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1”考试改革对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推动——以《现代出版学》“N+1+1”考试模式为例论文_刘梅

“N+1+1”考试改革对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推动——以《现代出版学》“N+1+1”考试模式为例论文_刘梅

(临沂大学文学院,276000)

本文系项目研究成果:临沂大学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

为建设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推动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临沂大学启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项目教改活动,《现代出版学》获批2017年度临沂大学学生学习评价改革课程立项。自立项以来,《现代出版学》一直推行“N+1+1”(“N”指过程性考核,两个“1”分别指期末考核和特色考核)考试模式,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实践实训,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过去的单一评价模式。通过课堂展示、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项目学习、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协作、自主的学习氛围和批判性的学习环境,打造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一、精准定位的培养目标

《现代出版学》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掌握编辑出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出版业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势,把握现代出版学的学科概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宣传、业务管理、整体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力。

2.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具有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稳固的平台。

3.促进健康生态的学生学习评价文化体系的形成,打造一个切实可行的学生学习评价模式改革平台,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的学习心态。

二、可行性的操作平台

《现代出版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传播文化,服务社会,激扬文字,创意设计,兼具高扬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的工匠精神,最能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实践操作平台的搭建、专家的指导、新闻出版单位的实习实训等,因此“N+1+1”考试模式方能凸显这门课的课程优势和学科特点。

三、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现代出版学》采用“N+1+1”考试模式,学生学习评价多样化。

1.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成绩由课程教学团队给出。期末考试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该课程改变过去单一的考试模式,增加主观性应用题,尤其是设计一些实践操作方面的题目,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并且不仅要敢于批判,还要善于批判,能够反映学生的真才实学。

2.过程考核:包括课堂展示、课堂提问、课堂研讨、考勤、期中考试、在线学习、读书报告、课堂笔记、小组作业、小组讨论、实践实训作业、毕业作品设计等。

(1)课堂展示、课堂提问、课堂研讨:占总成绩的10%,成绩由主讲教师给出。每次课我都要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讲台交给学生,自愿报名,展示内容围绕所学课程自己选择,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才、有胆、有识、有力之人。

(2)读书报告:占总成绩的10%,成绩由主讲教师给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编辑出版人自我修养的第一条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书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光让学生学会读书,而且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并且经常举办读书会,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以文会友,互相切磋,扩大了格局,增长了见识。

(3)课堂笔记:占总成绩的10%,成绩由主讲教师给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实践实训作业:占总成绩的10%,成绩由课程教学团队给出。编辑出版学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选题策划能力是编版学生的必备能力。根据《现代出版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的学科特点,给学生布置了实践实训作业选题策划报告和毕业作品设计。学生先写出选题报告,然后全班同学一起再进行选题论证,最后大家把自己的选题报告汇编成集出了一本书《明日书》,而且现在我们的“明日书”已经变成“今日书”。如《不说再见》《纸短情长》《雪下了一整天》《晚安,好梦》《职场女皇》等作品让他们对实践实训有了深刻的认识,真正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道理。

3.特色考核: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的特色考试,占总成绩的10%,成绩由小组评价给出。目的是加大学生课外训练强度,为促进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能力提升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群体意识、公共情怀、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015级编辑出版学53个同学共分成8个学习小组,各个小组集体研讨、策划,确定选题,然后拿出具体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展示完之后先由各个小组对自己的展示作出自我评价,台下同学可以随时发问,然后其他的7个学习小组要给展示的小组作出点评并且要给打出分数,而且这个分数就是展示小组的最后得分,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四、多样化的评价主体

该课程推行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和学生皆作为评价者,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课程教学团队评价等评价方式,以实现评价模式的客观性、公平性。

1.课程教学团队与课程主讲教师评价

课程教学团队与课程主讲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要体现出教师评价的指导性、可行性、客观性,引导学生找准定位,找准方向,从而找到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2.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内容有深入了解,对自身定位比较客观。所以每次课堂展示之后,我都让学生先做一个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我,发现短板所在,找准努力的方向。然后开展学生互评,学生互评能够更容易发现彼此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也是该课程的评价主体之一,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得评价视野更为开放,评价也更为全面。由此也更加凸显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代出版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加注重可操作性,而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策划能力。实践证明,推行“N+1+1”考试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如《融合出版环境下出版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培养模式调查研究》《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闻推送研究》《小警防护——互联网与实时出行安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阅读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等课题分别获得省级、校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而且多元化评价模式也推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由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的转变。这都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刘梅,临沂大学文学院。

论文作者:刘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N+1+1”考试改革对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推动——以《现代出版学》“N+1+1”考试模式为例论文_刘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