决议中加上解放前党的历史和毛泽东的功绩。他说:“有了党的整个历史,解放前解放后的历史,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末,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时候,蒙受了许多委屈,但是一涉及到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评价,都有鲜明的党性和大局观念,坚持把这一问题如实地同党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进行科学的评价。这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记取的。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不仅要肯定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行动指南,而且要肯定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这样说,是有充分理论根据的。因为毛泽东思想的许多基本观点不仅在过去的革命和建设中有指导意义,而且在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仍然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只要认真地读一读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深入地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就可以发现这样两种情况: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的观点对于今天的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注:比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像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的观点、正确处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关系的观点、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观点,等等,对于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有的观点尽管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问题,但也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而且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注:比如,关于毛泽东“从思想上建设党”的思想,很值得我们研究。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无产阶级怎样领导革命,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课题;怎样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也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对此,毛泽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一独特的革命道路过程中,找到了“从思想上建设党”这一独特的党的建设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指出,党的领导机关里极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及小资产阶级的代表,这是党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1927年11月14日中央常委会通过的《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议决案》提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组织任务是——将工农分子的新干部替换非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干部。”1928年7月召开的党的六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吸收广大的积极的产业工人分子入党。1929年6月在党的六届二中全会《组织问题决议案》中还认为:“党的主要的弱点是无产阶级基础还不宽广,工人党员的成份仅占全党7%,重工业工人中党的发展极弱,支部生活多不健全,从斗争中吸收进来的积极分子还不见多,党的干部缺乏尤其是工人干部缺乏,……农村党员中还包含富农甚至地主的成份,农村支部多与群众混合。”可见,当时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大量发展工人党员,认为这样才能坚持和发扬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所以到1930年3月《中央通告第七十三号——发展产业工人党员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中,还规定了各地发展工人党员的指标。如广东发展多少,江苏发展多少。但是,实际情况是:工人党员1928年占党员的比例还是10%,到1929年时减到7%,到1930年时又减到5.5%。这一情况同当时党中央对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部署正好相反。
出现这个情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大革命失败后,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一个个农村根据地纷纷建立起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日益增多。而且,随着毛泽东认识到只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党应该按照什么思路来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也突出起来。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中,毛泽东就提出了对“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这一重要思想。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又把从思想上建设党的这一原则具体化了。而且,就在这个决议中,毛泽东提出“以后新分子入党的条件是:1、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2、忠实。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吃鸦片,不赌博。”这个决议还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这就是说,毛泽东建党思想是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及其要求,在实践中形成的。
对毛泽东这一建党思想,当时在党内的认识并非是完全统一的。在“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党内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他们的口号是“共产党是穷人的党”,“只有真正无产阶级才能加入共产党”。针对这种情况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1933年5月29日苏区中央局发出了《关于纠正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中错误倾向的决议》,在批评了这些错误的口号后,指出:“有不少的党部把党内从非无产阶级非半无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无差别的当作阶级异己分子和暗探一样看待。如最近一个时期中,有不少的在革命斗争中坚决,在工作上积极为党的路线而斗争的干部和党员,因为社会成分是从地主富农家庭出身,被撤消了工作,被开除了党籍,其中少数是知识分子。”强调要坚决纠正这些错误倾向。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尖锐的斗争。
一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全党绝大多数同志才认识到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正确。所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瓦窑堡会议决议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一切在民族革命与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战士,都应该吸收入党,担负起党在各方面的工作。”决议还强调:“社会成份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应该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这个决议,不仅体现了毛泽东从思想上建党而不是主要从成份上建党的重要思想,而且是党内较早阐述这个重要思想的重要文件。
这一重要思想,概括起来是这样几点:
1、判断党的性质,不是看党员的阶级构成和领导机关成员的阶级出身,而是看党的主张即纲领是不是代表了工人阶级的最高利益。
2、吸收党员,要讲成分和阶级出身,但主要不是看他的社会成分,而是看他是否拥护党的纲领,并为之而奋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来自非劳动阶层的革命分子,在入党时必须经过严格考察,以避免大批吸收入党。
3、党是共产主义熔炉,要教育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因为按照对党的纲领的态度来发展党员,党的纲领有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分。愿意为最低纲领奋斗的人就可以加入共产党,但这不等于他已经具有无产阶级的最高阶级觉悟,党还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纲领的关系,为最高纲领而奋斗,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先进分子。
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是既坚持马列主义,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他当年在农村领导革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工人,加上雇农,无产阶级的数量也不会多,因此提出主要从思想上来建设党。没有思想解放的魄力,这样一种有伟大创造性的理论是提不出来的。江泽民同志对毛泽东建党思想十分重视。从江泽民同志这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在吸收党员问题上作出的重要决策,正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毛泽东建党思想和党的历史经验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说毛泽东思想仍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是当之无愧的。在《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教材中,我们全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注:在《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教材中,我们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思想政治基础;3、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新飞跃和新阶段;4、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东方的重大发展。)。这里,我着重讲两点: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柱。
