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江与漓江景观特征比较分析_风景论文

资江山水与漓江山水风景特征的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漓江论文,江山论文,山水论文,特征论文,风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概况

漓江和资江是一条姊妹江,分布于广西东北部,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著称的桂北旅游区,并同以秦代古运江——灵渠而闻名的兴安、以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而享誉海内外的龙胜(注:郝革宗等,广西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与分区。热带地理,1997;17(1):81)、以“中国旅游第一县”而彪炳天下的阳朔一起,共同构成了“大桂林”旅游圈,也是多年来的旅游“热点”地区。当然,最具代表性的依然是漓江山水;近期开发反飘流为主题的资江山水作为“后起之秀”,其知名度虽与前者相比相差很大,但其景观特色,风景质量足以与漓江山水相媲美,因而也具有极大的开发潜能。笔者试图通过对二者自然风光特征和美学特征的比较,提出资江山水作为后发展地区的旅游开发策略。

2 自然风景特征的比较

2.1 地理区位

漓江和资江共同发源于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其中漓江属于珠江水系,自北而南注入桂江,为桂江的上游河道(注:宋德明等,中国旅游资源地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风景区主体部分——桂林至阴朔的漓江,从桂林的象鼻山开始(现旅游起点改由桂林市南约30Km的磨盘山),至阳朔的碧莲峰上,长82Km。资江属于长江水系,主体部分位于距桂林市以北110Km处的资源县境内,流长83.1Km,流域面积1315.5Km[2],已开发的漂流河段22.5Km,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值得一提的是,资源县名便取“资江之源”之意。如此看来,两江虽属同源,却“南辕北辙”,可谓虽为同根生,一生难相见。

2.2 水面特征

漓江主景区内河道开阔,水面宽广,河床平均宽度在200m左右,水量大、水深,但比降较小,水面平静、祥和,游人多乘大船畅游漓江。资江漂流区水面较狭,河床平均宽度100m左右,平均水量14.8亿m[3],平均比降1.8‰,流量流速相对稳定,丰水期水位保持在3.2m以上,枯水期在2.38—3.0m之间(注:广西资源县志办公室,资源县志(地理篇),1995(油印本));资江漂流段全长22.5Km,下45个滩,拐31道湾,游人可乘皮艇式木船漂流资江,有惊而无险,较之漓江的“四平八稳”而更具刺激性和贴近自然的感受。

2.3 风景性质及成因

漓江山水与资江的风景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景,是广西亚热带岩溶的典范地区,也是“桂林岩溶甲天下”的具体体现;后者则分布于丹霞地貌构景区内,以“雄奇险峻、幽雅秀野”为特征。从成因上看,前者是在厚层(3000—5000m)石灰岩岩性并存在多处断裂构造的基础上,经过高温、多雨的亚热带气候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海相沉积成因;后者则是在厚层(2320m)的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基底上,遭受燕山和喜山运动的差异性构造活动并经湿热气候侵蚀后形成的,属海陆相成因。

2.4 风景构成

上述性质和成因上的差异造成了两江山水风景的特征分异。

漓江蜿蜒于玉笋瑶簪般的石灰岩群峰和田园似锦的溶蚀小平原之间,两岸风景构成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发育了典型的峰丛、峰林、溶洞、峰丘和孤峰,形态各异,比拟多样,如老人峰、象鼻山、骆驼山、骑马山、七星山、月亮山、芙蓉山、叠彩山、书童山、碧莲峰等,形肖神似,令人暇想。资江两岸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风光,沿东北方向展布,宽约4Km,区内山体多呈螺旋状、塔状、圆锥状和削壁状,地貌景观齐全,有石寨(4个)、石梁(10个)、石崖(22个)、石柱(9个)、峰丛(9个)、石峰(371个)、孤峰(2个)、丘状峰(5个)、残蚀岩柱(1个)、一线天(2个)、支架式洞穴(2个)、侵蚀纹饰图案(3个)(注:广西资源县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996)。可见二者风光构成各具特点,只是漓江喀斯特山水缺乏后者具备的“一线天”,“天背”,而且远看形象飘逸洒脱,近看斑剥粗陋(灰白色的石灰岩面与绿色的植被交叉分布);资江丹霞山水缺乏较大型的溶洞(如果资江两岸有大溶洞分布则景观构成绝妙矣!)和较大平顶的方山(多为单面山),但山形远看形象逼真,近看红层鲜艳,表里如一,这一点要胜于漓江山水。

2.5 风景规模

漓江喀斯特山的风景区规模要远大于资江丹霞山水,从面积上看,前者206km[2],后者仅有130km[2],从分布的海拔高度看,前者100m,后者33—380m。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江山水的旅游开发规模。但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规模过大带来的旅游效用值并不一定很大,相反,只要风景区规模达到一定门槛值(例如50km[2]),其精华部分能满足旅游者一定时间(例如1—2天)的旅游观光需求,即能创造出良好的旅游形象。

