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尴尬”二三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三论文,高中物理论文,尴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中物理选修遭遇的“尴尬”背景概述
(一)新课改之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由十二个模块组成,分别是必修一、必修二两个必修模块及选修1系列(本系列包含选修1-1、选修1-2两个模块,适用于文科方向的学生选用)、选修2系列(本系列包含选修2-1至选修2-3三个模块,适用于理科方向,将来有志于从事机械、工程方面研究的学生选用)、选修3系列(本模块包含选修3-1至选修3-5共五个选修模块,适应于理科方向,将来有志于从事物理理论方面研究的学生选用)。其他版本的教材尽管在内容编排上略有不同,但总体结构基本相同——即同样是由两个必修模块与三个不同系列选修模块组成。
(二)新课改之难点
2004年秋季教育部启动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为新课改。当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四省率先成为实施新课改的地区,至此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拉开了帷幕,至2010年全国所有省市中除广西外都已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但这同时也是新课改最大的难点。难点体现在以下四个问题上,一是高中学生自身的问题,比如高中生对社会的了解不深,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也就不知道该选什么课。二是家长的问题,家长期望的未必就是孩子喜欢的,选课时究竟听谁的。三是学校的问题,学生想选的课,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等都能满足吗。四是社会的问题,相对统一的高考,就业形势的严峻,无法让我们“想干啥就干啥”。
(三)新课改之高考
1.高考模式与学科考查内容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省市的高考模式也随之进行了变革,如最先进入新课改地区的宁夏采用“3+文综/理综”、广东采用“3+X+1”的模式以及随后进入新课改的江苏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等不一而足。从物理考查内容上来看基本上差不多,都是分为“必考+选考”两部分,其中必考都是考查必修一、必修二以及选修3-1与选修3-2模块。差异主要在选考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如宁夏在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模块中三选一,选修科目之间不能综合。但选修科目可以与必考科目综合。二是如江苏在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模块中三选二,选修科目之间、选修科目与必考科目之间不能相互综合,即每个选修模块单独出题且所考知识点均为Ⅰ级知识点,相对来说考查内容较为简单。三是如安徽在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模块中,规定选修3-2、选修3-4、选修3-5模块。
2.高考物理评价方式
高考物理评价方式主要就是两种形式,一是江苏省实行的选修科目等级制,等级的划分是按照规定的比例来划分,比如B等级的划分比例定为50%等。除此外其他省市的高考评价不管考试的形式如何都采用传统的分数制,当然各省市在满分总值上略有差异。
二、高中物理选修遭遇“尴尬”二三事
(一)“尴尬”一:教师的知识面变狭窄,教学能力下滑
毋庸置疑,高考依然是中学教学最重要的指挥棒,在绝大多数学校里依然还是采用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老一套方法,高考不考的内容尽可能少教甚至不教。所以无论在高考中选修科目采用哪种考查方式,是省里统一规定还是由学生自主“三选二”或者“三选一”,由于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限制(师资、教室、学生、课时等),都不可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自由选择,基本上还是由教师根据高考考查这部分试题的难易程度、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等综合考虑后,全校统一选择其中的“二”或“一”。有些地方甚至全县或者全市(地级市)统一规定选考科目,这与全省统一规定选考科目已无太大的差异。且由于教学惯性以及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延续与共享等,一般选考科目在一个学校很少会变化,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本校不选的模块根本就不关心,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教师对该模块的知识尤其是不太常用的偏僻的知识越来越生疏,甚至会遗忘殆尽。同时,因为缺少对该模块相关习题的解答和研究,就必然会导致教师知识链条的断接、知识面变窄,因知识面狭窄而导致解题能力下滑。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教师要成为教育大师而不是教书匠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这就更不要说是本学科的知识了。
(二)“尴尬”二:课堂教学“前知识”缺乏
高考选考科目如果是“三选二”或“三选一”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不选选修3-4模块而选择学习选修3-5模块,如果出现这种组合,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面临知识链的断接,即因为缺少选修3-4模块中的部分知识,导致在学习选修3-5模块时面临较大的困难。比如选修3-5模块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第一节能量量子化中,黑体与黑体辐射涉及选修3-4模块中电磁波的概念以及描述波的物理量波长、频率等概念;第二节光的粒子性中,介绍光的波动性必然涉及选修3-4模块中关于人类历史上对光的认识发展史的学习以及光的波动性相关的知识的学习,如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以及光的颜色等问题,康普顿效应中涉及选修3-4模块中光的散射、受迫振动、电磁波谱、X射线等一系列知识,这些知识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
