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论文_于 龙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论文_于 龙

◆ 于 龙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门村小学 266708

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学开始,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观念,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对学生实施创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而言尤其重要。而农村数学教育又在这一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相对城镇的教育,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硬件设施、学生素质、师资水平等。因此,要做好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应立足于农村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当地教育特色,把握课改契机,创建农村数学教育特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注意教学内容的创新,创造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1.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过去的小学数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十分强调学生对那些规律、,知识的把握,死记硬背,并通过无数的运用和知识练习予以强化,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过程的分析和感知,导致学生厌学。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否持久,决定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程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才谈得上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学生想创造的目的。

2.要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是以深厚的知识基础为底蕴的。事实证明,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武装自己的数学头脑,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一些其它学科知识,或是借助其它学科知识开展数学教学,引导小学生,通过课堂传授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同时,可以发挥数学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工具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思维,同时也能积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情感的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性教学认为,高质量、高水准的教学模式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维持。教学民主的目的是发挥双方的潜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民主就需要多给学生机会,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有新意,跳跃性强,有时连我们教师也自叹不如。

2.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创新性数学教学认为,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激发、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一个过于紧张的课堂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生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三、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制约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条:靠自己的探索发现和别人的告诉获得。“发现”具有主动性,其中不但有探索、有假设、有推想、有判断、有想象、有结论,而且还有评价、有矫正、有检验,因此,它又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

老师钻研教材时,在理清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相信所有的学生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师要把数学的概念、定律、法则、公式还原到学生的生活实例中去,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让学生去探索,去“再创造”。

四、创新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各方面,很少能顾及到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所以,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1.了解学生,多方位考查,搞好学生分层。对学生的智力、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分层备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着眼于发展,创新,着重于知识教学,着力于学生的自我表现,着手于精心设计提问,多给学生留些独立思考和创新机会,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肩负起培育具有创新性人才的伟大使命。

论文作者:于 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论文_于 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