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中医医院 山东寿光 262700
【摘 要】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具有难根治、易反复的特点,对肝、肾以及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主要并发症为各类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公共健康,被称为“无形的杀手”。近年来,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但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不断的探究与改进,规范中医临床诊疗高血压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诊疗;临床,规范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055-01
一、中医诊疗高血压的基本介绍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病之一。有关报告显示,中国平均每五个成年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并且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高血压对心、脑、肾三个重要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心脑血管疾病作为高血压主要的并发症更是威胁中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近年来,城镇化和老龄化加剧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对公共健康的危害。中医不仅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在当下的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中医善于系统地治疗疾病,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中医不仅仅将重点放在降低血压上,更在于对靶器官的保护和调理,进而有效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其辨证论治的思想十分人性化,可以针对每个患者的特质、病机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加准确、高效地进行治疗。因此,中医在降低血压以及见效速度上不如西医,但辨证论治的诊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效果也逐渐被医学界所接受。为了充分发挥中医在诊疗高血压方面的特点与优势,必须增强中医诊疗的临床研究,规范治疗手段与用药。
二、中医临床实践的建设
中医的现代化进程较短,与其他现代学科融合较差,传授系统不够成熟等问题导致目前中医临床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从理论认识到实践规范建立起一套明确的、行之有效的体系对于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是特别有必要的。
1. 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对于高血压的诊疗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认为是肝、肾受病导致的实证,多由肝风、瘀阻、阴虚等引起,最后发展为气血两虚。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为患。高血压的常见证型主要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肝风上扰、痰浊中阻、瘀血阻络等[1]。虽然传统中医对高血压症型的研究非常充分,但是尚无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借助于现在医学观念与大量的临床经验对高血压症型进行分类确认,并形成相应的规范是高血压临床治疗的前提条件。
2. 临床治疗体系
中医诊疗方法早已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但是由于中医无定量的检测手段以及用药方式的汇总不良等因素,导致中医在高血压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急需通过制定严谨的指南与方法来约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相关指南也可以将诊断、用药、针灸、饮食等因素构建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统一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路径,作为相关人员的操作指南,推动中医疗法的推广。
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用到中医“望、闻、问、切”中的问[2],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患有头痛、头晕等“风”、“眩”症状,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个人差异特征,以及近期患病和用药情况;辅以脉诊,由于中医认为高血压由肝而起,所以诊脉时以弦脉为主,注意张力;并结合望诊,根据患者的面色、体形判断患病状况。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综合利用中医传统的诊疗方法,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辩证地进行诊断。
由于中医传授系统比较分散,规范化程度低,应该加强对现有治疗高血压药方的搜集、归类和整理,通过分析、试验与临床等多方面对药方效果进行验证,并收录进有关指导手册。对现有配方进行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病证的分型采取相应的用药原则。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不能根治,在治疗过程中要明确治疗重点是预防靶器官的损害,充分发挥中医在这方面的优势。
中医讲究系统地认识病证,起居饮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医按照药材的分类方法将食物的性能概括为“四性五味”,不同人的体质不同,不同病症的病机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相应地有所节制。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机,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进食辛辣热性、肥什厚味之品,以免加重病情。
3.预防复发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反复有相应的理论,其主要理论是避免身心疲劳、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剧烈的情绪波动是高血压复发的重要原因,中医称之为“意复”;中医认为过度劳累容易发生“劳复”,导致病情反复;不合理的饮食与过量的烟酒也会使高血压发生反复,即所谓的“食复”。在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用药与针灸外,还要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中医的特点。
4.借鉴西医经验
西医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高血压的病理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不仅西医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可以运用到中医中来,其对于高血压的具体治疗手段也可以与中医结合,越来越多的临床结果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比如西医对临床效果的定量、严谨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准确、快速地对治疗方法进行评判与改进;西医见效快的特点对于重度高血压患者有着宝贵的意义: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中药与针灸疗法,对于重度患者或单纯施加中医疗法不见效者可以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适当引入西医疗法,在病情改善后逐渐改为单纯的中医方法。
三、规范疗效评价
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是建设临床诊治高血压体系的重要环节,比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就对降压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依据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改善幅度定量地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除此之外,在评价临床效果时还要考虑症状改善情况,不能仅仅从降压值单方面地进行评判。
参考文献
[1]张孟仁.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关键内容解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05):334-335.
[2]李花荣,王强.高血压中医诊疗思路探索[J].光明中医, 2016,31(02):206-20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谢璞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高血压论文; 中医论文; 西医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并发症论文; 过程中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5期论文;