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职业中专学校 渠县 63520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创新,而教育创新的基础是学科教学创新。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应重视生物学中的实验教学,把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溶入每节实验课中。为此,笔者基于一堂高中生物实验课—“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浅谈教学创新点的挖掘。
一、在课前准备方式上求新
1、实验材料选择的多元化。对实验材料的准备不是拘泥于书本,而是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探索的余地。如:在上实验课的前几天,我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大都准备了洋葱和蒜,但也有的同学准备了吊兰、小麦等材料。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一个主动思维而非被动接受的状态。如果一开始就限定材料,学生就只会简单机械地去完成实验,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能否用其他材料,可能很少去考虑。
2、材料培养方法的多样性 要求学生除了按书上的方法培养洋葱和蒜外,还鼓励他们尝试其它培养方法,如“沙培法”、“砾培法”等。另外,在培养洋葱根尖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作分组对照实验,一部分学生提前将洋葱低温处理;一部分学生将洋葱根部用刀片作纵向十字切割处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常温下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放在相同的环境下正常培养。在试验中,学生发现经过低温、伤流处理的小组,根生长的更多且更快。这时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主动地查询资料、咨询老师探究其中的原因。在这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植物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培养过程中进行对比,看哪种材料、哪种方法培养效果更显著。学生通过培养过程的参与,既提高了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又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分享了实验带来的喜悦。
三、实验基础知识的有效铺垫 实验之前,帮助学生复习好与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可以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笔者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筛选,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触及实验的实际需要。比如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我要求学生复习显微镜使用的基本知识,有关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情况,同时也初步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呈碱性。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课堂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实验教学模式上求新
1、教学导入重设疑。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生疑、质疑,这样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设计,首先给出一张设想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时期与染色体数目关系曲线图,让学生评价该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并希望大家通过接下来的实验进一步探究;其次提出,虽然书本明确在实验中不能看到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但我们能否根据所学知识确定各时期的长短呢?最后提出,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中可采取什么手段确定各时期的长短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唯实的科学精神。
2、课堂提问炼精度。课堂提问要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力求采用新颖的说法,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新颖性、启发性和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实验环境宜开放。高中生物教材的学生实验一般都是给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但是方案的设计本身就不是惟一的,每个实验都没有固定的不可变更的模式。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质疑,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样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在实验中,我把洋葱根尖提前经低温处理的一组和其他组进行了交叉对比,同学们发现做低温处理的前、中、后、末期的典型分裂相有所增加。
三、在实验总结评价上求新
1、通过回顾实验过程评价难点。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研究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大致为:培养→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注重点评为什么要用10%HCI,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10%HCI溶液中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
2、通过分析实验异常现象探究问题。我们常常只重视实验的成败与否而不重视对个别失败实验的原因剖析,更不重视对某些异常情况的深层次探究,往往使学生只关注实验的结果,而忽略了对实验细节的评价。 如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有的同学视野下紫色一片,则是因为染色过深;有的细胞相互重叠,则是因为解离时间过短或压片不到位;有的细胞分散较开但呈长方形,则是因为观察部位不准确 等。
总之,在总结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实验现象分析能力的培养,做到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实验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实验的评价机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性评价为多方位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种种表象,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学生实验档案的方法实现这一转变。如“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在根尖培养过程中,学生可制作PPT介绍培养心得;具体实验中,可通过表格的设计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绘制曲线图构建数学模型;实验结束后,学生可对实验过程进一步总结评价,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应对学生实验中的某一个好的实验设计,一次优秀的实验报告,一组精确的实验数据,一个创见,一个小教具等,及时点评,及时反馈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创新,教师要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而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重点就在实验的开发与创新设计上,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将实验评价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力促进者。
论文作者:白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6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细胞论文; 洋葱论文; 材料论文; 过程中论文; 根尖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