3 美观特征比较

总括而言,漓江山水与资江山水的风景美学特征具有较大的分歧(表1)。

3.1 漓江山水美的基本内涵

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而享有极高声誉的漓江山水(桂林山水)素有“四绝”之称——簪山、水、幽洞和奇石(注:谢凝高,中国的名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所谓簪山,意即“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无论那“拔地参天起一峰,当空高插碧芙蓉”的石灰岩峰丘,还是那森高林立的峰林,都给人以“山宛玉簪”的感觉;而桂林的水极为丰富,层次多样,泛舟于漓江,却也有“群峰倒影山浮水”的佳景,山与水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极其美妙的风景统一体,即所谓“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洞穴遍布于奇秀岩溶,旱洞、水洞俱存,大小不限,洞内笋、乳活灵活现,幽中有胜,旱中含幽;漓江两岸的山石恰如珍宝,玉立亭亭,形态多样,给桂林带来了“到桂林看石头”的理念形象。谢凝高云[5],桂林漓江山水之美在于山、石、水、洞的有机结合,它们构成了“无水无山不连洞,无山无水不入神”的优美境界,而最妙的要算是烟雨漓影了,乘木舟荡漾于漓江之中,碧水青山,物我两忘,“分明看见青山项,船在青山顶上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已消融在漓江烟雨之中了。难怪桂林每年吸引上千万国内外游客了。

3.2 资江山水美的风格

绚丽、灵秀、精巧之美,构成了资江山水独特的审美个性,并与漓江山水的清丽、质朴形成鲜明对照。

资江的山,红与绿相配,红的是石,分布于下部(底岩),绿的是树,分布于上端,这种上绿下红的色彩分布模式,是丹霞山水的绚丽之体现,所谓“溢彩流霞,摇绿耸黛,飞紫杨白”(袁鼎生,1992);而漓江的山如清水出芙蓉,不施粉黛,却也显现出自然的清丽,给人以清纯、文静的美好感受。如果把漓江和资江比作一对美女,漓江是姊,资江是妹,姐姐青衣素裹,朴实无华,颇似大家闺秀的东方少女,亭亭玉立,默默地注视着南来北往的“赏花人”;妹妹略施女红,穿红挂绿,却也眉清目秀、顾盼生情,同样会激起“赏花客”的豪气。这便是清丽与绚丽两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美。

资江山水又是灵秀的,她“奔腾于急滩深潭之间,流转于千山万壑之中,有如龙走蛇行,带卷中舒,节奏灵快,形态透逸(注:袁鼎生等·天地有大美·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其两岸的丹霞山峰,钟灵毓秀,俊逸飘髯,山背如龙脉,舒展而灵透,山腰有各种象形石和图案,如将军骑马、孙猴探江、大象饮水、巨佛念经,处处体现出艳羡人间美景、欲与凡人同游的灵动和可爱,从而与漓江两岸山石呈现出的挺拔英俊、雄秀融合、阴柔与阳则合二为一的俊秀之美形成了对照。实质上,位于资江与天浪公路交叉处的天门景区,沉香寨(又名神仙寨)挺拔如柱,垂直陡壁如削(近90°),人极难攀登(现已开凿石阶通顶,故极顶可攀了),山顶分布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其侧的“九马饮江”同样是剑拔如削,挺拔竣秀,加上茂密的林相,可谓“秀中藏雄,雄中蕴秀”,表现出比漓江两岸山石更为壮丽的俊秀之美。可见资江既是灵秀的,又是俊秀的,审美层次比漓江更丰富,更具变化,这种美的配合,掀起人们一个又一个的游览高峰。

资江山水又是精巧的,所谓精巧之美,意指精雕细刻、体秀聪颖,无庞然大物之笨拙。资江的精巧具体体现在两岸山石的天然雕镂和玲珑剔透,例如维妙维肖的“西游”图壁画,“表现”孙猴子被二郎神擒往天宫的情景,二郎神的志满意得,“齐天大圣”的扭捏,神犬的凶狠,天马的飘逸均跃然壁上,构图十分精巧[4]。又如慧眼石、仙女晾绢、灵龟守洞、火炬山、神象饮水、浪田并蒂莲、猴头石等等景点,无一不表现出颇具匠心的神工斧雕,给人以精巧的审美感受。

4 资江山水开发构想

资江风光虽美,因长期“美在闺中”而无人能识;漓江风光也美,却因“桂林山水”之名而富甲天下。二者知名度之差异过大,导致资江时时处在漓江的“阴影”区内。根据“影区”理论,如果待开发的旅游地B处于已被开发且吸引力很强的旅游地A的影响范围之内,并假如B与A在旅游资源类型、结构、性质方面极其相似,而二者又无法在空间上连为一体,那么旅游地B的开发就几乎没有发展空间,因此也就不具备规模开发意义。典型的案例是亚圣孟子故里——“三孟”(孟府、孟庙、孟林)长期处于圣人故里——三孔(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的强辐射范围之内,因而始终难以成为旅游热点(据王衍用,1997)。假如三孟移至历史文化遗迹少得可怜的客源型城市上海,或者其“后花园”苏杭,那么“三孟”的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远不是今天这个局面了。资江与漓江的关系大致与此相似,虽然二者在风景性质、风景结构、成因、海拔和规模方面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均以水为题,以水上观光、漂流为主要游览形式,即存在旅游吸引方式的相对一致性,二者相邻距离又极端不合适(108Km),既无法连成一体,又无法做到不相互影响,这必然带来资江旅游开发上的难度。

