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将是论文,漫长论文,人民币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来自于决策层的一些举措和姿态,促使不少人再次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关注,一些人甚至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期待。这些举措和姿态包括:一是自2008年底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子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二是2009年4月份,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三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G20会议前撰文,阐述了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必要性。
那么,是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真的已经指日可待,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实现了呢?我认为,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即在国际范围内全面发挥计量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的功能,还得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理由有三点:
第一,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货币,与这些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元能在全球外汇储备货币中保持60%~70%左右的比重,与其遥遥领先的经济实力更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目前,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但综合反映一国社会经济实力的人均GDP指标却是刚刚超过3000美元,在各国排名中位居100名之后。此外,即使一国已经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该国货币也不一定能够很快成为国际货币。以美元为例,美国经济总量在19世纪后期超过了英国,对外贸易总量在20世纪初超过英国,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导性国际储备货币却是在1945年后借助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来实现的。
第二,我国尚不具备高度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货币发行国必须提供发达的、特别是具有高流动性的国内金融市场。如果没有这样的市场,别国就不可能有机会大量持有以该国货币计值的金融资产,从而也就不可能将其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为什么现在欧元只占全球储备货币的20%多一点,而美元始终占到60%以上?这显然不是因为这两个货币区的经济实力有多大的差别,而是因为美国金融市场要比欧洲金融市场发达得多。为什么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主要投放在美国的金融市场?这也不是因为中国对美国的国库券等资产“情有独钟”,而是因为除了美国金融市场以外,没有其他地方(包括欧盟)可以容纳中国这样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需要。在我国,尽管金融市场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毫无疑问仍然面临市场规模小、金融产品(包括各种衍生交易工具)有限和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总体上看仍然处于欠发达状态。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金融市场能够支撑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三,我国的资本账户还没有开放。充分的可兑换性是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最基本条件。如果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外国居民就无法自由地进入该国的金融市场,无法自由地获得该国货币,也无法自由地将其持有的该国货币兑换为其他货币,这就大大减少了该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机会。我国虽然在1996年就实现了人民币经常账户下的可兑换,但资本账户下的交易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国居民和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自由和机会,从而也就限制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当然,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一些努力去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发展,继续扩大双边货币互换协定的签署、鼓励试点城市的企业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扩大人民币计值的出口信贷(买方信贷)、鼓励人民币计值的国际债券(如“熊猫债券”)的发行、适当扩大QFII或其他形式的外国证券资本的流入、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等等,都是近期内可以尝试的努力。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货币国际化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但政府还是可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除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等,政府还可以利用多边货币合作机制,特别是参与建立并主导国际汇率协调机制,推动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如上所述,美国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已经在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规模方面超过英国,但美元最终得以取代英镑而成为主导性国际储备货币,仍然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通过这个以“双挂钩”为基本特征的多边货币合作协定,美国成功地将美元放到了国际本位货币的位置上。同样,在欧元诞生的过程中,德国借助欧洲汇率机制的建立,使区内各国货币与德国马克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使德国马克的国际地位显著增强。对于我国来说,积极参与亚洲地区的货币金融合作,包括推动亚洲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力争使人民币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亚洲货币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将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一个途径。另外,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份额和投票权方面的改革,力争在不远的将来使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SDRs)的定值货币,也会大大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通过积极参与亚洲货币金融合作,尽快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将是近期值得大力推动的一项工作,也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加入WTO以来,我国与亚洲各国的经贸联系日益增强,与区内各国的双边贸易大幅度增长。同时,人民币在不少亚洲国家的边境地区已经取得了较为广泛的流通和使用。这些都为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的国际性货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利条件,即在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下,我国对绝大多数亚洲国家保持了贸易逆差。这样的贸易收支格局,使得人民币有更多的机会被区内的这些贸易伙伴国家所持有。因为只要对方愿意接受人民币,我国就可以通过贸易逆差这个渠道将人民币不断输送给这些国家(即在进口时,向这些国家支付人民币)。贸易顺差国家是否愿意接受人民币则主要取决于人民币是否稳定、人民币资产市场是否存在足够的投资工具,以及人民币是否能够自由兑换等。目前看来,由于我国对欧美国家具有大量的贸易顺差,国际收支的总体顺差不断扩大,因而人民币的币值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尽快创造出足够的人民币资产,并且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程度。可以相信,如果我国能向亚洲国家提供越来越多的以人民币计值的投资工具,并且通过某些特定的制度性安排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性,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将会快速提升,并在亚洲货币金融合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