21世纪的中国是20世纪中国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学习毛泽东思想对于我们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我国一步一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中华民族正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苦难中挣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完成前一个任务是完成后一个任务的前提;而后一个任务没有完成,落后要挨打的危险始终存在着,前一个问题还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民经过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后半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先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的社会主义国家,尔后又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辉前景。但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还很漫长。要完成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在21世纪至少还要奋斗50年。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民族在救亡图存、奋发图强的斗争中形成的科学理论,凝结了我国人民实事求是、勇敢探索、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等优秀品格构成的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永远具有重要的价值。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毛泽东把党从失败引向胜利,进而把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了民族统一的国家,这样一个伟大的进程中,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伟大旗帜。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全盘否定斯大林,进而否定列宁,丢掉这两把“刀子”,苏共就逐步走向涣散,苏联就最终解体。对于我们党,对于我们民族来说,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具有历史造就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是一面团结的旗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有利于全党的团结,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归根到底,有利于大家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大转折的起点。这次全会的公报指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这就是说,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党的理论工作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正确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学习、研究和坚持毛泽东思想;二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毛泽东思想。这两大任务在邓小平的领导下,都很好地完成了。
前一个任务,体现在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中,体现在十二大以后党章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规定中,体现在全党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行动中。
后一个任务,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全党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之中。也就是说,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邓小平自己也是这样说的,在讨论修改历史问题决议的重要讲话中,他指出:“我们要恢复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以至还要发展毛泽东思想,在这些方面,他都提供了一个基础。”他还说过:“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因此,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我们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并把它同新的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里有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研究课题,但是他没有能够解决好,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做出了新的结论。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个是要研究在执政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前一个问题,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时已经提出了,1960年在《十年总结》说了“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1961年还说“对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不甚了了”;后一个问题,自进城前夕开始,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已经出了题目,在苏共20大以后反复强调,在党的八大上通过邓小平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进一步明确地提了出来。应该讲,毛泽东为回答好这两个问题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好见解,但最终因指导思想上的失误而没有能够解决好。于是,这些课题就留给了后人,留给了邓小平。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回答的,主要是毛泽东已经碰到并且提出,但是没有做或没有做好的那些基本问题。邓小平把这些问题比较好地解决了,就是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而毛泽东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就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二种情况是,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深刻的论断,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加以应用并丰富、发展了,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或科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确实有许多精彩的思想。同志们熟悉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一些重要文献中的思想,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谈话中提出的切合中国实际的见解,十分深刻,又很正确。邓小平不仅坚持了,而且以新的实践丰富了这些正确的思想,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重要理论。这种情况,也可以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第三种情况是,毛泽东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路线。我们可以注意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又是邓小平用以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子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点上,更可以说,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总起来就是一句话:只有学懂了毛泽东思想,才能领会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另一方面,还要指出的是,除了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基础外,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讨论和研究的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列。讨论毛泽东晚年错误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是因为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也是我们党所犯的错误,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并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发展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研究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也有必要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应该实事求是地肯定,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及其提供的经验教训,也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邓小平说过:“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这是因为,经济有正面与反面之分,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反面经验更容易使人们发现真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常常就是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中认识的。毛泽东说过:“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这个思想是很深刻的。对于工作中的失误及其经验教训,决不能轻视它或者简单地加以否定,而应该看到它在认识规律、发现真理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要求我们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识。他说得很明白:“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拥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因此,我们研究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必须重视毛泽东思想的反题——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明白了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同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邓小平理论提供的新视角、新认识,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而且有助于我们以深厚的历史经验为基础,认识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确确实实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加自觉地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这样来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才能使它和邓小平理论一起,成为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旗帜。
标签:科学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历史地位论文; 毛泽东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邓小平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认识错误论文;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两个凡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