(三)“尴尬”三:学生获取的物理知识存在缺陷
1.课标要求未落实
学生在学完必修一与必修二后,理科的学生开始学习选修3系列。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及选修3-5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在知识层面上,选修3系列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较,它包括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及原子核物理学,以及力学中的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显然选修3系列与必修模块物理一、必修模块物理二的完整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对经典物理学基本体系的构建,也就实现了课程标准中“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的宗旨。而现行各省市的高考选课科目,无论是“三选二”、“三选一”抑或省统一规定,在选修系列3中只学四个或三个模块,不仅课程标准中“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的宗旨无法得到落实,对学生而言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知识缺陷,不利于他们将来继续学习。
在选修3系列中又以选修3-3模块“待遇”最低,一是如安徽等省市由省市统一规定摒弃选修3-3模块。二是即使如江苏等省市在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模块中“三选二”抑或如宁夏等省市“三选一”,选择学习选修3-3模块的学校也非常之少。主要原因在于选修3-3涉及比较深奥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内容,中学里不具备相应的数理基础,无法在理论上具体展开,因此大多数内容只能作比较浅显的、定性的描述,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运用常规手段进行“精彩讲解”,大多数只能“照本宣科”。绝大多数教师不愿教选修3-3模块,这是其一。其二,选修3-3模块中还涉及很多较为冷僻的知识,如固体、液体的性质、液晶、饱和蒸气与饱和蒸气压等,这些知识教师本身就不是很熟悉,当然就不要说能精彩讲解给学生听了,这是造成选修3-3模块“不公正待遇”的主要原因之所在。但作为教师必须要清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种对热学知识的“不公正待遇”都是不应该的。实际上,热学知识不管是在中学物理还是在大学物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关于自然界的认识、学生的思维发展都有着突出的作用。其具体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通过热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完善和建立完整的经典物理知识体系。二是通过热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理解新课程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三是通过对热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建立统计概念,体会统计方法。四是通过对热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能量的概念,从能的观点上去理解、研究物理现象。
2.自主招生遇瓶颈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从2003年起,我国就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通过高校自行命题,自行组织考试(一般分笔试与面试),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自主招生物理试题具有如下的特点。
(1)试题难度大。每届学生参加完自主招生,第一反应就是物理试题难度较大,有些试题甚至看不懂。诚然各高校自主招生的物理试题在难度上都比高考试题难度大,有些理工科名校甚至达到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预赛试题的难度。如果平时未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辅导的同学,就会感到物理特难,对有些题目看不懂,也就不足为怪了。
(2)涉及知识面广。全国各地高考模式都进行了改革,一般物理高考模块分必考和选考两大部分。如江苏高考,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为必考内容,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模块为“三选二”。三选二科目的高考要求都是Ⅰ级要求,且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说明选修部分与必考部分不能综合,所以选考模块的高考试题难度较低。但高校自主招生根本不受高考“考试说明”的限制,试题涵盖高中物理全部内容。所以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比一般学生需要多学一本书,同时在选考内容的要求上,还要远高于高考。
(3)试题新颖。自主招生大多数试题都比较新颖,这些试题可能就是实际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
(4)解题方法巧妙。自主招生试题除一些基本题外,大多数试题解题方法都很巧妙,巧妙的方法是靠感悟出来的,而不是题海训练出来的。
从以上自主招生试题的特点可看出,由于高校自主招生的试题不受高考“考试说明”的约束,所以试题涉及较多的选考内容,甚至部分选考内容作为自主招生考查的重点,如热学中气态方程的应用、光学中的透镜计算、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尤其是碰撞中能量与动量综合应用,几乎可以说是自主招生的必考题型。而这部分知识在现行高考中要求却很低甚至在有些省份不作要求,这就使得学生在参加高校尤其是名校的自主招生物理考查中遇到了瓶颈。