寻求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是创造资江与漓江的互补性,达到借漓江之名扬资江之力,吸引来桂林的旅游者,变相互排斥为相互吸引和互相促进的目的。主要策略为:

4.1 对外宣传与CI策划

以宣传和招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信息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在对外宣传中,要始终围绕资江的CI形象,特别是视觉形象(VI)来进行。资江的形象设计要强调她既与漓江不可分割,又存在差异,而且要把这种差异性强度放大,具体讲,一要强调二者性质的差异性——典范性的丹霞山水与喀斯特山水;二要强调游览方式的不同性——漓江的游艇式水面观光,资江的皮艇(木船)式水上漂流;三要强调游览效果的差异性——漓江的超脱自然、舒缓清心,资江的亲近自然、有惊无险。

宣传促销方式可多种多样,上门促销是启动阶段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包括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到附近城市(近期可到柳州、桂林、南宁,远期到上海、广州、深圳)的大企业、学校、机关直接上门促销(具体联系部门为办公室和工会),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为这些部门组织集体活动或实施奖励旅游提供良好的旅游目的选择;二是与有关的大中型旅行社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将资江漂流列为旅游线路中。当然其它的宣传手段也必不可少,但全面开花莫如集中突破,采取各个击破的“点山头式”的宣传攻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增加资江风景区内涵,拓展旅游地规模

根据区域旅游开发理论,距客源地中距离以上的旅游目的地赋存的旅游资源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和丰度,否则不可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吸引中心。资江风景区所在的广西资源县距最近的客源地桂林市区110Km,距柳州176Km,距南宁431Km,长沙547Km,贵阳786Km;按照旅游效用最大化原理(即旅游效用值与旅游支出,包括时间、路程、消费量等的比值大于某一临界点),如果仅凭资江漂流区单枪匹马,只能吸引柳州和桂林当地居民市场(不含外地游客),而这个市场的出游力弱,出游量严重不足。这样看来,增加的资源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拓展旅游地规模、提高吸引力强度指数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值得庆幸的是,资源的山水多娇、处处胜景,八角寨以其“雄秀并出、险幽相生”,“幽野险竣”之美和典型的丹霞地貌风光而在国家森林公园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自然风景之美令人叹为观止,方圆40km[2]的范围内分布着诸如“龙头香”、“群螺仰天”、“迷魂阵”、“螺丝峰”、“天背”、“人字天”、“眼睛石”等美学价值极高的风景点,其观光价值在资江之上。宝鼎瀑布是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最近的另一大风景点,总面积17.62km[2],由两大主景观宝鼎瀑布和宝鼎湖组成,其中宝鼎瀑布总落差700m,一瀑九折,气势恢弘,同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美学家将其形容为“飞花俏玉,一瀑多姿”,“九天彩练落云湖”,可见其具有高山瀑布所特有的奇幻美和绚丽美。

除上述三大景区外,资源县还具有以红军路而闻名天下的“老山界”景区,以动植物王国之称的“银竹老山”景区,以及亚热带罕见的亚高山草甸——“万亩草塘”景区,还有花果山温泉、车田民俗风情游览区、爱鸟界(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副景区,也很具开发价值。因此资源县的风景结构搭配之妙、景观质量之高决定了它是十分难得的旅游目的地,在不远的将来,资源县的旅游必将有一个大发展。

4.3 基础服务设施的配套和优化

资源县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将林业和旅游业并列为全县的两大支柱产业,从而把旅游业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吃、住、行、购、游、娱”配套的旅游体系,公路交通、通讯、电力、供水、宾馆建设初步成形,但仍需亟待改进以下两个问题:

(1)宾馆建设要适当提高一个档次。目前全县境内尚未有星级宾馆,虽有三家涉外一级饭店,但服务质量和硬件配置均差,对吸引国际游客和国内高档游客有校大的限制作用,实质上已成为一个瓶颈。适当建设几家星级饭店是十分必要的。

(2)提高娱乐服务档次。中国南北方旅游文化的一个显著差别是北方娱乐性内容过少,一些地方只有观光业而没有旅游业(吴必虎,1997),而南方相对娱乐形式较多,气氛较浓。资源县与东南沿海地区差距过大,虽有较多的舞厅、美容美发厅、按摩房、药浴间等,但消费档次过低,硬件配置过于粗糙,对高档次游客缺乏吸引力,必须加大力度规范娱乐服务程序,提高娱乐档次和服务质量。

5 结语

资江天生丽质,因存在较多的限制因素(如区位、风景结构与漓江相雷同)而成为后发展地区,但其魅力已初露峥嵘。只要开发模式得当,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资江旅游会有新的发展。

标签:;  ;  ;  ;  

资江与漓江景观特征比较分析_风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