(四)“尴尬”四:高校录取理科生物理“底子”薄
江苏省的高考模式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的学业水平测试又分为必修测试科目与选修测试科目,必修科目测试与选修科目测试均采用等级制,只是等级的划分不一样,其中必修科目测试依据分数划定等级。90~100分为A等级,75~89分为B等级,60~74分为C等级,59分及以下为D等级。而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划分是按照规定的比例划分,前5 %为A+级,6%~20%为A级,20%~25%为B+级,26%~50%为B级。51%~90%为C级,91%及其以下为D级。因为是按照规定的比例划分等级,与考试分数的绝对值无关,所以只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垫底”,尽管考试的分数并不高,却也能拿一个B等级。曾经有家长戏言,如果家有考生的家庭只要有一位家长陪同报名参加高考,则所有的考生选修考试拿B等级肯定没问题,因为考生总不至于考零分吧,有50%的家长(家长均考零分)在那垫底啊。这尽管是一个笑话,但也反映了一个实际的情况,这就是选修并不需要真正比拼实力(考试的分数值),只要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就行。再加上江苏高考模式实行后碰到的实际问题(部分考生语数外分数较高,但选修未能达双B,不能录取本科院校),于是高考录取选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修改为“—B—C”也能录取本科,这就使得选修科目地位进一步降低,课堂教学要求进一步弱化,选修科目的课时一减再减,有些学校甚至提出“血拼语数外”的口号。这就导致现在的理科考生的物理有时只要考到50分(满分120分)左右就能拿到B等级,由此可以想象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所掌握的程度,也就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物理相关能力方面的要求。
三、“弱弱”地提点建议
之所以说是“弱弱”地提点建议,因为这里牵涉到国家、各省市与高考有关的政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尽管也可以提出个人的参考意见,但参考的价值不大。所以笔者只能对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物理教师提点建议。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建立教学绝不仅是为高考升学服务的新理念
衡量普通高中的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升学率,在普通高中,不提升学率,回避升学率显然是不现实的,学校应该追求升学率,但绝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新课程改革的六大内容中改革课程内容这一层就明确指出: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决不能仅仅围着高考转,不能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精选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体说就是第一,教育要服务学生主体发展。第二,教育要公平惠及所有学生。第三,教育要惠及学生的一生。第四,教育要服务社会发展进步。为了体现教育的核心价值,根据课程标准“侧重让学生全面的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的要求,建议应该让理科学生学习整个3系列中全部的五个模块。
此建议可能带来的两点担忧抑或是非议,一是因为增加了教学内容而总时间不变,担心教学时间不够,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因为教了高考不考的内容,浪费了时间,担心因此而导致教学效果亦即高考成绩的下滑,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其实这两点担忧都是多余的,关键还是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南京金陵中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朱建廉就提出,减少教学内容并不等于减少学生学习负担。朱教授拿酒瓶来说明这个问题。给你二十个酒瓶子,你用手能拿起几个?估计很难都拿出来。但我再给你一个大篮子,虽然增加了拿的东西,但是你可以全部拿起来。教学也是这样,不要认为减少内容就减轻负担,恰恰相反,某些教材删去的,高考不考的内容,而朱教授认为是类似竹篮子的知识章节,他还坚持教,他认为这样可以将零碎的知识串起来,联成体系,反而便于学生掌握。这正如选修3系列的五个模块一样,它与必修一、必修二一起构成经典物理知识完整的知识体系,舍弃任何一个都将使得经典物理知识发生断裂,不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不利于学生进入大学后继续学习大学物理知识。从另一个方面说,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绝大多数高中的物理新知识都在两年内教完(少部分学校还不到两年),留下高三一年全部进行高考复习,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版高三特色”。高考复习固然极其重要,是绝对少不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高考复习真的需要一年吗?这一年反反复复的复习有多高的效益?这一点广大一线教师心知肚明。高一高二匆匆忙忙讲完的新课有许多“夹生饭”,进入高三后反复“炒冷饭”导致效益极低,如其这样不如踏踏实实打好基础。相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明白这个道理的。
高中物理选修遭遇“尴尬”应该说是正常的,因为新课改的方向是对的,但在短期内完全“达标”是不现实的,要达成新课改目标还需要我们努力去追求,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尽可能避免高中物理遭遇这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